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風痙」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風痙是中醫古代疾病,又稱為“風癇”,是一種以抽搐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其發病原因主要與風邪侵襲有關,風邪可從外界侵入人體,或由內生而成。風邪侵襲人體後,會導致人體氣血失調,經絡阻塞,筋脈拘急,從而引起抽搐。

風痙的臨床表現主要有:抽搐、四肢拘攣、角弓反張、口吐白沫、神志不清等。根據臨床表現的不同,風痙又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風寒痙:多見於冬春季節,主要表現為抽搐、四肢拘攣、畏寒、身涼、頭痛、鼻塞流涕等。
  2. 風熱痙:多見於夏秋季節,主要表現為抽搐、四肢拘攣、發熱、口渴、咽痛、大便乾燥等。
  3. 肝風痙:多見於中老年人,主要表現為抽搐、四肢拘攣、頭痛、眩暈、耳鳴、視物不清等。
  4. 痰濕痙:多見於肥胖、痰多的人群,主要表現為抽搐、四肢拘攣、痰多、口黏、舌苔白膩等。
  5. 血虛痙:多見於久病、貧血、失血的人群,主要表現為抽搐、四肢拘攣、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

風痙的治療以祛風、通絡、熄風為主。常用中藥有:白僵蠶、全蠍、天麻、鉤藤、羚羊角、朱砂等。此外,還可配合針灸、推拿、按摩等治療方法。

風痙是中醫古代疾病,雖然發病率較低,但病情嚴重,危害性大。因此,一旦出現抽搐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當歸散

  • 1.《類證治裁》:「〔風痙〕,當歸散,歸,荊,等分為末。每用二錢,水酒各半煎。治產後風痙,牙關緊急,口吐涎沫,手足瘛瘲,下咽即效。

麻黃湯

  • 1.《奇效良方》:「治風痙,身體強直,口噤,不知人事。

葛根湯

  • 1.《小品方》:「主痙至冒葛根湯,治妊娠臨月,因發風痙,忽悶憒不識人,吐逆眩倒,小醒復發,名為子癇病方。
  • 2.《醫學正傳》:「_葛根湯_(局方)治妊娠臨月,忽發風痙,悶亂不省人事,吐逆眩倒,少時醒後復發,謂之子癇。

小柴胡湯

  • 1.《保嬰撮要》:「_小柴胡湯_,治身熱惡寒風痙,項強直急,胸脅滿痛,嘔噦煩渴,寒熱往來;或身面皆黃,小便不利,大便秘澀;或驚過不解,潮熱不除,及瘥後勞復,發熱疼痛如瘧,發作有時。(方見肝臟)

真武湯

  • 1.《未刻本葉氏醫案》:「肝風痙厥。今色萎脈軟。氣漸餒矣。宜甘緩益之。不必見病治病。

甘草湯

  • 1.《備急千金要方》:「治在蓐中風,背強不得轉動,名曰風痙方。

續命湯

  • 1.《奇效良方》:「治風痙,口噤不開,身背強直,發如癇狀。

小續命湯

  • 1.《醫學心悟雜症要義》:「此條宜摘入痙症之下,蓋痙症極重,不遇角弓反張,不致口噤也。又小續命湯內有麻黃,係指傷寒痙症芥表症者,風痙當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