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

《霍亂燃犀說》~ 卷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

1. 列方

理中丸(《傷寒論》),治寒霍亂口不渴者。

人參甘草乾薑白朮

為末蜜丸,亦可水煎作湯服,合五苓散理苓湯

附子理中丸(同上),治證如前,而寒甚者。

前方加附子一味。

四逆湯(同上),治陰熱霍亂,汗出而四肢拘急,小便複利,脈微欲絕,而無頭痛口渴者。

甘草,乾薑,附子

水煎服。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同上),治陰寒霍亂愈後,四肢拘急,脈微欲絕者。

乾薑,甘草,附子,豬膽汁(和入)

水煎服。

五苓散(同上),治霍亂吐瀉,口渴欲飲水,頭疼身痛發熱者。

豬苓澤瀉,桂,茯苓,白朮

為末,白湯和服。合平胃散,名胃苓湯。按:此仲聖治熱霍亂之兼有風寒表邪之方也。然隅反化裁,在人善用,如證與本條適合者,方中當用桂枝。若內伏暑濕之邪,而又過食生冷者,方中當用肉桂。其外無風寒之表,內無飲冷傷中,則桂可輕用哉。此石頑之所以示戒,而河間之所以加三石,吳氏之所以有四苓也。

苟能因此而引伸其義,則無窮活法,皆可心領而神悟矣。

桂枝(同上),治寒霍亂後,身猶痛者。

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

水煎服。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同上),治虛寒挾濕之霍亂吐利。

藥即湯見。

孟英曰:古今治霍亂者,從未論及此方,予每用之,以奏奇績。

吳茱萸湯(同上),治少陰吐利,厥逆煩躁,亦治厥陰寒犯陽明,食谷即嘔之證。

吳茱萸,人參,生薑,大棗

水煎服。

漿水(潔古),治陰寒霍亂,暴瀉如水,汗多身冷,氣少脈沉或脫者。

桂枝,乾薑,附子,甘草,良薑

為末,每服三五錢,地漿水煎服。

大順散(《局方》),治襲涼飲冷,陰寒抑遏陽氣,而成霍亂,水穀不分,脈沉而緊者。

甘草,乾薑,杏仁,桂枝

上炒,如法為末,每服二三錢,湯和服。

冷香飲子,治陰寒霍亂,脈沉細,或弦緊,無汗惡寒,面如塵土,四肢厥逆,陽氣大虛之證。

附子,陳皮,甘草,草果,生薑

水煎一滾即濾,井水浸冷服。

七香飲,治七情鬱結,寒食停滯,而成霍亂者。

烏藥香附枳殼厚朴木香,陳皮,紫蘇

水煎服。

神香散(景岳),治乾霍亂,腹痛之屬於寒濕凝滯脈絡者。

丁香(七粒),白豆蔻(七粒)

為末,清湯調下,小腹痛者,加砂仁七粒。

王晉三曰:此方治寒濕痧脹有神功,與益元散治濕熱痧脹,可謂針鋒相對。

灸法,治陰寒霍亂。

以鹽填臍內,上蓋蒜片,安艾炷而灸之。《外臺》法,以手拗所患腳大拇指,當腳心急筋上七壯。急筋,即屈伸不利而拘急也。喻氏法,凡卒中陰寒厥逆,吐瀉色清,氣冷凜慄無汗者,用蔥一大握,以帶緊束,切去兩頭,留白寸許,以一面熨熱,安臍上,用熨斗盛炭火,熨蔥白上面。取其熱氣從臍入腹。

甚者連熨二三餅,又甚者,再用艾炷灸關元、氣海各二三十壯。若腠理素疏,陰盛逼陽而多汗者,用附子、乾薑回陽之不暇,尚可熨灼以助其散越乎。

王孟英曰:讀仲聖《傷寒論》,乃知病屬陰虛血少者,概不可灸。必陽虛氣弱者,始可用灸。而嘉言復辨陽虛者,固可以灸,若陽虛至於外越者,豈容再灸?可謂發前人之未發,足補長沙之未及也。世之不別陰陽而妄施灼灸以傷人者,豈特霍亂為然乎。籲,可嘆已。

附暖臍方,霍亂一症,皆由寒邪鬱結,氣閉不通,因而吐瀉交作,至於多利亡陰,血液枯涸,則筋脈攣急,手足拘牽,即俗名吊腳痧也。此症朝發夕死,夕發朝死,無論藥力不及,即重用猛烈之品,而熱劑劫陰,終於不救。此散藥雖峻猛,而由臍納入,自能溫通臟腑,不致傷陰,屢試屢驗,識者珍之。

上猺桂心(八錢,去皮),母丁香(一兩二分),硫黃(五錢),生香附(一兩八錢),當門子(四錢)

上藥共研極細末,每用三分,納入肚臍中,外用膏藥封貼,一時即愈。藥性猛烈,斷不可吃,孕婦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