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生要義

南宋時期,由河濱丈人所著的《攝生要義》,是一部濃縮了當時養生智慧的珍貴典籍。這部書僅一卷,卻將繁複的養生之道,提煉為「調息、攝性、緩形、節欲」八字真言,並透過存想、調氣、按摩、導引等十個篇章,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實現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的具體方法與原則。

在《攝生要義》的序言中,河濱丈人開宗明義地指出,養生之說源遠流長,自神農、軒轅以來便已具雛形。然而,後世的論述或流於虛無縹緲的仙道,或拘泥於具體方藥,往往忽略了養生的核心與關鍵。他認為,「調息、攝性、緩形、節欲」這八字,才是體現人體生理規律與生命活動的隱秘訣竅,是性命得以維繫與提升的關鍵樞機。作者自述壯年時期便深入研究此術,體悟到養生應「緣動達形,緣虛達氣」,既不執著於外在技法,也不過於沉迷於玄奧仙說,在攝生之道上有所心得。他撰寫此書,旨在會集各家養生精髓,闡明要旨,為後學者提供指引,最終達成養氣完形、欲寡嗇精,以保全生命的大節。這與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並不相悖,慎疾養生更是達到「弘濟」境界的基礎,強調養生是實現更高人生價值的根基。

全書的十個篇章,圍繞著這八字核心原則,從內到外、從身到心、從微觀到宏觀,構建了一個完整的養生體系:

  1. 存想篇: 此篇闡述了養生中「攝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存想,即觀想或冥想,被認為是「以意御氣之道」,能調節心神,統率百體。書中特別引用了《大洞經》、《黃庭經》等經典,詳細介紹了內觀身體內部器官與能量流動的方法,如「九宮」的存想(腦部的不同區域),以及存想身體內的神祇形象。其目的並非迷信,而是通過意念的集中與引導,使氣血暢通,精髓得以薰蒸透徹,達到補腦益腎的效果。書中也提到,即使身體微有不適,通過存想也能有助於恢復,強調了心神對身體的強大影響。

  2. 調氣篇: 這是養生中「調息」的核心實踐。河濱丈人以「人在氣中,如魚游水中」為喻,強調了氣在生命中的基礎地位。調氣的方法多樣,包括深呼吸、腹式呼吸以及書中重點描述的「閉氣」法。這種方法強調鼻吸氣使腹部充盈,然後盡量長時間閉氣,再從口緩緩吐出。書中提到通過漸進練習,能達到閉氣七八十息以上,使清氣遍布臟腑胸膈,體驗到身心舒暢、神在身外的境界。這種練習被比作「降龍伏虎」,需要體安氣和,不可強求。此外,篇中也提及了通過吐法(如吹、噓、呵等六字訣)來排除體內的結滯之氣,以及蘇氏養生訣中結合叩齒、嚥津、按摩的調氣方法,顯示了調氣與其他養生手段的結合。

  3. 按摩篇: 作為「緩形」的具體手段,按摩是「開關利氣之道」,從外而內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以輔助宣通、排除壅滯。書中描述了多種按摩手法,包括眼部按摩(使耳目聰明,遠聽徹視)、面部按摩(使面色光澤,皺斑不生,發不白)、耳鼻按摩(使耳聰鼻聞)、以及全身關節的「大度關」按摩。這些按摩強調力度適中,持之以恆,旨在使全身氣血流通,百節通利,將風氣等邪氣排除體外。特別提到搓摩腎堂及足心(湧泉穴),以溫暖腎氣,促進睡眠,體現了對關鍵穴位的重視。

  4. 導引篇: 導引是另一種重要的「緩形」方法,通過特定的肢體動作來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雖然書中未具體列舉如八段錦、五禽戲等名稱,但其描述的「各種導引動作」與此類功法一脈相承。導引旨在通過身體的伸展、屈曲、旋轉等動作,引導氣血運行,達到鍛鍊筋骨、增強體質的目的。如同調氣,導引也強調「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

  5. 行景篇: 這是最為基礎且自然的「緩形」方式,即日常的行走或散步。書中強調行走是一種鍛鍊身體的方式,但提醒要「量力而行」,避免「過度疲勞」,體現了溫和漸進、量力而為的養生理念。

  6. 飲食篇: 飲食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基礎,也是養生的重要環節。此篇強調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避免「肥甘厚膩、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時,強調「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這是現代營養學也認可的健康飲食原則,體現了節制(「節欲」的一個方面)在飲食上的應用。

  7. 居住篇: 生活環境對健康同樣具有重要影響。書中提出居住環境應「通風良好、採光充足」,空間要「整潔舒適,不宜過於擁擠」。這些看似簡單的要求,實則關乎人體與自然環境的協調,避免濕氣、濁氣、陰暗等不良因素對健康的損害。

  8. 房中篇: 此篇涉及房事,這是「節欲」最直接的體現之一。書中明確指出房事要「節制」,不可「過度縱慾」。同時強調「注意衛生,避免感染疾病」。這體現了在生理需求上的有度控制,以保全精氣,避免因過度消耗而損害健康。

  9. 四時篇: 中醫養生強調「天人合一」,人體的生理活動應順應四時的變化。此篇概述了不同季節的養生重點,如春季養肝、夏季養心、秋季養肺、冬季養腎。這提示人們應根據季節氣候特點調整生活起居、飲食、情志等,以達到與自然和諧共處,維護健康的目標。

  10. 禁忌篇: 這一篇集中列舉了養生過程中應當避免的不良習慣和行為。包括不「熬夜」、不「暴飲暴食」(與飲食篇呼應)、不「吸菸酗酒」、不「久坐不動」(與緩形、行景呼應)、不「過度勞累」。這些禁忌涵蓋了生活方式的多個方面,是養生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也是「節欲」在廣泛意義上的體現,即避免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損耗和傷害。

總而言之,《攝生要義》作為南宋時期的一部養生專著,其價值在於提煉出「調息、攝性、緩形、節欲」八字作為綱領,並圍繞此綱領,將當時主流的養生方法和原則,如存想、調氣、按摩、導引、飲食、居住、房中、四時調攝以及生活禁忌等,有體系地呈現出來。書中既有源於道家思想的內修方法(如存想、部分調氣),也有結合中醫理論的實踐技巧(如按摩、導引、飲食、四時),更有樸素的生活智慧和行為規範(如居住、房中、禁忌)。河濱丈人通過這部一卷的著作,為後人提供了一個全面而實用的養生框架,強調了養生不僅是技術層面的操作,更是身心並重、順應自然、持之以恆的生命態度與生活方式。其言簡意賅,要點突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是研究中國古代養生思想和實踐的重要文獻。這部書的結語「養生是一門學問,需要長期堅持。只要堅持養生,就能保持健康長壽」點出了養生的根本——在於「堅持」,而非一蹴可幾的短期行為。


存想篇 (1)

存想篇 (2)

調氣篇

按摩篇

導引篇

形景篇 (1)

形景篇 (2)

飲食篇

居處篇

房中篇

四時篇 (1)

四時篇 (2)

雜忌篇 (1)

雜忌篇 (2)

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