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

《霍亂燃犀說》~ 卷上 (6)

回本書目錄

卷上 (6)

1. 列方

傷暑霍亂方(包瑞溪)

冬瓜葉(一斤),白霜梅肉(一錢,並核中仁用)

研爛,新汲水調服立瘥。

處治轉筋方

轉筋起於足腓,俗呼腿肚。但以好燒酒摩擦其硬處,軟散即愈。一法作極鹹鹽湯於槽中,暖漬之。一法以省頭草同炒鹽擦之,亦良。一法以棉絮浸酒中,煎滾取出,乘熱裹之。一法以醋煮青布掩腳膝,冷復易之。一法令病人偃臥,將膝腕內以手蘸溫水輕輕急拍,直待紫紅筋現起,即郭右陶所謂痧筋。用瓷鋒刺出血,立愈。並治乾霍亂。此名委中穴,在膝後對面。

刮法(郭右陶),治霍亂痧脹,乾霍亂。

背脊頸骨上下,及胸前脅肋,兩背肩臂,用銅瓷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刡子腳,蘸香油刮之。頭額腿上,用棉線或麻線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軟肉處,用食鹽以手擦之。按,張會卿曰:凡毒深病急者,非刮背不可。蓋以五臟之系,咸附於背也。又須自輕而重,向下刮之,則邪氣亦隨之而降矣。

刺法(同上),治乾霍亂痧脹。

嘗覽古人遺書,東南卑濕之地,利用砭,今以針刺出血,即用砭之道也。凡霍亂痧脹,邪已入營,必有青筋紫筋,或現於數處,或現於一處,須用銀針刺之,去其毒血,然後據證用藥。看其腿彎上下,有細紫深青色,或紫色,或深紅色者,肌膚白嫩者。方有紫紅色,即是痧筋,刺之,方有紫黑毒血。

其腿上大筋不可刺,刺亦無毒血,反令人心煩。腿兩邊硬筋上筋不可刺,刺之恐令人筋吊。若臂彎筋色亦如此辨之。其餘非親見不明白,故不具載。至如頭頂心一針,惟取挑破,略見微血,以泄痧毒之氣而已。不可直刺,其指尖刺之太近指甲,雖無大害,當令人頭眩。即一應刺法,不過針鋒微微入肉,不必深入。

按:乾霍亂,因毒邪入於營分,周身隧絡為之壅塞,故又謂之痧脹,失治即死。唯用針刺,砭去惡血,取效最捷。益母草、萊菔汁之治番痧,皆取其能散惡血也。即古方探吐,以燒鹽和熱童便。雖云:性專潤下,亦為其涼血之功有獨擅耳。唯腹雖痛極而喜得溫按,唇口刮白者。

乃內虛陰寒之病,慎毋誤用清涼,妄施針刺,而遺人夭殃也。

茺蔚湯,治乾霍亂,腹痛驟發,深赤斑毒,俗呼為番痧。

益母草

以水濃煎,少投生蜜,或可不用。燉溫恣服,取效。或加生萊菔汁半杯良。

燃照湯(孟英),治暑穢挾濕,霍亂吐下,脘痞煩渴,外顯惡寒肢冷者。

草果仁,淡豆豉,醋炒半夏,佩蘭草,製厚朴,黑山梔,酒炒黃芩,滑石

水煎涼服。

連樸飲(同上),治濕熱內伏之霍亂,兼能行宿食,滌痰涎。

川連,醋炒半夏,香豉,川樸,石菖蒲,黑山梔

水煎服。

梔子豉湯(《傷寒論》),治暑熱霍亂之主劑,兼解暑證,誤服附桂而致殆者。

白話文:

[列方]

治療中暑霍亂的藥方(包瑞溪)

冬瓜葉(一斤),白霜梅肉(一錢,連同核內的仁一起用)

將其研磨成泥狀,用新打上的井水調和後服用,立即見效。

治療轉筋的藥方

轉筋發作於小腿肚,俗稱腿肚抽筋。只要用好的燒酒擦拭抽筋發硬的地方,待其軟化散開即可痊癒。另一種方法是將極鹹的鹽水倒入槽中,加熱後浸泡患處。還有一種方法是用省頭草和炒過的鹽一起擦拭,效果也很好。再有一種方法是用棉絮浸泡在酒中,煮沸後取出,趁熱包裹患處。還有一種方法是用醋煮過的青布敷在膝蓋和小腿上,冷了就換新的。還有一種方法是讓病人仰臥,用手沾溫水輕輕快速拍打膝蓋內側和腳腕,直到出現紫紅色的筋,這就是郭右陶所說的「痧筋」。用瓷片尖刺破出血,立刻就好,也可以治療乾霍亂。這個穴位叫做委中穴,在膝蓋後面的對面。

刮痧法(郭右陶),治療霍亂痧脹、乾霍亂。

背脊頸椎上下、胸前肋骨兩側、兩肩背和手臂,用銅片或瓷片蘸香油刮拭。也可以用刮舌板的腳,蘸香油刮拭。頭部和額頭、腿部,用棉線或麻線蘸香油刮拭。大小腹柔軟的地方,用食鹽用手擦拭。張會卿說:凡是毒邪深入、病情危急的,一定要刮背部。因為五臟的經脈都附著在背部。刮的時候要由輕到重,向下刮,邪氣也會跟著下降。

刺血法(同上),治療乾霍亂痧脹。

我曾閱讀古人的醫書,東南潮濕的地方,善用砭石,現在用針刺出血,就是砭石的道理。凡是霍亂痧脹,邪氣已經進入營分,必然會有青筋或紫筋,有的在數處出現,有的只在一處出現,必須用銀針刺破,去除毒血,然後根據病情用藥。觀察腿彎上下,如果有細小的紫青色、紫色或深紅色,而且皮膚白嫩的人,出現的紫紅色就是痧筋,刺破後,會有紫黑色的毒血流出。

腿上的大筋不可刺,刺了也沒有毒血,反而會使人心煩。腿兩邊的硬筋也不可刺,刺了可能會導致抽筋。手臂彎曲處的筋也這樣判斷。其他沒親眼見過的不清楚,所以不再多說。至於頭頂正中的一針,只需挑破表皮,稍微見血,以便排出痧毒之氣。不可直刺,手指尖的針刺太靠近指甲,雖然沒有大害,但會使人頭暈。所有的針刺法,都只是針尖微微刺入肉中,不必太深。

說明:乾霍亂,是因為毒邪進入營分,導致全身經絡堵塞,所以又稱作痧脹,如果治療不當就會死亡。只有用針刺,去除惡血,才能最快速見效。益母草、萊菔汁治療番痧,都是因為它們能夠散瘀血。古代用探吐的方法,用燒鹽和熱童子尿,雖然說它有潤下的功效,也是因為它們有獨特的涼血作用。如果腹痛劇烈但喜歡溫熱按壓,並且嘴唇發白,這是因為體內虛寒,千萬不可誤用清涼的藥物,胡亂使用針刺,導致病人喪命。

茺蔚湯,治療乾霍亂、腹痛突然發作、出現深紅色斑點毒疹,俗稱番痧。

益母草

用水濃煎,稍微加點蜂蜜,也可以不用。加熱後隨意服用,就能見效。也可以加入半杯生萊菔汁,效果更好。

燃照湯(孟英),治療因暑穢夾濕引起的霍亂、上吐下瀉、胸悶煩渴、外在表現為惡寒肢冷。

草果仁,淡豆豉,醋炒半夏,佩蘭草,製厚朴,黑山梔,酒炒黃芩,滑石

用水煎後放涼服用。

連樸飲(同上),治療濕熱鬱積體內引起的霍亂,兼能消除積食、化解痰涎。

川連,醋炒半夏,香豉,川樸,石菖蒲,黑山梔

用水煎服。

梔子豉湯(《傷寒論》),是治療暑熱霍亂的主要藥方,兼能解除中暑,也能治療誤服附桂而導致危險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