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

《霍亂燃犀說》~ 卷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

1. 列方

理中丸(《傷寒論》),治寒霍亂口不渴者。

人參,甘草,乾薑,白朮

為末蜜丸,亦可水煎作湯服,合五苓散名理苓湯。

附子理中丸(同上),治證如前,而寒甚者。

前方加附子一味。

四逆湯(同上),治陰熱霍亂,汗出而四肢拘急,小便複利,脈微欲絕,而無頭痛口渴者。

甘草,乾薑,附子

水煎服。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同上),治陰寒霍亂愈後,四肢拘急,脈微欲絕者。

乾薑,甘草,附子,豬膽汁(和入)

水煎服。

五苓散(同上),治霍亂吐瀉,口渴欲飲水,頭疼身痛發熱者。

豬苓,澤瀉,桂,茯苓,白朮

為末,白湯和服。合平胃散,名胃苓湯。按:此仲聖治熱霍亂之兼有風寒表邪之方也。然隅反化裁,在人善用,如證與本條適合者,方中當用桂枝。若內伏暑濕之邪,而又過食生冷者,方中當用肉桂。其外無風寒之表,內無飲冷傷中,則桂可輕用哉。此石頑之所以示戒,而河間之所以加三石,吳氏之所以有四苓也。

苟能因此而引伸其義,則無窮活法,皆可心領而神悟矣。

桂枝湯(同上),治寒霍亂後,身猶痛者。

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

水煎服。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同上),治虛寒挾濕之霍亂吐利。

藥即湯見。

孟英曰:古今治霍亂者,從未論及此方,予每用之,以奏奇績。

吳茱萸湯(同上),治少陰吐利,厥逆煩躁,亦治厥陰寒犯陽明,食谷即嘔之證。

吳茱萸,人參,生薑,大棗

水煎服。

漿水煎(潔古),治陰寒霍亂,暴瀉如水,汗多身冷,氣少脈沉或脫者。

桂枝,乾薑,附子,甘草,良薑

為末,每服三五錢,地漿水煎服。

大順散(《局方》),治襲涼飲冷,陰寒抑遏陽氣,而成霍亂,水穀不分,脈沉而緊者。

甘草,乾薑,杏仁,桂枝

上炒,如法為末,每服二三錢,湯和服。

冷香飲子,治陰寒霍亂,脈沉細,或弦緊,無汗惡寒,面如塵土,四肢厥逆,陽氣大虛之證。

附子,陳皮,甘草,草果,生薑

水煎一滾即濾,井水浸冷服。

七香飲,治七情鬱結,寒食停滯,而成霍亂者。

烏藥,香附,枳殼,厚朴,木香,陳皮,紫蘇

水煎服。

神香散(景岳),治乾霍亂,腹痛之屬於寒濕凝滯脈絡者。

丁香(七粒),白豆蔻(七粒)

為末,清湯調下,小腹痛者,加砂仁七粒。

王晉三曰:此方治寒濕痧脹有神功,與益元散治濕熱痧脹,可謂針鋒相對。

灸法,治陰寒霍亂。

以鹽填臍內,上蓋蒜片,安艾炷而灸之。《外臺》法,以手拗所患腳大拇指,當腳心急筋上七壯。急筋,即屈伸不利而拘急也。喻氏法,凡卒中陰寒厥逆,吐瀉色清,氣冷凜慄無汗者,用蔥一大握,以帶緊束,切去兩頭,留白寸許,以一面熨熱,安臍上,用熨斗盛炭火,熨蔥白上面。取其熱氣從臍入腹。

白話文:

理中丸(出自《傷寒論》),用來治療寒性霍亂,症狀是口不渴。 藥材:人參、甘草、乾薑、白朮。 做法:將藥材磨成粉,用蜂蜜做成藥丸,也可以用水煎煮後當湯藥服用。與五苓散合用,稱為理苓湯。

附子理中丸(同上),治療的症狀和理中丸一樣,但寒邪更嚴重。 藥材:在理中丸的基礎上,加入附子。

四逆湯(同上),用來治療陰寒性霍亂,症狀是出汗、四肢痙攣僵硬、小便頻繁、脈搏微弱幾乎摸不到,但沒有頭痛和口渴。 藥材:甘草、乾薑、附子。 做法:用水煎煮後服用。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同上),用來治療陰寒霍亂痊癒後,仍然四肢痙攣僵硬,脈搏微弱幾乎摸不到的狀況。 藥材:乾薑、甘草、附子、豬膽汁(混合加入)。 做法:用水煎煮後服用。

五苓散(同上),用來治療霍亂,症狀是嘔吐、腹瀉、口渴想喝水、頭痛、身體疼痛、發熱。 藥材:豬苓、澤瀉、桂枝、茯苓、白朮。 做法:將藥材磨成粉,用溫開水調服。與平胃散合用,稱為胃苓湯。 註解:這是張仲景用來治療熱性霍亂,兼有風寒表邪的方子。但是應該靈活運用,如果症狀符合,方中就應當使用桂枝。如果體內有暑濕之邪,又過食生冷食物,方中就應該使用肉桂。如果體外沒有風寒的症狀,體內也沒有因為喝冷飲而傷到脾胃,那麼桂枝可以輕用。這些是前人給的告誡,也說明了為什麼有人會在此基礎上加用三石,或是吳氏的四苓散。 如果能夠理解這些藥理的延伸意義,那麼就能靈活運用,領悟到其中的精髓。

桂枝湯(同上),用來治療寒性霍亂之後,身體仍然疼痛的狀況。 藥材: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 做法:用水煎煮後服用。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同上),用來治療虛寒又夾雜濕氣的霍亂,症狀是嘔吐和腹瀉。 藥材:藥材組成和湯藥名稱相同。 註解:孟英說,從古至今,治療霍亂的醫者從未提到這個方子,但我每次使用,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吳茱萸湯(同上),用來治療少陰病的嘔吐腹瀉、手腳冰冷、煩躁不安,也可以治療厥陰病寒邪侵犯陽明,吃東西就嘔吐的狀況。 藥材:吳茱萸、人參、生薑、大棗。 做法:用水煎煮後服用。

漿水煎(出自潔古),用來治療陰寒性霍亂,症狀是突然腹瀉如水、出汗很多、身體冰冷、氣虛乏力、脈搏沉細甚至摸不到。 藥材:桂枝、乾薑、附子、甘草、良薑。 做法:將藥材磨成粉,每次服用15到30克,用地漿水煎煮後服用。

大順散(出自《局方》),用來治療因為受寒涼、喝冷飲,導致陰寒之氣抑制陽氣,形成霍亂,症狀是水穀不分、脈搏沉細而緊。 藥材:甘草、乾薑、杏仁、桂枝。 做法:將藥材炒過後磨成粉,每次服用6到9克,用溫開水調服。

冷香飲子,用來治療陰寒性霍亂,症狀是脈搏沉細或弦緊、沒有汗、怕冷、面色灰暗、四肢冰冷、陽氣極度虛弱。 藥材:附子、陳皮、甘草、草果、生薑。 做法:用水煎煮一下就過濾,用井水冷卻後服用。

七香飲,用來治療因為情緒鬱悶、寒食積滯,而導致的霍亂。 藥材:烏藥、香附、枳殼、厚朴、木香、陳皮、紫蘇。 做法:用水煎煮後服用。

神香散(出自景岳),用來治療乾霍亂,腹痛是由於寒濕凝滯經脈所引起的。 藥材:丁香(七粒)、白豆蔻(七粒)。 做法:將藥材磨成粉,用清湯調服。如果小腹疼痛,可以加入砂仁七粒。 註解:王晉三說,這個方子治療寒濕痧脹效果很好,與益元散治療濕熱痧脹,可說是針鋒相對。

灸法,用來治療陰寒霍亂。 方法:將鹽填滿肚臍,上面蓋上蒜片,再用艾炷在蒜片上施灸。《外臺》的方法是,用手掰患者腳的大拇指,在腳心的一條筋上灸七壯。這條筋就是腳活動不靈活、抽筋的地方。喻氏的方法是,凡是突然昏厥、因為陰寒而手腳冰冷、嘔吐腹瀉且吐瀉物清澈、身體怕冷發抖、沒有汗的患者,用一大把蔥,用繩子緊緊地捆住,切掉兩頭,留下中間約一寸長的蔥白,用熨斗燙熱後放在肚臍上,讓熱氣從肚臍進入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