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燃犀說》~ 卷上 (3)
卷上 (3)
1. 卷上
霍亂,有身熱煩渴,氣粗喘悶,而兼厥逆躁擾者,傷暑也,慎勿認作陰證。但察其小便必黃赤,舌苔必黏膩,或白厚,宜王孟英所制然照湯,澄冷服一劑,即現熱象。此時若投丁附薑桂等藥,轉見渾身青紫而死矣,甚有手足厥冷,少氣,唇面爪甲皆青,腹痛自汗,六脈俱伏,而察其吐出酸穢,瀉下臭惡,便溺黃赤者,是熱伏厥逆也。熱極似陰,瀛按:至真要大論諸嘔吐酸,皆屬於熱,諸逆衝上,皆屬於火是也。
急作地漿煎竹葉石膏湯服之。又有吐瀉後,身冷如冰,欲沉欲絕,湯藥不下,或發噦,亦是熱伏於內。醫不能察,投藥稍溫,愈服愈吐。驗其口渴,以涼水與之即止,後以駕輕湯投之,脈漸出者生。然暑之為病,傷之驟者,則發之暴,傷之不漸者,則發之緩,故九月時候,猶多伏暑霍亂之證。
霍亂,以暑氣入腹,噁心腹痛,上吐下瀉,瀉如水注。張鳳逵曰:春分以後,秋分以前,少陽相火,少陰君火,太陰濕土,三氣合行其政。故天之熱氣下,地之濕氣上,人在氣交之中,受其蒸淫之氣,由口鼻入而擾其中,遂致升降失司,清濁不分。所瀉者,皆五臟之津液,急宜止之。
非通因塞用之謂也。濕甚者,胃苓湯分利陰陽,暑亦自去。熱甚者,桂苓甘露飲清其暑火,濕亦潛消,若火甚之體,內本無濕,而但吸受暑邪者,白虎湯之類宜之。蓋臟性有陰陽之別,陰虛者火旺,雖病發之時,適犯生冷。而橘樸等,僅宜暫用,陽虛者濕勝,雖寒潤之品,非其所宜。
如胃苓湯,已為合法,縱或體氣極弱,亦不過補氣清邪並用。若因其素秉之虛,而忘其現病之暑,進以丁附薑桂之劑,真殺人不轉睫矣。
霍亂之轉筋,尤在涇曰:肝主筋,上應風木,肝病生風,則為轉筋。其人臂腳直,脈上下行,微弦。經云:諸暴強直,皆屬於風也。轉筋入腹者,脾土虛而肝木乘之也。按薛一瓢以轉筋與痙證同,推義亦本此。《原病式》云:轉反戾也,熱氣燥爍於筋,則攣瘛而痛,火主燔灼,躁動故也。
瀛按:《內經》云:諸轉反戾,皆屬於火是也。或以為寒客於筋者,誤也。蓋寒主收引,然止為厥逆禁固,屈伸不利,安得為轉也。所以轉者,動也。陽動陰靜,熱證明矣。夫轉筋者,多由熱甚,霍亂吐利所致,以脾胃土衰,則肝木自盛,而熱爍於筋,故轉筋也。夫發渴則為熱,凡霍亂轉筋而不渴者,未之有也。
張路玉曰:嘔吐泄瀉者,濕土之變也。轉筋者,風木之變也。濕土為風木所克,則為霍亂轉筋,平胃散加木瓜主之。有一毫口渴,即是伏熱,種種燥熱之藥,誤服即死。雖五苓散之桂,亦宜酌用。仲聖雖立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之法。然上文有頭痛惡寒之表證,所以仍取兩解之義,是桂枝原為兼有風寒者而設。
白話文:
霍亂這種病,如果出現身體發熱、口渴煩躁、呼吸急促、胸悶,同時還伴隨手腳冰冷、躁動不安的症狀,這是因為中暑引起的,千萬不要誤認為是陰虛的寒證。只要觀察小便一定是黃色的,舌苔一定是黏膩或白色厚重,這時應該服用王孟英調配的然照湯,將藥放涼後服用一劑,就會出現發熱的症狀。此時如果服用附子、乾薑、桂枝等溫熱藥物,反而會導致全身發青發紫而死亡。
另外,還有手腳冰冷、呼吸微弱、嘴唇、面部和指甲都呈現青色、腹痛、自汗、脈搏微弱不明顯,但如果仔細觀察發現吐出來的東西是酸臭的,拉出來的東西是惡臭的,而且小便顏色是黃色的,這是熱邪伏藏在體內導致的厥逆。這是熱到極致反而表現得像陰虛寒證。「瀛」認為:《至真要大論》中說的各種嘔吐酸水,都是因為熱;各種向上衝逆的症狀,都是因為火。
此時應緊急用生地漿煎竹葉石膏湯來服用。還有一種情況是,吐瀉之後,身體冰冷如冰,感覺快要昏死過去,湯藥也喝不下去,或者出現呃逆,這也是熱邪伏藏在體內。醫生如果不能分辨,服用稍微溫熱的藥物,會越吃越吐。如果檢查發現病人覺得口渴,給他喝涼水就會停止嘔吐,之後再服用駕輕湯,如果脈搏逐漸恢復,就有救活的希望。
中暑這種病,如果短時間內突然發作,病情就會來得非常猛烈;如果慢慢地受到暑邪侵襲,病情就會慢慢發展,所以即使到了九月份,仍然會出現很多伏暑引起的霍亂。
霍亂是由於暑熱之氣進入腹部,引起噁心腹痛、上吐下瀉,拉出來的東西像水一樣。張鳳逵認為:春分以後,秋分以前,少陽的相火、少陰的君火、太陰的濕土,這三種氣候同時運行。所以天上的熱氣下降,地上的濕氣上升,人在這種天地之氣交匯的環境中,受到暑濕之氣的侵擾,從口鼻進入體內擾亂臟腑功能,導致升降失常、清濁不分。拉出來的都是五臟的津液,要趕緊止瀉。
這裡說的止瀉,並不是指用通瀉的藥物來治療堵塞的病症。濕氣重的,可以用胃苓湯來分利陰陽,濕氣自然就會去除;熱氣重的,可以用桂苓甘露飲來清除暑熱,濕氣也會自然消退。如果體內熱氣很盛,本來就沒有濕氣,只是感受了暑熱之邪,就應該用白虎湯這類的藥。臟腑有陰陽之分,陰虛的人容易上火,即使是生病時吃了生冷食物,用橘皮、厚朴等藥也只能暫時緩解。陽虛的人容易濕氣重,即使是寒涼滋潤的藥物,也不適合他們。
像胃苓湯這樣已經是很適合的方子,即使病人身體極度虛弱,也不過是補氣和清除邪氣同時使用。如果因為病人本身就虛弱,而忘記了現在是中暑的病,就給他服用附子、乾薑、桂枝等溫熱藥物,真的會立刻奪走病人的性命。
霍亂引起的轉筋,尤在涇說:肝主筋,對應風木,肝臟生病會生風,就會導致轉筋。這種病人手腳會僵直,脈搏上下運行,有點弦脈的感覺。《黃帝內經》說:各種突然的強直,都屬於風邪引起的。轉筋到腹部,是因為脾土虛弱,肝木乘虛而入。薛一瓢認為轉筋和痙攣的病理相同,也是這個道理。《原病式》說:轉就是反戾,熱氣在筋脈中燥熱,就會引起抽搐疼痛,火的特性就是熱而躁動。
「瀛」認為:《黃帝內經》說:各種轉筋反戾的症狀,都屬於火邪引起的。有人認為是寒氣侵襲筋脈,這是錯誤的。寒氣主收縮,只會導致厥逆、僵硬,屈伸不利,怎麼會導致轉筋呢?轉筋就是動的意思。陽動陰靜,這明顯是熱證。轉筋大多是因為熱邪太盛,霍亂吐瀉導致脾胃虛弱,肝木旺盛,熱邪在筋脈中灼燒,所以會引起轉筋。凡是口渴的都是因為熱邪引起的,霍亂轉筋而沒有口渴的,是不存在的。
張路玉說:嘔吐泄瀉,是濕土引起的變化;轉筋,是風木引起的變化。濕土被風木克制,就會導致霍亂轉筋,可以用平胃散加木瓜來治療。只要有一點口渴,就是體內有伏熱,各種燥熱的藥物,吃錯了就會立刻死亡。即使是五苓散中的桂枝,也要酌情使用。仲景雖然提出了熱多想喝水,用五苓散治療的方法,但前提是有頭痛惡寒的表證,所以用藥仍然是取表裡雙解的意義,桂枝原本是為兼有風寒的病人而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