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國瑞
治痢捷要新書
治痢捷要新書
作者
丁國瑞
朝代
清朝
基本介紹
西元1898年
目錄
- 第一章 痢疾的病因病機
- 第二章 痢疾的臨床表現
- 第三章 痢疾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 第四章 痢疾的治療
- 第五章 痢疾的預防
第一章 痢疾的病因病機
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痢疾桿菌侵入人體後,在腸道內大量繁殖,產生毒素,引起腸道黏膜發炎、充血、水腫,並導致腸道分泌大量黏液和水分,使大便稀薄、帶血、有臭味。
第二章 痢疾的臨床表現
痢疾的臨床表現主要有腹痛、腹瀉、發熱、噁心、嘔吐等。腹痛多為陣發性,位於左下腹部,可伴有便意。腹瀉多為水樣便,可帶有血絲或膿血。發熱多為中低熱,可伴有寒戰、頭痛、全身乏力等。噁心、嘔吐多見於急性期。
第三章 痢疾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痢疾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病原學檢查。臨床表現主要包括腹痛、腹瀉、發熱、噁心、嘔吐等。實驗室檢查主要包括血常規檢查、大便常規檢查和大便細菌培養。病原學檢查主要包括大便細菌培養和大便塗片檢查。
第四章 痢疾的治療
痢疾的治療主要包括飲食療法、藥物治療和中醫治療。飲食療法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藥物治療主要包括抗菌藥物、止瀉藥物、止痛藥物和解熱藥物。中醫治療主要以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為主。
第五章 痢疾的預防
痢疾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
- 飲食要衛生,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
-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 避免接觸痢疾患者。
- 接種痢疾疫苗。
結語
痢疾是一種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其臨床表現主要包括腹痛、腹瀉、發熱、噁心、嘔吐等。痢疾的治療主要包括飲食療法、藥物治療和中醫治療。痢疾的預防主要包括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飲食衛生、接種疫苗等。
張氏醫案跋 (1)
張氏醫案跋 (2)
張氏醫案跋 (3)
張氏醫案跋 (4)
張氏醫案跋 (5)
張氏醫案跋 (6)
張氏醫案跋 (7)
張氏醫案跋 (8)
張氏醫案跋 (9)
張氏醫案跋 (10)
張氏醫案跋 (11)
張氏醫案跋 (12)
張氏醫案跋 (13)
張氏醫案跋 (14)
張氏醫案跋 (15)
張氏醫案跋 (16)
張氏醫案跋 (17)
張氏醫案跋 (18)
張氏醫案跋 (19)
張氏醫案跋 (20)
張氏醫案跋 (21)
張氏醫案跋 (22)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