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國瑞
《治痢捷要新書》~ 張氏醫案跋 (10)
張氏醫案跋 (10)
1. 血痢
薛立齊曰:純下血而色鮮紅者,此心家伏熱也。宜用犀角屑(一錢) 硃砂、牛黃各(八分) 共研細,再用人參(一錢) 加龍眼、燈心煎湯調下。
戴元禮曰:純下血而色鮮紅,血濃厚者,心脾伏熱也。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張石頑曰:久痢下血,色鮮紫成塊者,風通於肝,肝傷不能藏血也。宜三奇散,倍防風,加姜、葛、升柴。至一切利水行氣之藥,皆為禁忌。
劉河間曰:久痢下血,色淺淡,面黃少食,此脾胄虛損,血不流於四肢也。宜服歸脾湯,補中益氣之類,滋養脾胃。如新起實熱症,血色鮮紅,濃厚者,亦不可純用涼藥。宜桃仁承氣湯,加酒炒黃芩、連之類。」(愚按)血痢實熱症,有瘀血積滯者,宜芍藥湯。虛熱無滯者,宜白頭翁湯加四物湯。
若血痢屬虛寒者,宜大桃花、桃花湯之類。若脾濕痢疾下血,宜蒼朮、地榆湯。
白話文:
薛立齊說:如果純粹是下血且顏色鮮紅,這表示心臟部位有潛伏的熱氣。應使用犀角碎屑(一錢)、硃砂、牛黃各(八分),一起磨成細粉,再加入人參(一錢),用龍眼、燈心草煎湯調服。
戴元禮說:如果純粹是下血且顏色鮮紅,血液濃稠,這是心脾有潛伏的熱氣。應使用大黃、黃連瀉心湯爲主藥。張石頑說:長期痢疾出血,顏色鮮紫併成塊狀,這是風與肝臟相通,肝臟受損無法藏血。應使用三奇散,增加防風,加入姜、葛、升柴。至於所有利水行氣的藥物,都應避免使用。
劉河間說:長期痢疾出血,顏色淺淡,面色黃且食慾不振,這是脾胃虛弱,血液無法流通到四肢。應服用歸脾湯,補中益氣類的藥物,滋養脾胃。如果新出現實熱症狀,血色鮮紅且濃稠,也不能純用涼性藥物。應使用桃仁承氣湯,加入酒炒黃芩、連之類。
(編者注)血痢實熱症,如果有瘀血積滯,應使用芍藥湯。虛熱無滯,應使用白頭翁湯加四物湯。
如果血痢屬於虛寒,應使用大桃花、桃花湯之類的藥物。如果脾溼痢疾出血,應使用蒼朮、地榆湯。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