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龍湯證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小青龍湯之組成
小青龍湯之組成是:麻黃(去節)、芍藥、細辛、乾薑、甘草(炙)、桂枝(各三兩,去皮)、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先煮麻黃去上沫之後,將所有中藥煎煮,去渣後溫服。
本方從藥物組成來看,是由麻黃湯、桂枝湯加總,去杏仁、生薑,大棗,加乾薑、細辛、半夏、五味子而成。目的在辛溫解表,以散外感之風寒。辛散溫化,而驅除體內之痰飲。
麻黃有發汗、平喘、利水之功效,桂枝與芍藥調和營衛。尤其本方有乾薑、細辛這兩種大辛大熱之中藥,可以散寒宣肺,五味子斂肺止咳,半夏降逆去痰。甘草調和諸藥,又配上乾薑,又是「二神湯」,基於此,小青龍湯可謂溫脾肺、去寒邪、化痰飲之極品!
小青龍湯證之《傷寒論》原文及症狀辨別
-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40)
-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41)
小青龍湯證也被稱為「太陽表寒裡飲證」,是用來治療太陽傷寒兼水飲內停的狀況。
得到外感傷寒後,因為胃脘的部位(心下)有水氣,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痰飲停留在心下胃院部。與外感之風寒相激盪,導致氣逆水升,上逆犯肺就會咳嗽,橫犯胃腑則乾嘔,這是主要症狀。有時候也會發喘,因此小青龍湯可以治療咳嗽與氣喘。
小青龍湯是麻黃湯證的變化型,這裡提到的「發熱」是泛指太陽表實證的所有典型症狀,例如:惡寒、無汗、頭痛、身痛....等等證。
體內有痰飲者,通常是不會口渴的,但是如果因為水飲停聚阻礙體內氣機,導致「氣不化津」者,也會出現口渴,但不是很嚴重的渴,只是想要小喝一下水,不是那種體內有熱證的渴。
因為體內水氣運作不暢,所以也會影響膀胱氣化功能,則小便不利,小腹脹滿。水氣上逆,咽喉部位有氣逆阻塞、梗塞感。如果服用小青龍湯後反而開始口渴,這是體內津液調整,快要康復的正常狀況,等待正氣恢復之後,口渴就會消失。
張仲景於傷寒論中運用本方時機
除了傷寒論之外,在其他篇章也有提到:
- 肺癰胸滿脹,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方見上,三日一劑,可至三四劑,此先服小青龍湯一劑,乃進。小青龍湯方見咳嗽門中)[7.63]
- 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12.36]
- 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方見上文肺癰中)。[12.82]
- 青龍湯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衝胸咽,手足痺,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復冒者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其氣沖。[12.83]
- 婦人雜病:婦人吐涎沫,醫反下之,心下即痞,當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龍湯主之涎沫止,乃治痞,瀉心湯主之。[22.15]
- 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渴,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
現代中醫運用小青龍湯之疾病
從古代現代大量資料發現,小青龍湯可以明顯治療肺系相關疾病,現代臨床將之廣泛用於呼吸系統病症的治療,並取得滿意效果,簡易分類如下:
- 氣管與鼻炎疾病:慢性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小兒氣喘、支氣管哮喘、支氣管肺炎、大葉性肺炎、結核性胸膜炎、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等。以小青龍湯加減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效果很好。
- 心肺及腎臟疾病:臨床曾用來治療失音、心悸、氣胸、急性腎炎、腎病綜合徵、卡他性眼炎、蕁麻疹、腦血管疾病...等,皆以體內「陽虛痰飲」為診斷依據。
- 泌尿系統疾病:以本方加味治療泌尿系感染8例,全部病例均經尿檢確診。以小青龍加茯苓、澤瀉,氣虛者酌加黨參、黃耆,結果全部治癒,服藥最少者3劑,最多者12劑,平均8劑
- 藥物過敏:小青龍湯配合脫敏湯治療藥物過敏86例,並設西藥對照組(對症支待療法)88例,中藥組治療前後自身對照及治療後兩組比較,均有顯著差異。
現代實驗室對小青龍湯之研究
現代實驗室研究小青龍湯具有顯著的藥理效應,分列如下:
- 平喘效應:大量研究結果表明,本方能有效地拈抗組織胺、乙酰膽鹼和氯化鋇所致的離體豚鼠支氣管平滑肌痙攣,並直接鬆弛平滑肌,具有顯著的平喘作用。
- 過敏效應:實驗結果證實,本方對多種因素引起的變態反應具有多環節的調節作用,抑制抗體生成和過敏介質的釋放,對抗過敏介質作用和炎性反應等,由此表現出較強的抗過敏作用。
- 防癌效應:小鼠致癌抑制實驗表明,本方具有較為明顯的抑制癌腫形成的作用。能改善腎上腺皮質功能,擴張外周血管,增加血流量等。
造成小青龍湯證的1種主要原因
小青龍湯證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脈相
小青龍湯證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小青龍湯證的相關證型
改善小青龍湯證的常用方劑
改善小青龍湯證的常用穴道
小青龍湯證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小青龍湯證的經絡型態,常見於秋冬季節常見的經絡現象,如果一年四季經常皆呈現這種經絡體質,在感冒的時候就有很高的機率出現小青龍湯證,列舉幾種經絡型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