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燃犀說

關於清朝許志所著的醫學專著《霍亂燃犀說》,本書乃是應對時疫而作,具有鮮明的時代背景與強烈的濟世情懷。該書成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正值中國歷經多次大規模霍亂疫情之後,作者許志作為「霍亂燃犀局」的官員,親身參與或觀察了疫病的流行與防治,深感現行醫療手段之不足與謬誤,遂著此書,旨在釐清霍亂的病因、症狀與治療,特別是針對當時普遍存在的誤治現象提出警示與糾正。

從書名「燃犀說」便可窺見作者的用意。「燃犀」典出《晉書》,謂點燃犀角可以照亮水底景物,比喻洞察隱微、辨明真相。許志以此為書名,意在表明他試圖穿透混亂的醫學認識與治療誤區,揭示霍亂的真實面貌與有效療法。這與書中所強調的「辨明寒熱」核心主張遙相呼應。

本書的自序開宗明義地指出了著書的緣由與核心論點:霍亂致死者眾,固然病情危急,但更大的問題在於「皆不死於霍亂,而死於治霍亂之醫藥者耳」。作者尖銳地批評了當時的醫生,或食古不化,套用經典(如《傷寒論》)而不辨證,濫用溫熱藥(如丁附薑桂);或學術不精,師承庸劣,以訛傳訛,妄投峻藥,輕病變重,重者不治。他觀察到,在僻遠貧困地區,反而有霍亂患者倖存,這正是因為他們無緣接觸有害的醫藥,僅靠外治或飲水,反而避免了九死一生的結局。這番論述極富衝擊力,直指當時醫療界的積弊。

許志將當時霍亂流行的嚴峻歸結於「暑濕熱三氣之所釀,兼之醫藥之害」。他目睹許多患者因被誤用丁附薑桂等熱藥而含冤離世,為此心痛不已。因此,他希望透過梳理前人的名論,明確霍亂的寒熱屬性,讓讀者能夠自行辨識,避免被誤導。這也是本書寫作的首要目的。

本書結構據介紹分為三卷:卷上闡述病因、症狀、治療;卷中討論流行規律與防治措施;卷下側重預防方法。雖然提供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卷上及序、跋,但從中足以深入理解作者的核心思想與醫學觀點。

在卷上,許志首先挑戰了對霍亂的普遍認識。儘管許多霍亂患者表現出四肢厥冷、畏寒、舌白等一派陰寒氣象,作者卻堅定地指出,若因此便投予丁附薑桂等熱藥,將「百無一生」。他強調,霍亂總體而言是由「暑熱而成」,那些看似寒冷的症狀往往是「熱極似寒者,即假寒也」。他引述徐靈胎「寒霍亂百不得一之說」,以此論證真寒霍亂的罕見,藉由前賢之言來強化其「霍亂主熱」的觀點。這一論點是本書最核心、最具爭議性也最具影響力的部分。在疫病流行、患者呈現虛寒假象時,醫生若能辨識其熱本質,避免溫補,轉而採取清涼宣洩之法,無疑是對症下藥的關鍵。

許志也探討了霍亂與當時俗稱的「痧證」之間的關係。他認為「痧」並非獨立的邪氣,實質上就是霍亂。他引述王晉三的觀點,認為痧是寒熱濕氣、臭氣、停積等因素阻滯正氣流行所致,導致氣道否塞不通,表現為脹痛、吐瀉甚至昏厥。而刮痧、搠痧等外治法,正是通過「內外達竅,以泄其氣」,使氣血得以暢通,從而緩解症狀。因此,他明確指出「實即霍亂耳。非另有痧邪也」。這一論述將當時流行的痧證納入霍亂的範疇,並從氣機阻滯的角度解釋其病理及外治原理,為霍亂的診治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

書中將霍亂分為不同類型或階段進行討論,例如有先吐瀉後腹痛、從穢氣而發者,有先腹痛後吐瀉、從暑氣而發者。並依據邪氣所在的層次區分治法:吐瀉並作、傷及氣分者,宜用刮痧等法「以泄其氣」,避免內攻;乾霍亂(絞腸痧)、邪已入營(入血分)者,則宜「針刺出血,則毒有所泄」,再配合藥物治療;對於痧脹已極、難以刮刺者,則需先用藥物「救醒」。這些分類與治療策略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神,也為臨床提供了操作層面的指導。

書中還介紹了一些具體的治療方法,如「地漿」。作者對地漿的療效與原理進行了詳細闡述與引證。地漿的製作方法簡單,取黃土地作坎,沃入新汲井水攪濁取清,飲用。作者引用羅謙甫之語,認為地漿屬「陰中之陰」,能「瀉陽中之陽」,契合了他「霍亂主暑熱內傷」的病機認識。將地漿列為首要方法,既強調其效驗,也再次暗示了治療應以清涼為主的原則,並與當時普遍的溫熱療法形成鮮明對比。

從本書的內容來看,《霍亂燃犀說》是一部針對清代霍亂疫情、旨在撥亂反正的醫學著作。其核心思想是糾正當時將霍亂誤診為寒證而濫用溫熱藥的弊端,明確提出霍亂多屬暑熱所致,臨床上常見的寒象實為「假寒」。作者系統地闡述了霍亂的病因(暑濕熱、穢氣、臭氣、氣機阻滯等)、症狀、與痧證的關係,並根據不同類型和階段提出了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法(清涼宣暢、刮痧、針刺、地漿等)。

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其醫學理論,更在於其臨床實踐意義和歷史文獻價值。在疫病流行期間,快速準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霍亂燃犀說》的出版,為當時的醫者和病家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參考指南,尤其是在辨識假寒、避免誤治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同時,本書也反映了清代中醫對霍亂等急性傳染病的認識、診斷和治療水平,是研究中國醫學史和疫情史的重要文獻。書中的序跋也側面證實了本書在當時引起了醫學界和讀書人的關注與認可,被視為「濟世之寶筏」、「人間有用書」。

總而言之,《霍亂燃犀說》是許志在清代霍亂疫情背景下,基於其醫學見解和臨床觀察所寫的一部醫學力作。書中對霍亂病因、症狀、治療的深入剖析,特別是其關於霍亂寒熱屬性的論辯以及對當時誤治現象的批判,不僅體現了作者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深厚的醫學功底,更折射出其心懷蒼生、急欲挽救生命的高尚醫德。這本書在澄清認識、指導臨床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並在中國醫學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記。儘管現代醫學已闡明霍亂的確切病原體,但回顧《霍亂燃犀說》,仍能從中醫的角度理解古人如何應對烈性傳染病,其辨證論治的思想精髓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自序

題辭

卷上 (1)

卷上 (2)

卷上 (3)

卷上 (4)

卷上 (5)

卷上 (6)

卷上 (7)

卷上 (8)

卷下 (1)

卷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