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簡帛
根據考證,馬王堆漢墓建於公元前168年(漢文帝十二年)。墓主人對醫書特別感興趣,出土的15種醫書經過整理歸類(原書均無標題,由整理小組根據內容命名)[2]。帛書卷一包含五種醫書:《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甲本)》《脈法》《陰陽脈死候》《五十二病方》;卷二則記載了三種醫書:《卻穀食氣》《陰陽十一脈灸經(乙本)》《導引圖》;卷三同樣包含三種醫書:《養生方》《雜療方》《胎產書》。另外,竹簡記載了三種醫書:《十問》《合陰陽方》《天下至道談》;木簡則記載了一種醫書:《雜禁方》。
馬王堆醫書的內容極其豐富,詳細記錄了春秋戰國時期勞動人民在與疾病鬥爭中積累的醫療經驗和理論知識,涵蓋中醫基礎理論、臨床醫學、藥物學、針灸學、性醫學、氣功、保健等多個領域。
其中,涉及藥物和方劑的書籍包括《五十二病方》《養生方》《雜療方》《胎產書》。這些醫書記載了共計406種藥物,分為植物藥(如木類、草類、穀類、菜類)、動物藥(如人部、獸類、禽類、魚類、蟲類)、器物藥(如衣物類、加工食品、日用品)、礦物藥以及其他待考藥物。書中對藥物的名稱、炮製方法、劑型、劑量、形狀、採收季節等信息進行了詳細描述。其中,《五十二病方》中對人部藥的記載較多,如人尿、童便、人髮等被用來治療外科疾病和急症;《養生方》則更側重於食療和滋補藥物,強調藥物的加工炮製和使用方法。
此外,醫書中記載了454個方劑,涉及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科等領域。其中,《五十二病方》所收錄的方劑數量最多,每種疾病至少有一至兩個方劑,最多可達二十多個。這些方劑劑型多樣,煎服方法講究,設計巧妙且實用。書中還詳細記錄了方劑的組成、製作方法、煎服方法、用法、禁忌,並闡述了治療原則、方劑搭配、辨證施治及臨床應用,內容豐富詳實,充分展現了古代醫學的實用經驗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