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燃犀說》~ 卷上 (8)
卷上 (8)
1. 列方
木瓜一兩
水煎服。余湯浸青布裹其腓,本方加桑枝五錢尤良。《外臺方》用木瓜子根皮,食前湯服。
扁豆散(《普濟方》),治霍亂吐利。
生扁豆
為末,入少醋,冷水和服,按:木瓜、扁豆,皆治霍亂之生藥也。於此二方可見。瀛按:扁豆,李時珍曰:通利三焦,能升清降濁,故專治中宮之病,消暑除濕,而能解毒。《千金方》有扁豆、香薷各一升,水六升,煮二升分服,治霍亂吐利之方。
藕汁(聖惠方),治霍亂吐利。
生藕
搗汁服。瀛按:《聖濟總錄》治霍亂煩渴,用藕汁一盅,生飲。陶隱居、孟同州皆謂藕之功用,在乎破血故也。
柳州方(柳子厚),治乾霍亂不得吐瀉,甚至冷汗出而氣欲絕者。
鹽(一撮,放刀上,用火炙透。)
以熱童便和服,少頃,即得吐下,而氣通矣。按此方極易極效,真神劑也。或用新汲水和服亦可。
白虎湯(《傷寒論》),治暑火熾盛而霍亂者。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水煎,米熟湯成,去渣服。按治霍亂,宜用陳倉米。
人參白虎湯(同上),治證如前,而元氣已虛者,宜此。前方加人參一味。
竹葉石膏湯(同上),治體虛受暑,霍亂吐瀉,及暑邪深入等證。
竹葉,人參,半夏,粳米,石膏,麥冬,甘草
水煎服。此方治熱極似陰之霍亂,用地漿水煎更妙。
四苓散(《瘟疫論》),治濕熱霍亂,胸悶溺澀而渴者。
茯苓,豬苓,澤瀉,陳皮
水煎服。按吳氏於五苓方去桂,而治胃中濕熱,最為有見。且以橘皮易術,則無實中之弊,而有利氣之功,當變而變,可謂善用古人之法矣。
平胃散(《局方》),治濕熱內甚,霍亂吐瀉。
蒼朮,厚朴,橘紅,甘草
為末,每服七錢,水煎,加木瓜治轉筋霍亂。按:此方專治濕重熱伏之證,故多香燥。
白話文:
木瓜
將木瓜一兩用水煎煮後服用。剩下的湯汁用青布浸濕,包敷在小腿肚上,如果在這個方子中加入桑枝五錢,效果會更好。《外臺秘要方》則是使用木瓜的子、根、皮,在飯前用水煎煮後服用。
扁豆散(出自《普濟方》),治療霍亂引起的上吐下瀉。
用生的扁豆磨成粉末,加入少許醋,用冷水調和後服用。木瓜和扁豆都是治療霍亂的藥材,由此兩個方子可見一斑。李時珍認為,扁豆能疏通三焦,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所以特別能治療中焦的疾病,可以消暑除濕,還能解毒。《千金方》中有用扁豆和香薷各一升,加水六升煮成兩升,分次服用,也是治療霍亂上吐下瀉的方子。
藕汁(出自《聖惠方》),治療霍亂引起的上吐下瀉。
將生的蓮藕搗爛取汁服用。《聖濟總錄》中記載治療霍亂引起的煩躁口渴,用一杯藕汁生飲。陶弘景和孟同州都認為蓮藕的作用在於破血。
柳州方(柳宗元所用),治療乾霍亂,沒有嘔吐或腹瀉,甚至出現冷汗不止、氣息奄奄一息的危急情況。
將一小撮鹽放在刀上,用火烤熱。然後用熱的童子尿調和後服用,過一會兒就會開始嘔吐或腹瀉,氣息就能順暢了。這個方子效果極佳且容易操作,真是神奇的藥劑。也可以用剛汲取的新鮮水調和服用。
白虎湯(出自《傷寒論》),治療因暑熱過盛引起的霍亂。
用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加水煎煮,等到米煮熟湯汁完成,去除藥渣後服用。治療霍亂時,最好使用陳年的粳米。
人參白虎湯(同上),治療症狀和前面相同,但元氣已經虛弱的病人,適合用此方。在原方中加入人參一味。
竹葉石膏湯(同上),治療體質虛弱、感受暑熱引起的霍亂,出現上吐下瀉,以及暑邪深入等情況。
用竹葉、人參、半夏、粳米、石膏、麥冬、甘草加水煎煮後服用。這個方子適合治療熱極似陰的霍亂,如果用泥漿水煎煮效果更好。
四苓散(出自《瘟疫論》),治療因濕熱引起的霍亂,出現胸悶、小便不暢且口渴的症狀。
用茯苓、豬苓、澤瀉、陳皮加水煎煮後服用。吳氏在五苓散的基礎上去掉桂枝,用來治療胃中的濕熱,見解獨到。並且用橘皮代替白朮,避免了藥性過於實熱的弊端,而有理氣的功效,能根據情況變化,可說是善用古人的方法。
平胃散(出自《局方》),治療濕熱過盛引起的霍亂,出現上吐下瀉。
用蒼朮、厚朴、橘紅、甘草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七錢,加水煎煮,加入木瓜可治療轉筋性霍亂。這個方子專門治療濕氣過重,熱邪伏藏的症狀,所以藥性大多偏向辛溫燥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