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燃犀說》~ 卷下 (1)
卷下 (1)
1. 卷下
客有見前編而謂曰:子於霍亂之熱證,固屬引古證今,述而不作,辨訛異別,義已無餘矣。然則寒霍亂百不得一之說,苟一遇之。將何施治,盍再以寒霍亂病證方藥,詳細述之。俾獲見其說屬熱屬寒,瞭如指掌矣。余即將寒霍亂之原由併成方,又縷述焉。
經云:歲土不及,民病飧泄霍亂。夫歲土不及,則脾胃素虛之人,因天運而更見其虛,中陽既虛,寒濕自盛,以致朝食暮瀉。而為飧泄,甚加嘔吐,而為霍亂。觀其與飧泄並稱,則知利者,必是清穀,而非臭穢。吐者,亦必澄澈,而非酸濁,小便之利,口之不渴,又從而可必矣。
如此,才是寒濕霍亂,可以理中湯之類治之。故讀書須以意逆其理,自然觸處洞然,無往而不貫矣。且寒霍亂多見於安逸之人,以共深居靜處,陽氣不伸,加以坐臥風涼,起居任意,冰瓜雪藕,恣食為常。雖在盛夏之時,原不可謂之暑病,王安道論之詳矣。輕則藿香正氣散,或平胃散加木香、藿香、生薑、半夏之類。
濕盛而四肢重著,骨節煩疼者,胃苓湯加木香、藿香、大腹皮之類。七情鬱結,寒食停滯者七香飲。頭疼惡寒無汗者,以香藿飲先解其表,隨以大順散等調其里。如果脈弱陽虛,腹痛喜得溫按,瀉出不臭者,來復丹。若吐瀉不止,坐氣耗散,或水粒不入,或口渴喜冷而不多飲,或惡寒戰慄,手足逆逆,或煩熱發躁,揭去衣被。但察其瀉出不臭者,乃內虛陰盛格陽,宜理中湯,甚則四逆湯加食鹽少許。
更有暴瀉如水,冷汗四逆,脈弱不能言者,急進漿水散救之,並宜冷服。然此輩實由避暑而反為寒傷致病,若誤投清暑之劑,而更助其陰,則頃刻亡陽莫挽矣。世治此病而愈者,猶未確識其為寒也,送謂夏月暑病,通宜溫熱。噫,自家錯認面目,而欲專信後人,何異癡人說夢耶。
瀛按:治寒霍亂,亦必首察其厥陰之動靜。倘其人肝陰素虧,內風暗動者,姜附等極宜慎用。即當用,亦須妥為駕馭。蓋雖系中焦土病,然土病木必侮之。設使過劑,雖不似熱霍亂之即為害,亦必增劇而纏綿難愈。
《傷寒論》云: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逆者,四逆湯主之。此陽虛之體,寒邪得以直入而為霍亂也。發熱惡寒者,身雖熱而惡寒,有熱為格陽之假象,惡寒為虛冷之真諦也。四肢拘急,手足厥逆者,陽氣衰少,不柔於筋,不溫於四末也。首重汗出者,為陽有外去之象,故徑用四逆湯祛其既入之寒,而挽其將去之陽。
若止見厥逆惡寒,四肢拘急,脈來沉細弦緊,面如塵土,瀉出不臭,雖屬陰寒,而無汗出之候者,但宜冷香飲子治之。寒主收引,故四肢拘急,乃筋強不能屈伸之謂,與熱症之轉筋迥別,臨診極宜分辨,苟或穎倒誤施,禍成反掌。
白話文:
有人看了前面的文章後說:「你對於霍亂熱證的論述,確實是引用古代的例子來驗證現代的病症,只是在闡述舊有理論,沒有自己的創見,辨別錯誤和不同之處,已經沒有什麼可以補充的了。然而,關於寒霍亂百不得一的說法,如果真的遇到了這種情況,將要如何治療呢?不如再次詳細地闡述寒霍亂的病症和用藥,使大家能清楚地了解它是屬於熱證還是寒證,就像看著自己手掌一樣清楚。」我於是將寒霍亂的成因和治療方劑,又詳細地加以說明。
《黃帝內經》說:「如果遇到土運不足的年份,人們會發生消化不良、腹瀉和霍亂的疾病。」所謂土運不足,指的是原本脾胃虛弱的人,因為受到氣候的影響而更加虛弱。中陽(脾胃之陽氣)一旦虛弱,寒濕就會自然旺盛,導致早上吃下去的東西,到了晚上就拉出來,形成消化不良的腹瀉。如果加上嘔吐,就成為霍亂。觀察到它與消化不良的腹瀉並稱,就知道拉出來的必定是沒有完全消化的食物,而不是惡臭的穢物;嘔吐出來的也必定是清澈的,而不是酸腐混濁的。小便會增多,口不會感到乾渴,這些都是可以確定的。
像這樣,才是屬於寒濕性的霍亂,可以用理中湯之類的方劑來治療。所以讀書必須用心去推測其中的道理,自然就能夠觸類旁通,沒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而且寒霍亂大多發生在生活安逸的人身上,因為他們長期居住在安靜的地方,陽氣不能舒展,加上喜歡坐在陰涼處,起居沒有規律,經常吃冰鎮的瓜果和藕等食物。即使在盛夏時節,也不能將其歸咎於暑病。王安道對此論述得非常詳細。病情較輕的,可以用藿香正氣散,或是在平胃散中加入木香、藿香、生薑、半夏之類的藥材來治療。
如果濕氣很重,四肢沉重無力,骨節痠痛,可以用胃苓湯加上木香、藿香、大腹皮之類的藥材來治療。如果因為情緒鬱悶、飲食寒涼停滯的,可以用七香飲。如果頭痛、怕冷、沒有出汗的,可以用香藿飲先解除表證,再用大順散等來調理裡證。如果脈象虛弱、陽氣虛衰,腹痛時喜歡按壓溫熱處,拉出來的沒有臭味,可以用來復丹。如果上吐下瀉不止,導致身體的氣機耗散,或者無法進食水米,或者口渴但喜歡喝冷水且不多飲,或者怕冷發抖,手腳冰冷,或者煩躁發熱,想要把衣服脫掉。只要觀察到拉出來的東西沒有臭味,那就是體內虛寒、陰氣過盛而使陽氣被拒於外的假象,應該用理中湯來治療,嚴重時可以用四逆湯加上少許食鹽。
還有突然腹瀉如水,冷汗淋漓、四肢冰冷、脈象微弱、說不出話的人,要趕快用漿水散來救治,並且要冷服。這種情況其實是因為避暑反而受到寒氣侵襲而導致的疾病。如果誤用了清熱解暑的藥物,反而會加重陰寒,導致陽氣在頃刻之間散失,無法挽回。世人治療這種疾病而痊癒的,其實還沒有真正認識到它是寒證。他們都認為夏天患病就是暑熱引起的,應該用溫熱的藥物治療。唉!自己都認不清病症的本質,卻只想相信後人的說法,這和癡人說夢有什麼不同呢?
我認為:治療寒霍亂,必須首先觀察厥陰經(肝經)的氣機是否正常。如果這個人肝陰原本就虧虛,體內有隱藏的風邪在蠢動,那麼薑附等溫熱的藥物就應該非常謹慎使用。即使要用,也必須小心控制劑量。因為雖然這是中焦脾胃的疾病,但是脾土有病,木(肝)就會來乘侮。如果用藥過量,雖然不像熱霍亂那樣立即造成危害,也必定會使病情加重,難以痊癒。
《傷寒論》說:「上吐下瀉、汗出、發熱怕冷、四肢拘攣、手足冰冷的人,要用四逆湯來治療。」這是屬於陽氣虛弱的體質,寒邪可以直接侵入而導致霍亂。發熱怕冷,指的是身體雖然發熱,但是卻怕冷,發熱是陽氣被陰寒拒於外的假象,怕冷才是虛寒的真實表現。四肢拘攣、手足冰冷,是因為陽氣衰弱,不能夠使筋脈柔和,不能夠溫養四肢末端。首先強調汗出,是因為陽氣有向外散失的跡象,所以直接用四逆湯來祛除已經侵入的寒邪,並且挽回即將散失的陽氣。
如果只是出現四肢冰冷、怕冷、四肢拘攣、脈象沉細弦緊、面色像蒙了一層灰塵、拉出來的東西沒有臭味,雖然是陰寒證,但沒有出汗的現象,則應該用冷香飲子來治療。寒邪的特性是收斂,所以四肢拘攣,指的是筋脈強硬不能夠伸展,和熱證引起的轉筋截然不同,臨床時必須仔細辨別。如果稍有疏忽而誤診誤治,就會造成難以挽回的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