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濱丈人

《攝生要義》~ 調氣篇

回本書目錄

調氣篇

1. 調氣篇

天地虛空中皆氣,人身虛空處皆氣。故呼出濁氣,身中之氣也。吸入清氣,天地之氣也。人在氣中,如魚游水中。魚腹中不得水出入即死,人腹中不得氣出入亦死,其理一也。善攝生者,必明於氣之故矣。欲修調氣之術者,常得密室閉戶,安床暖席,枕高二寸許,正身偃臥,瞑目握固,兩足間相去五寸,兩臂與體相去亦各五寸。先習閉氣,以鼻吸入,漸漸腹滿,乃閉之,久不可忍,乃從口細細吐出,不可一呼即盡。

氣定復如前閉之始,而十息或二十息不可忍,漸熟漸多。但能閉至七八十息以上,則臟腑胸膈之間皆清氣之布濩矣。至於純熟,當其氣閉之時,鼻中惟有短息一寸余。所閉之氣,在中如火蒸潤肺宮,一縱則身如委蛻,神在身外,其快其美,有不可言之狀。蓋一氣流通,表裡上下,徹澤故也。

白話文:

天地之間,虛空處皆是氣,人體的虛空部位也充滿了氣。我們呼出的濁氣是體內之氣,吸入的清氣則是天地之氣。人身處於氣中,就像魚游於水中一樣。魚的肚子裡沒有水進出就會死亡,人的肚子裡沒有氣進出也會死亡,道理相同。懂得養生的人,必能明白氣的道理。想要修煉調氣之法,就要常在密室關門,鋪好暖床,枕頭高出兩寸左右,身體平躺,閉眼握拳,雙腳間隔五寸,雙臂與身體也各隔五寸。先練習閉氣,用鼻子吸氣,逐漸讓腹部充滿,然後閉氣,當氣憋不住時,再慢慢地從嘴巴吐出,不要一次呼盡。

氣息穩定後,再像剛開始一樣閉氣,慢慢地增加閉氣時間,從十息或二十息開始,逐漸熟練,時間也逐漸增加。只要能閉氣達到七八十息以上,則五臟六腑和胸膈之間就會充滿清氣。當技術純熟後,閉氣時鼻子裡只會有短暫的一寸多長的呼吸。閉住的氣,在體內如同火焰蒸騰潤澤肺部,一旦放開,身體就會像蛻皮一樣輕盈,精神仿佛飄到體外,其快感和美好,難以言喻。這都是因為氣息暢通無阻,從內到外,從上到下,無處不達的緣故。

其所閉之氣漸消,則恍然復舊。此道以多為賢,以久為功,但能於日夜間得此一兩度,久久耳目聰明,精神完固,體健身輕,百疾消滅矣。凡調氣之初,務要體安氣和,無與意爭。若不安和,且止俟和,乃為之久而弗倦,則善矣。閉氣如降龍伏虎,要須達其神。理胸膈,常宜虛空,不可飽滿。

若氣有結滯,不得宣流,覺之便當用吐法以除之,如吹、噓、呵、嘻、呬、噫、呼之類是也。不然,泉源壅遏,必至逆流,瘡瘍中滿之患作矣。又蘇氏養生訣云:每夜自三更至五更以來,床上擁被盤足,面東或南,叩齒三十六通,握固瞑目,以兩手拄腰腹間,閉息,想心為炎火,光明洞徹,下入丹田,待腹滿氣極,即徐出氣,(不得令耳聞)。

白話文:

當你閉氣的時間久了,氣息逐漸消散,就會突然恢復到原本的狀態。這種方法要多練習才能見效,要長期堅持才能有成果,只要你每天都能練習一兩次,時間久了,你的耳聰目明,精神飽滿,身體健康輕盈,百病消散。調整氣息的初期,務必放鬆身心,保持平和,不要刻意爭強。如果感到不安不和,就靜心等待氣息平和,然後持續練習,不要懈怠,這樣就很好。閉氣就像降服龍虎一樣,要達到心神合一的境界。胸膈要保持空虛,不要過於飽滿。

如果氣息阻塞不通暢,感覺不適,就要用吐氣的方法來排除,例如吹氣、噓氣、呵氣、嘻氣、呬氣、噫氣、呼氣等。否則,氣息阻塞就會逆流,導致瘡瘍滿盈的疾病發生。蘇氏養生訣中說:每天晚上從三更到五更,躺在床上,蓋好被子,盤腿坐著,面向東方或南方,叩齒三十六次,握拳閉眼,兩手扶住腰腹,閉氣,想像心臟是火焰,光明洞徹,下沉到丹田,等到腹部飽滿,氣息到達頂點,就慢慢地吐氣出來(不要讓耳朵聽到氣息聲)。

復以舌抵齒,取華池水滿口,低頭嚥下送入丹田,用意精猛,令津與氣谷谷然有聲,徑至丹田,畢。再依前為之,凡九閉息,三咽津而止。然後以兩手摩熱,摩兩腳心(即湧泉穴),及腰脊兩旁(即腎堂),皆冷熱徹,次以兩手摩熨眼面耳項,皆令極熱,仍按提鼻梁左右七下,梳頭百餘梳而臥,熟睡至明。(蘇氏一段兼按摩法。

白話文:

接下來,用舌頭抵住牙齒,取滿口華池水,低頭將水吞下,送入丹田。專注用意,讓津液與氣在丹田處交融,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直接到達丹田。完成一次後,再依此方法重複進行,總共九次閉氣,三次吞津液後停止。

接著,用雙手互相摩擦生熱,然後用熱手按摩兩腳心(湧泉穴)、腰脊兩側(腎堂穴),直到感到冷熱交替。之後,再用雙手按摩眼面耳項,直到感到極度溫熱。最後,用雙手按提鼻樑左右各七次,梳頭一百多下,然後就寢,熟睡至天明。(這是蘇氏按摩法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