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功異寶丸

神功異寶丸

SHEN GONG YI B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1%
肝經 18%
脾經 15%
膀胱經 12%
心經 11%
肺經 7%
胃經 7%
小腸經 4%
心包經 2%
腎經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神功異寶丸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附子性熱,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陽氣不足、寒邪內侵所致的四肢厥冷、面色蒼白、呼吸微弱等症狀。神功異寶丸主治陽虛寒凝,氣血虧虛之症,附子的加入可有效溫陽散寒,改善患者的寒凝症狀。
  2. 助藥力,增強療效:附子可增強藥物的藥力,促進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神功異寶丸中其他藥物如人參、鹿茸等,也具有溫補陽氣的作用,附子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溫補效果,協同作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神功異寶丸中加入赤小豆,主要基於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赤小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健脾益氣的作用。其利水消腫的功效,可有效改善水濕停滯所致的腫脹、腹痛、小便不利等症狀,而清熱解毒的功效則能清除體內毒素,改善皮膚濕疹、瘡瘍等病症。

因此,在神功異寶丸中加入赤小豆,可以有效提升藥效,促進藥物吸收,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神功異寶丸」方劑中包含「獨活」,主要原因有二:

  1. 祛風濕止痛: 獨活性溫,入肝經,擅長祛風濕、止痛,對於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療效。神功異寶丸以治風濕痺痛為主要功效,故選用獨活以發揮其祛風除濕、止痛之效。
  2. 活血通絡: 獨活不僅能祛風濕,還具活血通絡之功,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神功異寶丸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扭傷等,獨活的活血通絡作用,能有效改善傷處的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

「神功異寶丸」方劑中使用「大青鹽」,主要考量其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功效。

大青鹽為海鹽經大青葉浸泡製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化痰止咳之效。在神功異寶丸中,大青鹽有助於清熱解毒,消散體內積熱,並配合其他藥材,達到化痰止咳、清利咽喉之功效。

此方劑可能用於治療因熱邪上犯肺衛,痰熱壅盛所導致的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症狀。

神功異寶丸中加入川楝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驅蟲止痛:川楝子性苦寒,入肝、脾經,具有驅蟲、止痛的功效。神功異寶丸主治蟲積腹痛,而川楝子能有效驅除腸道寄生蟲,緩解其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2. 消積化滯:川楝子亦能消食積、化癥結,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神功異寶丸常用於治療小兒疳積,川楝子有助於促進消化,改善食慾,增強體質。

「神功異寶丸」方劑中使用「補骨脂」的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補骨脂性溫,味辛,歸腎經,可溫補腎陽,改善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宮寒不孕等症狀。同時,補骨脂還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可緩解因寒邪入侵引起的腹痛、肢冷、痛經等病症。

此外,補骨脂在「神功異寶丸」中與其他藥物配伍,發揮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與肉桂、附子等藥物合用,可更有效地溫腎助陽,散寒止痛。

神功異寶丸中加入萆薢,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通淋止痛的功效。萆薢性平味甘,入膀胱經,擅長疏通水道,排除濕濁,對於濕熱下注所致的淋痛、小便不利、帶下、水腫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此外,萆薢還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輔助治療泌尿生殖系統的感染。在神功異寶丸中,萆薢與其他藥材相配合,共同發揮利水滲濕、通淋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神功異寶丸」方劑中包含「黑牽牛」,這主要是因為黑牽牛具有以下功效:

  1. 瀉下通便: 黑牽牛性寒,味苦,入大腸經,能瀉熱通便,對於腸胃積熱、便祕、腹脹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消積導滯: 黑牽牛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消化積食,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因此,黑牽牛在「神功異寶丸」中扮演著瀉下通便、消積導滯的重要角色,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神功異寶丸中包含川牛膝,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活血通絡,祛風止痛: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能活血化瘀,通經絡,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腰膝酸軟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神功異寶丸主治跌打損傷、骨折筋傷等,川牛膝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2. 利水消腫,通利關節: 川牛膝具有利水消腫、通利關節的作用,可以改善因濕邪阻滯、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關節腫脹、疼痛等症狀。在神功異寶丸中,川牛膝可以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效果。

「神功異寶丸」中加入烏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經散寒: 烏頭性熱,味辛,入心、肺、脾經,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侵襲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畏寒、脈沉遲等症狀,烏頭能有效驅散寒氣,改善循環,緩解疼痛。

二、活血化瘀: 烏頭亦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肢體痺痛、腫脹等症狀,亦有療效。

然而,烏頭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需由專業醫師根據患者病情合理配伍,並嚴格控制用量。

神功異寶丸方劑中包含地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通經活絡:地龍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神功異寶丸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地龍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有助於傷患的恢復。
  2. 清熱解毒:地龍亦有清熱解毒之效。神功異寶丸中可能加入其他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藥材,地龍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協同作用,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神功異寶丸中加入茴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肝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茴香能起到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疼痛的作用。
  2. 行氣活血,助藥力:神功異寶丸方中多以補益藥物為主,加入茴香有助於行氣活血,使補益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茴香的理氣作用能使藥物更好地運化,活血作用則能促進藥物吸收,達到更好的療效。

神功異寶丸中含有蜈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經活絡,祛風止痛: 蜈蚣性寒,味辛,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治療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等症狀。
  2. 解毒消腫,散瘀止痛: 蜈蚣亦具有解毒消腫、散瘀止痛的功效,對於蛇蟲咬傷、疔瘡腫毒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神功異寶丸中加入蜈蚣,是為了綜合其藥性,以達到治療多種疾病的效果。

神功異寶丸方劑中,以蔥白入藥,主要基於其辛溫發散、解表散寒之效。蔥白性溫,味辛,歸肺經,可宣通肺氣,散寒解表,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此外,蔥白亦能溫中散寒,用於治療胃寒痛、腹痛、嘔吐等症狀。因此,神功異寶丸以蔥白入藥,旨在發揮其解表散寒、溫中散寒之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神功異寶丸中包含艾葉,主要原因如下:

  1. 溫經散寒: 艾葉性溫,味苦辛,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血的功效。此方中可能因其他藥材偏寒涼,需要艾葉來溫通經絡,調節寒濕之氣,避免寒凝血瘀。
  2. 活血化瘀: 艾葉亦可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對於氣血運行不暢、經絡瘀阻所致的病症,起到輔助作用。

此外,艾葉還有其他功效,例如止痛、抗菌等,在神功異寶丸中可能也起到一定的協同作用。

神功異寶丸中加入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食健胃: 木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有消食積、健脾胃、助消化之效。神功異寶丸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而木瓜的加入能有效改善消化功能,促進食慾。
  2. 活血化瘀: 木瓜含有多種酶,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神功異寶丸亦有活血化瘀之功效,木瓜的加入可增強活血化瘀效果,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

總而言之,木瓜在神功異寶丸中起著消食健胃、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提高藥效,改善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功異寶丸為治療「年深日近乾濕諸般腳氣」之方劑,其組方與功效邏輯如下:

一、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腳氣病古稱「腳弱」,分乾濕二證。乾腳氣多見腳膝痠痛、枯瘦不腫;濕腳氣則見腫脹重著、麻木不仁。此方標舉「年深日近」,意指病程纏綿、寒濕鬱久化毒,或兼風邪痹絡。方中多用辛溫蟲類,推測適用於寒濕偏重、經絡瘀阻之證,具有溫陽散寒、祛濕通絡、消腫止痛之效。

二、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溫陽逐寒

    • 附子、川烏頭、草烏頭:大辛大熱,通行十二經,逐深伏寒濕。
    • 破故紙、舶上茴香:補命門火而暖下焦,助氣化以利濕濁。
  2. 祛濕通絡

    • 赤小豆、雄鳥豆、川萆薢:利水滲濕,分清別濁,治濕腳氣腫脹。
    • 黑牽牛:瀉下逐水,導濕邪從二便出。
    • 木瓜、青鹽:酸溫化濕,舒筋活絡,輔以鹽軟堅散結。
    • 熟艾:溫經散寒,蒸製後增強透達之力。
  3. 搜風剔毒

    • 蛜(蟲祁)、蜈蚣、地龍:蟲類走竄,搜剔經絡風濕毒邪,治久痹頑麻。
    • 獨活:祛風勝濕,專治下肢痹痛。
  4. 行氣活血

    • 川楝子:疏肝行氣,兼清濕鬱所化之熱。
    • 牛膝:引藥下行,活血強筋,合酒浸助藥勢。

三、配伍特點

  • 內外兼治:附子、烏頭溫裏;蟲類、獨活通外,合木瓜、艾葉蒸膏外透內達。
  • 標本兼顧:破故紙固本,牽牛、萆薢治標,寒濕並祛而不傷正。
  • 升降相因:牛膝下行,茴香升散,調暢氣機以化濕滯。

此方以「溫通」為核心,針對寒濕腳氣久病入絡之病機,通過溫陽、祛濕、搜風、活絡四法,使氣血暢而痹痛除。製法蒸膏丸散,緩圖久效,符合「久病宜緩攻」之理。

傳統服藥法


附子1只(大者,生,去皮臍),赤小豆(生)1兩,雄鳥豆(生)1兩,川獨活1兩,青鹽(別研)1兩,川楝子(取肉,炒)1兩,破故紙(酒浸1宿,炒)1兩,川萆薢半兩,黑牽牛(生用)半兩,牛膝7分半(酒浸1宿),川烏頭2錢半(生,去皮),草烏頭2分半(生,去皮),地龍14條(如前者,去土),舶上茴香7錢半(去土,炒),蛜(蟲祁)14條(頭尾全者,去土,切下頂蓋,去子並瓤,瓦上焙),蜈蚣(赤足者,蔥袋葉裹,醋炙)2條,熱艾2兩,大木瓜2只。
將青鹽、熟艾拌入在木瓜內,用頂蓋定蒸十數次,爛為度,研成膏,再入少許無灰酒煮面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丸,10日後加5丸,至30丸止,空心溫酒或熟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腳氣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功異寶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附子1隻(大者,生,去皮臍),赤小豆(生)1兩,雄鳥豆(生)1兩,川獨活1兩,青鹽(别研)1兩,川楝子(取肉,炒)1兩,破故紙(酒浸1宿,炒)1兩,川萆薢半兩,黑牽牛(生用)半兩,牛膝7分半(酒浸1宿),川烏頭2錢半(生,去皮),草烏頭2分半(生,去皮),地龍14條(如前者,去土),舶上茴香7錢半(去土,炒),蛜(蟲祁)14條(頭尾全者,去土,切下頂蓋,去子并瓤,瓦上焙),蜈蚣(赤足者,蔥袋葉裹,醋炙)2條,熱艾2兩,大木瓜2隻。 主治:年深日近乾濕諸般腳氣。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