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

《霍亂燃犀說》~ 卷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

1. 卷上

霍亂證,無論四肢厥冷,畏寒,舌白,一派陰寒氣象,畢呈顯露。若服丁附薑桂等藥,則百無一生者矣。須知霍亂,總以暑熱而成,有熱極似寒者,即假寒也。所以徐靈胎有寒霍亂百不得一之說。

霍亂,非輕小證也。然治之偶合古法,竟有不藥而霍然者。如飲水單方刮刺之類。

霍亂,有稱為吊腳痧者,即霍亂之劇而轉筋者,原非另有一證也。

霍亂,有呼為絞腸痧者,即乾霍亂也。按方書自古以來,從無痧證之名,殆不知始於何時也。至醫說始載,葉氏用蠶退紙治痧之法,而江民瑩誤為解亦證。雖為杭堇浦所譏,然亦可見從前痧證不多,故古人皆略而不詳也。迨國初時,其病漸盛,自北而南,所以又有滿洲病與番痧之名,郭右陶著《痧脹玉衡》一書,推原極變,其說甚說,而痧之證治乃備。張路玉復分臭毒番痧為二者,蓋謂惡氣更毒於穢氣也。

白話文:

霍亂證的辨證論治

霍亂證,無論患者四肢冰冷、畏寒、舌苔白,呈現出一派陰寒的景象,這些都非常明顯。但如果誤用附子、乾薑、桂枝等溫熱藥物,就會導致病人完全無救。必須明白,霍亂的根本原因是暑熱,即使表現出寒象,也是假寒,屬於“熱極似寒”。因此,徐靈胎有“寒霍亂百不得一”的說法。

霍亂並非輕微的疾病,但如果恰巧用對了古法治療,竟然有可能不藥而愈,比如只用飲水、單方刮刺等方法。

霍亂中,有一種稱為“吊腳痧”的,其實就是霍亂症狀嚴重,並且伴隨抽筋。它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病症。

霍亂還有一種叫做“絞腸痧”的,就是乾霍亂。按照古代醫書,從來沒有“痧”這種病症的記載,不知是從何時開始出現的。醫書中最早記載“痧”證的,是葉氏用蠶退紙治痧的方法,而江民瑩誤以為解亦證。雖然杭堇浦批評了江民瑩的說法,但也可以看出,以前痧證並不常見,所以古人都不詳細論述它。到了明朝初年,這種病症逐漸流行起來,從北方傳到南方,因此又有了“滿洲病”和“番痧”的名稱。郭右陶著《痧脹玉衡》一書,詳細探討了痧證的病因和變化,對於痧證的症狀和治療都有所論述。張路玉又將臭毒番痧分為兩種,認為惡氣比穢氣更毒。

王晉三又辨痧即外邪驟入,阻塞其正氣流行之道之謂,而痧之病義益明。至情志多郁之人,稍犯涼熱,即能成痧。且不時舉發,亦由氣血失其宣暢也。若干霍亂,則亦有不因痰濕飲食之滯,但為暑暍之氣擾亂於中者,當以新汲水、地漿等治之耳。

霍亂,舉世皆名為痧證也。王晉三曰:痧者,寒熱之濕氣皆可以為患。或四時寒濕凝滯於脈絡,或夏月濕熱鬱遏於經隧,或鼻聞臭氣而阻逆經氣,或內因停積而壅塞腑氣,則胃脘氣逆,皆能脹滿作痛,甚至昏憒欲死。西北人以楊柳枝蘸熱水鞭其腹,謂之打寒痧。東南人以油碗,或油線,括其胸背手足內胻,謂之刮痧,以碗鋒及扁針刺舌下指尖,及曲池委中出血,謂之搠痧。更服玉樞丹以治其內。

白話文:

王晉三關於痧症的論述:

王晉三再次辨明痧症,即外邪突然入侵,阻塞正氣運行通道所致,這使得痧症的病理更加清晰。情緒鬱結的人,稍遇寒熱,便易生痧。 且痧症時常發作,也源於氣血運行不暢。

此外,霍亂也不一定都是因痰濕積食導致,有時只是暑熱之氣擾亂體內,應以新鮮井水、地漿等治療。

霍亂,世人皆稱之為痧證。 王晉三說:痧症,寒熱濕氣皆可為患。可能由於四季寒濕凝滯於脈絡,也可能由於夏季濕熱鬱結於經脈,或者聞到臭味而阻礙經氣運行,或者內因積滯而阻塞腑氣,導致胃脘氣逆,皆會出現脹滿疼痛,甚至昏迷欲死的情況。

西北人以楊柳枝蘸熱水鞭打腹部,稱為打寒痧。東南人則用油碗或油線,刮拭胸背手足內側,稱為刮痧。 此外,用碗邊或扁針刺舌下、指尖,以及曲池、委中等穴位放血,稱為搠痧。 並且服用玉樞丹以治療內部。

是皆內外達竅,以泄其氣,則氣血得以循度而行,其脹即已,實即霍亂耳。非另有痧邪也。

霍亂,有先吐瀉而心腹絞痛者,從穢氣而發者多。先心腹絞痛而吐瀉者,從暑氣而發者多,郭右陶之說也。瀛按:霍亂有吐瀉並作,有吐而不瀉,有瀉而不吐,有先吐後瀉,有先瀉後吐,總不外內停飲食,外感暑穢,而鬱阻中宮,賊胃則先吐,賊脾則先瀉。故先心痛者,則先吐。

先腹痛者,則先瀉。心腹俱痛,吐瀉交作矣。然吐瀉之霍亂,乃暑穢傷人氣分,宜用油鹽刮其皮膚。則痧不內攻。若心胸脹悶,腹中絞痛,或如板硬,或如繩縛,或如筋吊,或如錐刺刀割。雖痛極而不吐瀉者,名乾霍亂。乃邪已入營,宜以針刺出血,則毒有所泄,然後再審其因而藥之。

白話文:

這些都是由於身體內部和外部的通道堵塞,導致氣血流通受阻。當氣血得以順暢流通時,腫脹的情況就會得到緩解,真正的霍亂則是由實質物質引起的。這裡並不存在別的「痧邪」。

霍亂可以表現為先嘔吐後腹瀉或先腹瀉後嘔吐,這通常是由於受到糞便惡臭氣息的影響。先腹瀉後嘔吐的情況則多由暑熱氣候引起。這是郭右陶的看法。

按照我的理解,霍亂可以表現為嘔吐和腹瀉同時發生,也可以只嘔吐不腹瀉,只腹瀉不嘔吐,或者先嘔吐後腹瀉,或者先腹瀉後嘔吐。總的來說,這都與身體內積聚了飲食物質,以及外在受到暑熱和惡臭氣體的影響有關,導致中樞阻塞,影響了胃和脾。因此,如果先出現心腹疼痛,那麼可能是先嘔吐;如果先出現腹痛,則可能是先腹瀉。心腹都疼痛時,嘔吐和腹瀉會交替發生。

然而,對於只是嘔吐和腹瀉的霍亂,主要是因為暑熱和惡臭物質損害了人的氣體部分,應當使用油脂和鹽來刮擦皮膚,這樣痧毒就不會深入體內。但如果心胸感到脹滿、腹部絞痛,或者像板子一樣堅硬,或者像繩索捆綁,或者像鈎鉤刺入,或者像刀割一樣疼痛,即使疼痛到極點也不嘔吐和腹瀉,這就是乾霍亂。這種情況表明邪氣已經進入血液,應當使用針灸放血,這樣毒素就可以排出,然後再根據病因選擇藥物治療。

若痧脹已極,難於刮刺者,又必先以藥救醒,乃可以回生。明此三法,庶可十全。

霍亂,有素多濕滯而犯臭氣,則正氣鬱遏,腹痛乃作。或上連頭額俱痛,或下連腹腿俱痛。有痛死不知人,少間復甦者。有腹痛不時上攻,水漿不入,數日不已者。甚至欲吐不吐,欲瀉不瀉,或四肢厥逆,面青脈伏,或遍體壯熱,面紫脈堅。但與生黃豆嚼之,覺香甜者,是臭毒也。

急以燒鹽探吐,或以童便制香附四五錢為末,煎湯頓服最效。世俗有用水搭肩背及臂者。有以苧麻水濕刮之者。有以瓷碗油潤刮之者。有以瓷鋒針刺委中出血者,總欲使腠理開通之意耳。其脈多伏,或細小緊澀,或堅勁搏指,中帶促結,皆是陰逆陽伏之象,不可誤認陰寒而投以丁附薑桂。雖砂仁之辛溫香竄,亦不可輕用,若見面青唇黑,脈勁搏指,厥逆喘促,多不可救也。

白話文:

遇到這種情況,應立即用燒鹽催吐,或者用童尿浸泡香附藥末四五錢,煎湯馬上喝下去效果最好。民間還有用水拍打肩膀、背部和手臂,用苧麻水濕敷刮痧,用塗油的瓷碗刮痧,用瓷針刺委中穴放血的方法,這些都是想讓身體的毛孔疏通。霍亂病人的脈搏多半微弱,或者細小緊澀,或者強勁有力地搏動指尖,中間有急促的節奏,這些都是陰氣逆盛陽氣虛弱的表現,不能誤認為是陰寒,而用丁香、附子、薑、桂等藥物。雖然砂仁辛溫香竄,也不可輕易使用。如果病人出現臉色青白嘴唇發黑,脈搏強勁有力,四肢發麻呼吸急促,多半是無法救治的。

霍亂,以脾土濕盛,而滯其升降之機。則濁反厥逆於上,清反抑陷於下,雖有熱化寒化之分,必以治中焦之濕為要領也。瀛按:《靈樞》曰:清氣在陰,濁氣在陽,清濁相干,則為霍亂。蓋因暑穢之氣,鬱滯中焦,使脾土阻而不能運動,氣隧遏而不得舒,居中既隔滯,勢必上逆為吐,下奔為瀉。苟不急治中焦之濕,則頃刻間三焦皆邪,陰陽乖舛,而病益劇矣。

霍亂者,揮霍悶亂,成於頃刻,變動不安之謂,邪在上則吐,邪在下則利,邪在中焦,上逆而為嘔吐,復下注而為利者。若久病上不能納,下不能禁,名曰吐利,不得謂之霍亂也。

霍亂,頭痛發熱,身疼,霍亂之表症也。而有寒熱之分者,以中焦上位,乃陰陽之交,而無一定之性。從陰化則為寒,每因寒涼而病始發,冬月多有之。從陽化則為熱,因暑熱而病始發,夏秋多有之。然因寒者,口必不渴,稍渴者,必屬於熱。仲景云:下利慾飲水者,以有熱故也。

白話文:

霍亂,是因為脾臟濕氣過盛,影響了脾臟的升降功能。於是,渾濁的氣息逆反上沖,清潔的氣息被壓制下沈,即使有熱化或寒化的差異,治理重點都應該集中在調理中焦的濕氣上。根據瀛的解釋,《靈樞》提到,清氣在陰,渾濁氣在陽,清濁氣相互交纏,就會引起霍亂。這是由於暑熱和毒氣積聚在中焦,導致脾臟受阻無法正常運作,氣道被堵塞無法舒展,中焦阻滯後,勢必向上逆流引發嘔吐,向下衝擊引發洩瀉。

如果不立即治療中焦的濕氣,那麼很快整個三焦都會受到邪氣的侵擾,陰陽失調,病情會變得更嚴重。

霍亂,指的是揮霍、混亂,發生在短時間內,表現出變化無常的狀態,邪氣在上部則會引發嘔吐,在下部則會引發洩瀉,邪氣在中焦,會向上逆流引發嘔吐,再向下流入引發洩瀉。如果長期患病,上部無法進食,下部無法控制排便,這種情況稱為嘔吐和洩瀉,不能稱為霍亂。

霍亂,頭痛、發熱、身體疼痛,是霍亂的表徵。有寒熱之分,因為中焦處於陰陽交界處,沒有固定性質。從陰性轉化而來的是寒症,往往因寒涼而發病,冬天經常出現。從陽性轉化而來的是熱症,因暑熱而發病,夏天和秋天經常出現。然而,由寒引起的病症,嘴裡通常不會口渴,稍微口渴的,通常是熱症。仲景說:下利時想喝水,這是因為有熱症的緣故。

瀛按:《傷寒論》有熱多欲飲水,寒多不用水之文,此言外感之證,有熱多寒多之辨。蓋外感熱邪入里已多,所以口渴而喜飲也。

霍亂之發,每因吸受暑穢,或飲食停滯,遂至清濁相干,亂於腸胃,而為上吐下瀉。治宜宣土鬱而分陰陽,祛暑穢而行食滯。土鬱者,中焦濕盛,而升降之機乃窒,諸郁之發,皆從熱化也。

霍亂,系因熱而成者。經云:不遠熱則熱至,熱至則身熱,吐下霍亂。奈《病源》《三因》等書,咸謂霍亂,無不本之風冷。遂致薛立齋,張介賓輩,專主於寒,從此印定後人眼目。凡患熱霍亂者,皆被此數公殺之矣。如勞役田野之間,則暑熱自外而入矣。或安享膏粱之奉,則濕熱自內而生矣。是以不遠熱三字,亦非但以藥食為言也。

白話文:

霍亂是由熱邪引起的。經典中說:「不遠熱則熱至,熱至則身熱,吐下霍亂。」然而,《病源》、《三因》等醫書都認為霍亂都是由風寒引起的。因此,薛立齋、張介賓等人只重視寒邪,從此影響了後人的看法。凡是患熱霍亂的人,都被這幾位醫家誤殺了。例如,在田野勞作的人,會因為暑熱從外而入而患病;而過於享受美食的人,則會因為濕熱從內而生而患病。所以,「不遠熱」這三個字,不僅僅是指藥食方面的禁忌。

霍亂一證,每發於夏秋之間者,正以濕土司氣,而從熱化耳。若其人中陽素餒,己土不勝濕,而復襲涼飲令,則濕從寒化,而成霍亂者,亦有之。然熱化者,天運之自然,寒化者,他氣之所逆,知常知變,庶可以治霍亂焉。

霍亂屬熱,《內經》文也。劉守真云:三焦為水穀傳化之道路,熱氣甚,則傳化失常,而吐利霍亂,火性躁動故也。奈薛立齋之流,敢以寒多立論,貽誤後世,未窺至理,遠不如徐氏百不得一之識見耳。

霍亂,有身熱煩渴,氣粗喘悶,而兼厥逆躁擾者,傷暑也,慎勿認作陰證。但察其小便必黃赤,舌苔必黏膩,或白厚,宜王孟英所制然照湯,澄冷服一劑,即現熱象。此時若投丁附薑桂等藥,轉見渾身青紫而死矣,甚有手足厥冷,少氣,唇面爪甲皆青,腹痛自汗,六脈俱伏,而察其吐出酸穢,瀉下臭惡,便溺黃赤者,是熱伏厥逆也。熱極似陰,瀛按:至真要大論諸嘔吐酸,皆屬於熱,諸逆衝上,皆屬於火是也。

白話文:

霍亂病症解析:

第一段:

霍亂這個病症,通常在夏秋季節發作,這是因為濕土主氣,而從熱氣化生而來。如果病人本身陽氣虛弱,脾土無法抵抗濕氣,又加上喝了冰冷的飲品,那麼濕氣就會轉化為寒氣,導致霍亂,也是有可能的。總之,熱氣化生是自然規律,寒氣化生則是外邪入侵,了解常規和變化的情況,才能有效治療霍亂。

第二段:

霍亂屬於熱證,這點在《內經》中也有記載。劉守真說:三焦是水谷運化的通道,熱氣過盛就會導致運化失常,出現嘔吐、腹瀉、霍亂等症狀,這是因為火性急躁的緣故。但是,像薛立齋之流,卻敢以寒氣過盛為論點,誤導後人,他們根本没有深入了解病理,遠不如徐氏百不得一之識見。

第三段:

霍亂患者,如果出現身熱煩渴、氣喘胸悶,並且伴隨厥逆躁擾,這是暑熱傷人,千萬不要誤認為陰證。只要仔細觀察,患者的小便必定黃赤,舌苔必定黏膩,或白厚,這就說明是熱證。可以用王孟英所制然照湯,澄冷服用一劑,就能顯現熱象。此時如果投以丁香、附子、薑、桂等藥物,反而會導致全身青紫而死。

如果出現手足厥冷、氣短、唇面爪甲皆青、腹痛自汗、脈象全無,但同時吐出酸臭物,大便臭穢,小便黃赤,這就說明是熱邪伏藏,導致厥逆。熱氣極盛時,就會表現出類似陰證的症状,瀛按:至真要大論中提到,諸嘔吐酸,皆屬於熱,諸逆衝上,皆屬於火,就是這個道理。

急作地漿煎竹葉石膏湯服之。又有吐瀉後,身冷如冰,欲沉欲絕,湯藥不下,或發噦,亦是熱伏於內。醫不能察,投藥稍溫,愈服愈吐。驗其口渴,以涼水與之即止,後以駕輕湯投之,脈漸出者生。然暑之為病,傷之驟者,則發之暴,傷之不漸者,則發之緩,故九月時候,猶多伏暑霍亂之證。

霍亂,以暑氣入腹,噁心腹痛,上吐下瀉,瀉如水注。張鳳逵曰:春分以後,秋分以前,少陽相火,少陰君火,太陰濕土,三氣合行其政。故天之熱氣下,地之濕氣上,人在氣交之中,受其蒸淫之氣,由口鼻入而擾其中,遂致升降失司,清濁不分。所瀉者,皆五臟之津液,急宜止之。

白話文:

如果病人突然出現腹瀉,可以立刻服用地漿煎(竹葉石膏湯)治療。還有一些病人,在吐瀉之後,身體冰冷得像冰塊一樣,昏昏欲睡,想要昏倒,喝不下去湯藥,甚至還會打嗝,這也是因為體內有熱氣隱藏著。醫生如果沒有察覺到這一點,就給病人服用溫熱的藥物,反而會讓他們越吃越吐。可以觀察病人是否口渴,如果給他們喝涼水可以止渴,就可以服用駕輕湯,如果脈搏逐漸恢復,那就表示病人有救了。

需要注意的是,暑氣引起的疾病,發病速度很快,如果病情嚴重,就會突然發作;如果病情不嚴重,就會慢慢發作。所以,即使到了九月,仍然有很多患者會出現暑熱引起的霍亂症状。

霍亂是暑氣侵入腹部的疾病,患者會出現噁心、腹痛、嘔吐、腹瀉,腹瀉就像水一樣流出來。張鳳逵說,從春分到秋分之間,少陽相火、少陰君火和太陰濕土這三種氣息交替運作。因此,天上的熱氣下降,地上的濕氣上升,人處於氣息交匯之中,受到蒸騰濕熱的侵襲,從口鼻進入身體,擾亂了人體的升降功能,使清濁不分。患者腹瀉的都是五臟的津液,需要緊急止瀉。

非通因塞用之謂也。濕甚者,胃苓湯分利陰陽,暑亦自去。熱甚者,桂苓甘露飲清其暑火,濕亦潛消,若火甚之體,內本無濕,而但吸受暑邪者,白虎湯之類宜之。蓋臟性有陰陽之別,陰虛者火旺,雖病發之時,適犯生冷。而橘樸等,僅宜暫用,陽虛者濕勝,雖寒潤之品,非其所宜。

如胃苓湯,已為合法,縱或體氣極弱,亦不過補氣清邪並用。若因其素秉之虛,而忘其現病之暑,進以丁附薑桂之劑,真殺人不轉睫矣。

霍亂之轉筋,尤在涇曰:肝主筋,上應風木,肝病生風,則為轉筋。其人臂腳直,脈上下行,微弦。經云:諸暴強直,皆屬於風也。轉筋入腹者,脾土虛而肝木乘之也。按薛一瓢以轉筋與痙證同,推義亦本此。《原病式》云:轉反戾也,熱氣燥爍於筋,則攣瘛而痛,火主燔灼,躁動故也。

白話文:

不是因為不通而塞住才用藥,濕氣重的人,可以用胃苓湯分利陰陽,暑氣自然就會消退。熱氣重的人,可以用桂苓甘露飲清熱去火,濕氣也會慢慢消失。如果火氣很旺,原本就沒有濕氣,只是吸入了暑邪,可以用白虎湯之類的藥。因為五臟的特性有陰陽之分,陰虛的人火氣旺盛,即使生病的時候,剛好犯了生冷之物,橘皮、厚朴之類的藥,也只適合暫時使用。陽虛的人濕氣重,寒涼潤燥的藥物就不適合他們。

像胃苓湯,已經是合適的藥方,即使體氣非常虛弱,也不過是補氣清邪兼用。如果因為體質原本虛弱,而忘記了現在病症是暑氣,就用附子、乾薑、桂枝之類的藥物,簡直是殺人不眨眼。

霍亂引起的轉筋,尤其要注意《內經》中說:肝主筋,上應風木,肝病生風,就會引起轉筋。這種人手臂腳部直硬,脈象上下通行,微弱而弦緊。經書上說:所有突然強直的症狀,都屬於風邪。轉筋進入腹部,是脾土虛弱,肝木乘虛而入。薛一瓢認為轉筋和痙攣症狀一樣,推論的道理也基於此。《原病式》中說:反覆無常,叫作戾。熱氣乾燥灼傷筋脈,就會使筋脈攣縮疼痛,火主燃燒,躁動不安,就是這個道理。

瀛按:《內經》云:諸轉反戾,皆屬於火是也。或以為寒客於筋者,誤也。蓋寒主收引,然止為厥逆禁固,屈伸不利,安得為轉也。所以轉者,動也。陽動陰靜,熱證明矣。夫轉筋者,多由熱甚,霍亂吐利所致,以脾胃土衰,則肝木自盛,而熱爍於筋,故轉筋也。夫發渴則為熱,凡霍亂轉筋而不渴者,未之有也。

張路玉曰:嘔吐泄瀉者,濕土之變也。轉筋者,風木之變也。濕土為風木所克,則為霍亂轉筋,平胃散加木瓜主之。有一毫口渴,即是伏熱,種種燥熱之藥,誤服即死。雖五苓散之桂,亦宜酌用。仲聖雖立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之法。然上文有頭痛惡寒之表證,所以仍取兩解之義,是桂枝原為兼有風寒者而設。

白話文:

《內經》說:各種筋骨轉動反常、僵硬不適,都屬於火邪所致。有人認為是寒邪客於筋脈,這是錯誤的。因為寒主收引,只會造成厥逆、禁固,導致肢體屈伸不利,怎麼會造成轉動呢?轉動是動,陽動陰靜,熱證顯而易見。轉筋大多是由於熱盛,霍亂吐瀉所致,因為脾胃土衰,肝木自盛,熱邪灼傷筋脈,所以才會轉筋。發渴就是熱證,從來沒有霍亂轉筋而不渴的。

張路玉說:嘔吐泄瀉是濕土之變,轉筋是風木之變。濕土被風木克制,就會導致霍亂轉筋,平胃散加木瓜可以治療。如果有一點口渴,就是伏熱,服用燥熱的藥物,就會導致死亡。即使是五苓散裡的桂枝,也應該酌量使用。仲景雖然認為熱盛多想喝水可以用五苓散治療,但上文提到了頭痛惡寒的表證,所以五苓散也具有寒涼解表的作用,桂枝原本就是針對兼有風寒證狀而設的。

故雖兼表證而非風寒之邪,或本無表證而內熱甚者,豈可拘泥成法,不知變通,而徒藉聖人為口實哉。凡霍亂轉筋,脈為兼弦,正以木旺而侮其所勝也。濕盛者,平胃散加木瓜可矣。火盛者,木瓜湯送左金丸為宜,王孟英因雞矢白散之意,而立蠶矢湯一方,屢收奇績矣。

霍亂,又有感惡毒異氣所致者,即張路玉所謂番痧證也。卒然昏倒,腹痛,面色黑脹,不呼不叫,如不急治,兩三時即斃,腹痛麻瞀,嘔惡神昏者。或濈濈汗出,或隱隱發斑,此毒邪焮發於表也。有發即瀉利,厥逆腹脹,無脈者,此毒邪內伏也。所患最暴,多有不及見斑而死者。

白話文:

霍亂,還有一種是由於感染惡毒異氣所引起的,這就是張路玉所說的番痧證。患者會突然昏倒,腹痛,面色發黑腫脹,不發出聲音,如果不及時治療,兩三個小時就會死亡。患者會出現腹痛、肢體麻木、嘔吐、神志昏迷等症狀。有的患者會大量出汗,有的患者會出現隱隱的斑點,這是毒邪在體表發作的表現。有的患者會伴隨發熱而腹瀉,出現四肢厥逆、腹脹、脈搏消失等症狀,這是毒邪潛伏在體內的表現。這種疾病發作非常迅速,很多患者甚至還沒來得及出現斑點就去世了。

初覺即以蕎麥,焙燥去殼,取末三錢,溫湯調服。重者,少頃再服,即安。蓋蕎麥能煉腸胃滓穢,降氣寬胸,而治濁滯,而痧毒之專藥,其毒甚面黑者,急砭委中穴,去黑血以泄毒邪。蓋驟發之病,勿慮其虛,非此急奪,束手待斃。倘無蕎麥,或服之不應,即宜理氣為先。如香蘇散加薄荷、荊芥,辛涼透表。

次則辟邪為要,梔子豉湯加牛蒡、生甘草解毒安中。表熱勢甚,清熱為急,黃芩湯加連翹、木通分利陰陽。斑點深赤,急用茺蔚湯下其血分之毒。如見煩擾腹脹,脈來數疾,急投涼膈散。如局方以竹葉易生薑,則毒從下奪。熱劇神昏,雖合三黃,多不可救。煩渴引飲,遺尿,速清陽明,白虎湯加蔥豉,使毒從表化。

以上諸法,在未經誤藥,庶可挽回一二。

白話文:

當你開始感到不舒服時,可以使用蕎麥進行治療。首先,將蕎麥烘烤至乾燥,去除殼,然後取3錢的蕎麥粉,用溫水調和後服用。如果症狀較重,稍等片刻後再次服用,這樣就能恢復健康。蕎麥具有清潔腸胃、降低氣息、擴闊胸腔、治理混濁阻塞的作用,是治療痧毒的專門藥物。對於臉色發黑的嚴重病例,應立即在委中穴施以針刺,排出黑色血液,以排除毒素。對於突然發作的疾病,不必擔心會虛弱,如果不採取緊急措施,很可能會無力迴天。如果沒有蕎麥,或者服用後沒有反應,應先調整氣機。例如,使用香蘇散加上薄荷、荊芥,以辛涼之藥物穿透表層。

其次,要注重避免邪氣,使用梔子豉湯加上牛蒡、生甘草來解毒安中。如果表層熱度嚴重,應急於清熱,使用黃芩湯加上連翹、木通來調節陰陽。如果出現深紅的斑點,應立即使用茺蔚湯排出血分中的毒素。如果出現煩躁腹脹、脈搏快速的情況,應迅速使用涼膈散。如果按照局方將竹葉替換為生薑,毒素將會從下方排出。如果熱度劇烈,神志昏迷,即使合用三黃,也可能無法輓救。如果出現口渴飲水、尿頻的情況,應迅速清淨陽明,使用白虎湯加上蔥豉,使毒素從表層排出。

這些方法,在沒有誤用藥物的情況下,可能會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