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利痰丸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燥濕化痰和止咳的功效。天南星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散結消腫的功效。對於痰濕阻肺、咳嗽氣喘、痰多粘稠的症狀,天南星能有效地化解痰濕,使痰液稀釋易於咳出,並止咳平喘,改善呼吸道症狀。此外,天南星還能散結消腫,對於痰核、瘰癧等病症亦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因此,利痰丸中加入天南星,有助於加強其化痰止咳的功效,並提高療效。
利痰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消痰: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肺、脾經,具有理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利痰丸主要針對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枳殼可疏肝理氣,促進氣機運行,幫助痰液排出。
- 降逆止嘔: 枳殼能降逆止嘔,對於痰濕上逆導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利痰丸的組成中,往往會加入一些具有止咳化痰功效的藥材,而枳殼的降逆止嘔作用可以避免這些藥材的副作用,使藥效更為安全有效。
利痰丸中加入陳皮,主要是利用其 理氣燥濕 的功效,以達到 化痰止咳 的目的。
陳皮性溫味辛,歸脾、肺經,具有行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痰濁壅滯,多因脾虛濕困或肺氣鬱結所致。陳皮理氣健脾,可助脾運化水濕,並疏通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從而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此外,陳皮還能 降逆止嘔,對於痰多嘔吐的患者亦有輔助作用。
利痰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瀉火通便,消痰止咳: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火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痰濁多為濕熱所致,大黃能瀉肺熱,化痰止咳,有助於清除痰濕,改善呼吸道症狀。
- 利濕化痰,通腑降逆:大黃能利濕化痰,並通暢腸道,促進體內濕熱排泄,減少痰液產生。同時,大黃還能降氣止嘔,通腑降逆,有助於改善因痰濕阻滯所致的胸悶氣喘、咳嗽痰多等症狀。
因此,利痰丸中加入大黃,旨在通過瀉火通便、利濕化痰,達到消痰止咳、改善呼吸道疾病的效果。
利痰丸中含有牽牛子,主要因為牽牛子的以下特性:
- 瀉下通便,消痰降氣:牽牛子味苦性寒,入肺、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消痰降氣之效。對於痰濕阻肺、氣機不利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牽牛子能通過瀉下通便,降低肺氣壅滯,進而達到利痰止咳的效果。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牽牛子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功效。對於痰瘀互結,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胸痛、咳血等症狀,牽牛子能幫助改善血流通暢,緩解疼痛。
因此,利痰丸中加入牽牛子,旨在通過其瀉下通便、消痰降氣、活血化瘀等功效,達到利痰止咳、通絡止痛的效果。
主治功效
利痰丸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
根據古文內容,利痰丸的主要功效是順氣開痰,適用於小兒急驚風,特別是因恐懼而引起的驚風,發作後即恢復正常,無其他症狀者。
方劑組成包括:
- **天南星:**化痰散結。
- **枳殼:**行氣解鬱,降逆止嘔。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大黃:**通便泄熱,活血祛瘀。
- **牽牛子:**瀉下逐水,殺蟲滅蝨。
綜合各藥的功效,可以推斷利痰丸的治療原理如下:
- **行氣開鬱:**枳殼和陳皮能理氣行氣,舒緩因驚恐導致的氣機鬱滯。
- **化痰降逆:**天南星、陳皮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除痰涎壅盛的症狀。
- **瀉下通便:**大黃和牽牛子具有瀉下作用,可以清除體內積滯,有助於氣機的通暢。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利痰丸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小兒急驚風: 特別是由於恐怖引起的驚風,發作後即恢復正常,無其他症狀。
- 痰涎留滯: 心腹痞悶,飲食遲化,或時咳嗽,咽膈不利。
- 咳嗽痰甚: 咳痰量多。
- 一切痰火,久嗽不住。
綜合分析
利痰丸是一個以行氣化痰為主的方劑,適用於痰涎壅盛、氣機不暢的病症。其通過行氣、化痰、瀉下等作用,達到順氣開痰、緩解驚風的目的。
其中,《萬氏秘傳片玉心書》明確指出,對於因恐懼引起的驚風,且發作後即恢復正常的患兒,先用利痰丸順氣開痰,後用安神丸調理。《醫學研悅》亦持相同觀點。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醫書中記載的利痰丸組成略有差異,例如《証治準繩‧類方》中的利痰丸包含石膏、芫花等藥物,並指出「若風痰壅塞,此藥乃為先鋒,服之痰即已,如寒不宜用。」這提示我們在應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施治。
傳統服藥法
明礬(枯)半兩,甘草(炙)半兩,南星半兩,滑石半兩,白附子半兩,巴豆(去油,成霜)3錢。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蘇子大。
桑白皮湯下;或金錢薄荷湯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利痰丸, 出處:《直指小兒》卷二。 組成:園白半夏(生)。 主治:小兒諸風,諸癇痰熱。
利痰丸, 出處:《準繩·類方》卷二引《玄珠經》。 組成:南星2兩,皂角2兩,石膏2兩,牽牛(頭末)2兩,芫花2兩(一方有青鹽5錢、巴豆少許、青礞石5錢)。 主治:痰飲及風痰壅塞。
利痰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引《如宜方》。 組成:明礬(枯)半兩,甘草(炙)半兩,南星半兩,滑石半兩,白附子半兩,巴豆(去油,成霜)3錢。 主治:小兒驚風,熱痰盛,作搐搦。
利痰丸, 出處:《片玉心書》卷四。 組成:南星(牛膽者)2錢,枳殼(麸炒)2錢,陳皮(去白)1錢,大黃2錢,牽牛(頭末)2錢。 主治:順氣開痰。主治:小兒急驚風,曾因恐怖而成驚者,其症發過即如常,無他症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