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痢捷要新書》~ 張氏醫案跋 (8)
張氏醫案跋 (8)
1. 痢疾五色
熊聖臣曰白色,其來淺,浮近之脂膏也;赤者,其來深,由脂膏而切膚絡也;純血者,陰絡受傷,或寒成熱以迫之,故隨溢隨下,此最深者也;紅白相兼者,是則深淺皆及也;大部諸血鮮紅者,多熱症;蓋火性最急迫速而下也;紫紅、紫白色,黯不鮮明者,少熱症;以陰凝血敗漸損而致然也;純白、清淡,或如膠凍鼻涕者,無熱症;以臟寒氣薄滑而致然也。
王節齋曰:痢是濕,濕、食積、厥傷,治者須別赤、白、青、黃、黑五色,以屬五臟:白者,濕熱傷氣分;赤者,傷血分;赤白相雜,氣血俱傷;黃者,傷食;黑、青屬熱。華元化曰:脾氣虛則五液注下為五色。
張石頑曰:凡治痢者,多以膿血為熱,不知血色鮮紫、膿厚者始為熱症;若瘀晦、稀淡,或如瑪瑙色者,為陽虛不能制陰也;非溫其氣則血不清,理氣如爐冶分金最為捷法。若不知此,概行蔬利,使五液盡從寒降而下,安望其有生理乎?戴元禮日:便白膿少而滑,頻見汙衣者,氣脫也;宜調氣利血藥中加附子、粟谷;如氣澀者,只以甘藥補之。若久痢膿血色如死羊肝,或五色雜下,此臟腑俱虛,腸胄下脫,元氣欲絕之兆,百不救一。
李士材曰:色黑有二:焦黑者,熱極(宜芍藥湯);黑如漆之光者(宜桃仁承氣湯)
白話文:
熊聖臣說到,白色的痢疾,其源較淺,是由於身體的油脂部分受到影響;紅色的,其源較深,是由油脂部位進一步影響到了皮膚下的微血管;純血色的,是因為陰脈受到了傷害,或是因寒冷轉為熱氣所迫,因此血液隨著腸胃分泌物一同排出,這是病源最深的一種;紅白相間的,表示深層和淺層都受到了影響;大部份鮮紅色的血液,通常與熱症有關;因為火性的特性就是快速且強烈地向下排泄;紫色、紫紅色或紫白色的,顏色暗沉不明亮的,則是屬於較輕微的熱症;這是因為陰寒凝結導致血液衰敗逐漸損耗所引起的;純白色、清淡的,或者像果凍鼻涕的,則沒有熱症;這是由於內臟寒涼氣息薄弱導致的。
王節齋提到,痢疾的源頭是濕氣,濕氣、食物積滯、寒氣傷害,治療時必須區分赤、白、青、黃、黑五種顏色,分別對應五臟:白色代表濕熱傷到了氣分;紅色代表傷到了血分;紅白相間的,則表示氣血兩者都受到了傷害;黃色的,代表消化系統受傷;黑色和青色,則代表熱症。華元化說,脾氣虛弱的話,五臟的精華就會隨之下泄,形成五色的痢疾。
張石頑指出,一般在治療痢疾時,多數人會認為膿血是熱症,但實際上,只有當血液呈現鮮豔的紫色,膿汁濃稠時,纔算是真正的熱症;如果血液色澤暗淡,質地稀薄,或像瑪瑙般的顏色,這表示陽氣虛弱無法抑制陰氣;如果不溫暖體內氣息,血液就無法清澈,調整氣息就像煉金師分金一樣,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如果不懂得這一點,一味的使用清瀉的藥物,使得體內的五臟精華都從寒氣下降而排出,這樣怎麼能期望患者恢復健康呢?戴元禮提到,如果排泄物呈白色,膿汁不多且順暢,經常弄髒衣物的,這是氣息脫離的徵兆;應該在調理氣血的藥物中加入附子、粟米。如果是氣息阻塞的,則只需要用甜味的藥物來滋補。如果痢疾持續很久,膿血色澤像死羊肝,或五色混雜,這表示臟腑都虛弱了,腸胃開始下垂,元氣即將耗盡,這種情況九死一生。
李士材提到,黑色的痢疾有兩種:焦黑的,表示熱氣過度(可用芍藥湯);像漆器般光亮的黑色(可用桃仁承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