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五上 少小嬰孺方上 (18)

回本書目錄

卷五上 少小嬰孺方上 (18)

1. 麻黃湯

治瘧鬚髮汗方。

麻黃,栝蔞根,大黃(各四兩),甘草(一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未發前食頃一服,臨發一服,服後皆厚覆服汗。

治瘧或間日發者或夜發者方:

恆山,竹葉(各一兩),秫米(一百粒),石膏(八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八升銅器中漬藥,露置星月下高淨處,橫刀其上,明日取藥,於病人房中以銅器緩火煎取三升,分三服,清旦一服,未發前食頃一服,臨發一服,三服訖,靜室中臥,莫共人語,當一日勿洗面手及漱口,勿進食,取過時不發乃澡洗進食,並用藥汁塗五心胸前頭面,藥滓置頭邊,曾用神效。(《救急方》用烏梅二七枚)

又方,先作羊肉臛麵餅飽食之,並進少酒隨所能,令欣欣有酒氣入密室中,燃炭火厚覆取大汗即瘥。

又方,燒黑牛尾頭毛作灰,酒服方寸匕,日三。

白話文:

這是治療瘧疾,需要發汗的處方。

所需藥材為:麻黃、栝蔞根、大黃(每種四兩)、甘草(一兩)。

將以上四種藥材切碎,用水七升煮至剩下二升半,分成三次服用,在發病前一個多小時服用一次,臨近發病再服用一次,每次服用後都需蓋被子讓身體出汗。

這是治療間隔一天發作的瘧疾或是夜晚發作的瘧疾的處方:

所需藥材為:恆山、竹葉(每種一兩)、秫米(一百粒)、石膏(八兩)。

將以上四種藥材切碎,放在銅製容器中用水八升浸泡,放置在星月下的乾淨高處,上面橫放一把刀,等到第二天取出藥材,在病患房中用銅製容器以小火煎煮至剩下三升,分成三次服用,清晨服用一次,發病前一個多小時服用一次,臨近發病再服用一次,服用完畢後在安靜的房間裡躺著,不要與他人交談,一天內不要洗臉洗手及漱口,也不要進食,等到發病時間過後才洗澡進食,同時使用藥汁塗抹在手掌心、腳掌心、胸口、頭部和麪部,並將藥材殘渣放在頭旁,曾經使用過的人認為非常有效。

另外一個處方,先吃羊肉湯麵直到飽足,再喝一些酒,讓自己有微醺的感覺,然後進入密閉的房間,點燃炭火,蓋上厚被子讓身體大量出汗,這樣就會好轉。

另一個處方,將黑牛尾巴上的毛燒成灰,每日三次,每次用酒送服一小勺的量。

2. 恆山丸

治痎瘧說不可具方。

恆山,知母,甘草,大黃(各十八銖),麻黃(一兩)

上五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未食服五丸,日二,不知漸增,以瘥為度。《肘後》無大黃。

又方,治瘧經數年所不瘥者,兩劑瘥,一月以來一劑瘥方。

恆山三兩為末,為雞子白和,並手丸如梧子大,置銅器中。於湯中煮令熟殺腥氣則止,以竹葉飲服二十丸,欲吐但吐至發令得三服,時早可斷食,而晚不可斷食,可竹葉汁煮糜少食之。

白話文:

【恆山丸】

這藥方用來治療痎瘧,無法一一詳述其療效。

所需藥材如下:恆山、知母、甘草、大黃各取18銖,麻黃取1兩。

將上述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再以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在尚未進食前服用五丸,每日二次,如果病情沒有改善,可逐漸增加劑量,直到病情好轉為止。《肘後》的配方中無大黃。

另一個藥方,專門用來治療多年未愈的痎瘧,通常服用兩劑就會見效,一個月內服用一劑即可。

所需藥材:恆山三兩,研磨成粉,加入雞蛋清攪拌,用手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放在銅製容器中。在熱水中煮沸去除腥味即可,服用時,以竹葉泡水飲服20丸。若感到想嘔吐,就讓自己吐出來,每次發作時需服用三次。早上可以空腹服用,但晚上則不能空腹,可以喝些竹葉汁煮的粥稍微充飢。

3. 梔子湯

治同前。

梔子(十四枚),秫米(十四粒),恆山(三兩),車前葉(二七枚,炙乾)

上四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未發一服,發時一服,發後一服,以吐利四五行為度,不止,冷飯止之。

又方,恆山(三兩),烏賊骨,升麻,鱉甲,附子(各一兩)

上五味㕮咀,絹袋盛,以酒六升漬之,小令近火轉之,一宿成一服,一合比發可數服或吐下。

治瘧方:,鱉甲(方寸,炙),烏賊骨(二寸),附子(炮),甘草(各一兩),恆山(二兩)

上五味㕮咀,以酒二升半漬之,露一宿,明日塗五心手足過發時,瘧斷。若不斷可飲一合許瘥。

治瘧無問新久者方:

小便(一升半),蜜(三匕)

上二味煮三沸,頓服,每發日平旦時服,自至發勿食,重者漸退不過三服瘥。

又方,車前子,鼠尾草(各一虎口)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未發前服盡。

又方,馬鞭草汁五合,酒三合,分三服。

又方,搗莨菪根燒為灰,和水服一合,量人大小強弱用之。

又方,瓜蒂二七枚,搗水漬一宿服之。

又方,常以七月上寅日採麻花為末,酒服方寸匕。

白話文:

【梔子湯】

治療方式與前述相同。

所需藥材有梔子十四個,粟米十四粒,恆山三兩,車前草葉二十七片(需烤乾)。

將以上四種藥材切碎,加入九公升的水煮至剩下三公升,分成三次服用,未發病前服用一次,發病時服用一次,發病後服用一次,以達到吐瀉四五次的程度為宜,如果不停止,可用冷飯來止吐瀉。

另一配方為恆山三兩,烏賊骨、升麻、鱉甲、附子各一兩。

將以上五種藥材切碎,用絹袋裝起,浸泡在六公升的酒中,靠近火源慢慢轉動,一夜後即可服用,每次發作時可服用數次,可能會導致嘔吐或腹瀉。

瘧疾治療方:將鱉甲切成方寸大小並烤乾,烏賊骨二寸,炮製過的附子及甘草各一兩,恆山二兩。

將以上五種藥材切碎,浸泡在二升半的酒中,露置一夜,第二天塗抹於手足心,在發病時間過後,瘧疾就會停止。若未能痊癒,可再飲一小杯,應可康復。

不論新舊的瘧疾治療方:

所需材料為小便一升半,蜂蜜三大匙。

將以上兩種材料煮沸三次,一次喝完,每天在發病時間前空腹服用,病情嚴重者逐漸減輕,最多服用三次即可痊癒。

另一配方為車前子和鼠尾草各一把。

將以上兩種藥材加入五公升的水煮至剩下二公升,未發病前服用完畢。

另一配方為馬鞭草汁五合,酒三合,分成三次服用。

另一配方為將莨菪根搗碎燒成灰,和水服用一小杯,根據個人身體狀況調整用量。

另一配方為瓜蒂二十七個,搗碎用水浸泡一夜後服用。

另一配方為在每年七月的第一個寅日採集麻花,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一小匙。

4. 蜀漆丸

治勞瘧並積勞寒熱發有時似瘧方。

蜀漆,麥冬,知母,白薇,地骨皮,升麻(各三十銖),甘草,鱉甲,烏梅肉,葳蕤(各一兩),恆山(一兩半),石膏(二兩),豉(一合)

上十三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日再,服之稍稍加至二三十丸,此神驗,無不瘥也。(一方加光明砂一兩)

白話文:

[蜀漆丸]的製備與用法,用於治療勞瘧、長期勞累引起的寒熱交替,其發作時間固定,症狀類似瘧疾。

藥方成分包括:蜀漆、麥冬、知母、白薇、地骨皮、升麻(每種各30銖),甘草、鱉甲、烏梅肉、葳蕤(每種各一兩),恆山(一兩半),石膏(二兩),豉(一合)。

將以上十三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丸,大小約為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丸,每日二次。可根據個人情況逐漸增加劑量至二十到三十丸。此藥丸療效顯著,能有效治療上述疾病。(另有一個配方版本會額外加入一兩的光明砂)。

5. 烏梅丸

治寒熱勞瘧,形體羸瘦,痰結胸中,食飲減少,或因行遠,久經勞役,患之積年不瘥方。

烏梅肉,豆豉(各一合),升麻,地骨皮,柴胡,前胡,鱉甲,恆山(各一兩),元參,肉蓯蓉,百合,蜀漆,人參,知母,桂心(各半兩),桃仁(八十一枚)

上十六味為末,蜜丸,空心煎細茶下三十丸,日二服,老少孩童量力通用無所忌。

治勞瘧積時不斷,眾治無效方:

生長大牛膝一握,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第一服取未發前食頃,第二服取臨發時。

白話文:

[烏梅丸]這方子用來治療冷熱交錯的勞瘧,病者身體消瘦,痰聚在胸口,食慾減退,飲食減少。有的是因為長途跋涉,長期勞累,這種病可能纏繞多年都不見好轉。

所需藥材有:烏梅肉、豆豉各一合,升麻、地骨皮、柴胡、前胡、鱉甲、恆山各一兩,元參、肉蓯蓉、百合、蜀漆、人參、知母、桂心各半兩,桃仁八十一個。

將以上十六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做成藥丸。空腹時,用濃茶煎煮後吞服三十粒,每日兩次。無論老少,都可根據自身狀況服用,沒有禁忌。

對於那些長期不斷的勞瘧,各種療法都無效的情況,這裡有一個方子:

取一大把新鮮的牛膝,切成段,用六升水煮至剩兩升,分兩次服用。第一次在發病前一小時服用,第二次在即將發病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