方劑組成解釋
亂發湯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血餘炭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針對因熱毒蘊結而導致的頭髮脫落、頭皮瘙癢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止癢生髮的作用。
- 涼血止血:血餘炭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針對因血熱妄行、血虛不榮而導致的頭髮脫落、毛髮稀疏等症狀,起到涼血止血、滋養毛髮的作用。
總而言之,血餘炭在亂發湯中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因熱毒血熱而導致的頭髮脫落、頭皮瘙癢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亂發湯」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補氣養血,促進頭髮生長:人參具有補氣養血之效,能改善氣血不足導致的頭髮稀疏、脫髮等問題。氣血充盈,才能滋養髮根,促進頭髮生長。
- 增強體質,改善頭髮品質:人參有助於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從而改善頭髮品質,使頭髮更加烏黑亮麗。
亂發湯方劑中,人參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於改善頭髮問題。
亂髮湯中包含吳茱萸,主要基於其溫中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其溫中散寒之力,可驅除寒邪,溫暖脾胃,緩解因寒邪引起的頭髮脫落症狀。同時,吳茱萸止痛止癢的功效,亦可緩解頭皮瘙癢、疼痛等不適,促進頭髮生長。
亂髮湯中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等,亦具有補血養血、活血化瘀的作用,與吳茱萸相輔相成,共同促進頭髮生長,治療脫髮症狀。
亂發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
- 緩和藥性: 亂發湯多以辛熱之品為主,而甘草性甘平,能緩解辛熱藥物的燥烈之性,避免傷陰耗氣,使藥效更柔和,更易於接受。
- 調和諸藥: 甘草味甘,性平和,能調和諸藥,使各味藥材發揮最佳療效,避免藥性相剋,提高藥效。此外,甘草還有解毒、抗炎、止痛等功效,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亂發湯】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首載於古代醫籍,主治「霍亂吐利,心煩」。霍亂泛指急性上吐下瀉之症,多因外感穢濁或飲食不節,導致脾胃升降失常,清濁相干;「心煩」則反映體內津液耗傷、虛熱擾神,或陽氣浮越之象。此方旨在止吐瀉、固正氣、安神除煩。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亂發(燒灰)
- 性味功效:苦、平,燒灰後質輕澀斂,入血分。
- 作用:
- 《本經》載其「主五淋,利小便,止血閉」,燒灰後增強收澀之力,可止吐利、斂陰液,防津血外脫。
- 清代《本草備要》認為髮灰能「治吐衄崩漏」,推測其於霍亂中可協調中焦氣血紊亂。
小蒜(14個)
- 性味功效:辛溫,具通陽散結、解毒止痢之效。
- 作用:
- 溫中行氣,助脾胃恢復升降之職,緩解吐瀉。
- 辛散之力可透達鬱遏之陽氣,解「心煩」兼除穢濁。
附子(炮,一兩)
- 性味功效:大辛大熱,回陽救逆,溫補脾腎。
- 作用:
- 霍亂吐利過甚易致陽氣衰微,附子能固護元陽,防陰寒內盛亡陽。
- 炮製後減其峻烈之性,專於溫中止痛,助脾胃運化水濕。
甘草(炙,二兩)
- 性味功效:甘平,炙後偏溫,補脾益氣、緩急和中。
- 作用:
- 重用為佐使,協調諸藥,緩解吐利後氣陰兩傷。
- 與附子相配,既制其毒性,又增強溫補之效。
三、方劑配伍原理
標本兼顧:
- 治標:髮灰斂澀止利,小蒜辛散止嘔,直接平息吐瀉。
- 治本:附子溫陽固脫,甘草補益中氣,恢復脾胃功能。
寒熱調和:
- 小蒜辛溫配附子大熱,溫散寒濕;髮灰性平、甘草甘緩,中和辛熱之性,防燥傷陰。
氣血並調:
- 髮灰入血分止血防脫,附子、甘草入氣分振奮陽氣,共調氣血之逆亂。
四、臨牀應用推演
此方適合「霍亂吐利」屬寒濕偏盛、陽氣虛損且兼心煩者,推測其證見:
- 主症:暴吐暴瀉、肢冷倦怠、心煩躁擾。
- 病機:陽氣浮越、津液驟傷、寒濕困脾。
- 治法:溫陽止利、斂陰除煩,側重「通中有守」——小蒜、附子辛通,髮灰、甘草固守。
總結:亂發湯以收澀與溫通並施,在止瀉的同時顧護陽氣,體現古代對霍亂急症「扶正祛邪」的辨治思維。
傳統服藥法
亂發1握(燒灰),小蒜14個,附子1兩(炮),甘草2兩(炙)。
上切。
以水6升,煮取3升,去滓,溫分3服。
忌豬肉、海藻、菘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方有緩解嘔吐、止瀉的作用,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亂發湯, 出處:《外台》卷六引《小品方》。 組成:亂發1握(燒焦),人參1兩,吳茱萸1升,甘草1兩(炙)。 主治:霍亂吐利,心煩。
亂發湯, 出處:《外台》卷六引《小品方》。 組成:亂發1握(燒灰),小蒜14個,附子1兩(炮),甘草2兩(炙)。 主治:霍亂,諸藥不能療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