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 傷寒方下 (8)
卷十 傷寒方下 (8)
1. 溫瘧第十五
(論一首,方三十一首,灸刺法十九首,禳瘧法一首,符二首)
論曰:夫瘧者皆生於風,夏傷於暑,秋為痎瘧也。問曰:瘧先寒而後熱者何也?對曰:夫寒者陰氣也,風者陽氣也,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故先寒而後熱也,病以時作,名曰寒瘧。問曰:先熱而後寒者何也?對曰:先傷於風而後傷於寒,故先熱而後寒也,亦以時傷,名曰溫瘧。其但熱而不寒者,陰氣先絕,陽氣獨發,則少氣煩悶,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
問曰:夫病溫瘧與寒瘧,而皆安舍,舍於何臟?對曰:溫瘧者,得之冬中於風寒,氣藏於骨髓之中,至春則陽氣獨發,邪氣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腦髓鑠,肌肉消,腠理發泄,因有所用力,邪氣與汗皆出,此病邪氣先藏於腎,其氣先從內出之於外也。如是則陰虛而陽盛,盛則病矣。
衰則氣復反入,入則陽虛,虛則寒矣。故先熱而後寒,名曰溫瘧。問曰:癉瘧何如?對曰:癉瘧者,肺素有熱,氣盛於身,厥逆上衝,中氣實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開,風寒舍於皮膚之內分肉之間,發則陽氣盛,陽氣盛而不衰則病矣。其氣不及於陰,故但熱而不寒,氣內藏於心而外舍於分肉之間,令人消爍脫肉,故命曰癉瘧。夫瘧之旦發也,陰陽之且移也,必從四肢始也。
陽已傷陰從之,故氣未並,先其時一食頃用細左索緊束其手足十指,令邪氣不得入,陰氣不得出,過時乃解。
夫瘧脈自弦也,弦數者多熱,弦遲者多寒,弦小緊者可下之,弦遲者可溫之。若脈緊數者可發汗,針灸之。脈浮大者吐之瘥。脈弦數者風發也,以飲食消息止之。
瘧歲歲發至三歲,或連月發不解者,以脅下有痞也。治之不得攻其痞,但得虛其津液。先其時發其汗,服湯已,先小寒者引衣自覆,汗出小便利即愈。瘧者,病人形瘦,皮上必粟起也。病瘧以月一日發,當以十五日愈。設不瘥當月盡解也,今不愈當云何?師曰:此病結為瘕名曰瘧母,急當治之。
白話文:
[溫瘧第十五]
(討論一篇,治療方法三十一種,針灸治療法十九種,驅除瘧疾法一種,符咒兩種)
討論說:瘧疾都是由於風邪引起的,夏季受了暑熱,在秋季就可能成為瘧疾。有人問:瘧疾為什麼會先冷然後才發熱呢?回答說:冷是陰氣的表現,風是陽氣的表現,先受到寒氣的侵襲,然後再受風邪,所以先冷後熱,這種病會定期發作,我們稱之為寒瘧。
又有人問:那先熱後冷又是怎麼回事呢?回答說:先受到風邪,然後再受寒氣,所以先熱後冷,同樣會定期發作,這種病被稱為溫瘧。那些只熱不冷的,是因為陰氣已經耗盡,陽氣獨自發作,因此患者會感到呼吸困難、煩躁、手腳發熱、想嘔吐,我們稱之為癉瘧。
有人問:溫瘧和寒瘧都寄居在人體裡,它們寄居在哪個臟腑呢?回答說:溫瘧是由於冬天遭受風寒,寒氣藏在骨髓中,到了春天,陽氣獨自發作,邪氣無法自行排出,遇到酷暑,腦髓受損,肌肉消瘦,腠理開放,如果此時做了些勞力活,邪氣和汗水一起排出,這表明邪氣先藏在腎臟,其氣由內而外發作。這樣,陰虛陽盛,陽盛就會生病。
陽氣衰弱時,氣又反轉入內,入內則陽虛,陽虛則會感到寒冷。所以先熱後冷,我們稱之為溫瘧。有人問:癉瘧又是怎樣的呢?回答說:癉瘧是因為肺部原本就有熱氣,熱氣在身體裡過剩,往上沖,中氣實而不往外排。如果此時做了些勞力活,腠理開放,風寒藏在皮膚和肌肉之間,發作時陽氣過剩,陽氣過剩且不衰減,就會生病。其氣不到達陰分,所以只熱不冷,氣藏在心臟裡,而外在藏在肌肉間,讓人消瘦脫肉,所以稱之為癉瘧。瘧疾在清晨發作,是因為陰陽正在交換,一定會從四肢開始。
陽氣已受損,陰氣隨之受損,所以氣還沒有合併,最好在發病前一小時左右,用細繩緊緊綁住手指和腳趾,讓邪氣不能進入,陰氣不能出去,過了這個時間就可以解開。
瘧疾的脈象自然是弦的,弦數脈表示多熱,弦遲脈表示多寒,弦小緊脈可以使用下法,弦遲脈可以使用溫法。如果脈象緊數,可以發汗,配合針灸。脈象浮大的,可以嘔吐,病情會好轉。脈象弦數的是風邪發作,通過調整飲食可以控制。
瘧疾每年都會發作,甚至連續幾個月不斷,這是因為脅下有硬塊。治療這種情況不能攻擊硬塊,只能虛其津液。在發病前,使其出汗,服用藥物後,如果先感到寒冷,就蓋上衣服,等汗出來,小便通暢,病就好了。瘧疾患者通常形體消瘦,皮膚上一定會起雞皮疙瘩。如果瘧疾在每月的第一天發作,應該在第十五天痊癒。如果到時還沒有好,應該在月底痊癒。如果現在還沒有痊癒,該怎麼辦呢?老師說:這種病已經形成了硬塊,叫做瘧母,必須馬上治療。
2. 鱉甲煎丸
主治方。
成死鱉(十二斤治如食法,《要略》作鱉甲三兩),半夏,人參,大戟(各八銖),瞿麥,阿膠,紫葳(一作紫菀),牡丹皮,石葦,乾薑,大黃,厚朴,桂心,海藻(《要略》作赤硝)葶藶,蜣螂(各十二銖),蜂窩,桃仁,芍藥(各一兩),烏羽(燒,一作烏扇),黃芩(各十八銖),䗪蟲,虻蟲(各三十銖《要略》作鼠婦),柴胡(一兩半)
上二十四味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以酒漬灰,取酒煮鱉甲盡爛泯泯如漆,絞去滓,下諸藥煎為丸,如梧子大,未食服七丸,日三。(仲景方無大戟海藻多赤硝。)
白話文:
【主治】本方主要用於治療特定病症。
【配方】
- 準備已處理好的鱉(12斤,處理方式如同日常烹調方法,但在另一版本《要略》中只用了鱉甲3兩)
- 半夏、人參、大戟(各8銖)
- 瞿麥、阿膠、紫葳(在另一版本中寫作紫菀)、牡丹皮、石葦、乾薑、大黃、厚朴、桂心、海藻(在另一版本《要略》中使用的是赤硝)、葶藶、蜣螂(各12銖)
- 蜂窩、桃仁、芍藥(各1兩)
- 烏羽(燒過的,另一版本中寫作烏扇)、黃芩(各18銖)
- 䗪蟲、虻蟲(各30銖,在另一版本《要略》中寫作鼠婦)
- 柴胡(1兩半)
【製法】 以上共計24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取一斗的竈灰,加上一斛五斗的清酒,將酒浸泡竈灰後,再用此酒煮鱉甲至其完全軟爛,狀似漆黑的濃稠物質,然後將渣滓濾掉。接著加入所有藥材煎煮成丸,丸子大小約同梧桐子,完成即為鱉甲煎丸。
【服用方法】 飯前服用,每次7丸,每日三次。
(補充說明:根據仲景的配方,其中不含大戟和海藻,而多加了赤硝。)
3. 柴胡栝蔞根湯
治瘧而發渴者方。
柴胡(八兩),黃芩,人參,甘草,生薑(各三兩),大棗(十二枚),栝蔞根(四兩)
上七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瘧疾且患者感到口渴的處方。
藥材包含:柴胡(約320克),黃芩,人參,甘草,生薑(各約120克),大棗(12顆),栝蔞根(約160克)。
以上七種藥材切碎,用12公升的水煮至剩下6公升,然後去掉藥渣,再進一步煎煮至剩3公升。每次溫熱服用333毫升,一天三次。
4. 蜀漆散
多寒者牡瘧也,治之方。
蜀漆,雲母,龍骨(等分)
上三味治,下篩,先未發一炊頃,以酢漿服半錢,臨發服一錢。溫瘧加蜀漆半分。雲母燒三晝夜。
白話文:
[蜀漆散]
這是治療多由寒冷引起的牡瘧的處方。
所需藥材為蜀漆、雲母和龍骨,三種藥材需用同等份量。
將上述三種藥材研磨細碎後過篩。在發作前約一個煮飯的時間,用醋漿服用半錢,接近發作時間再服用一錢。若為溫熱型的瘧疾,則蜀漆的份量需增加半分。使用前,雲母需經過連續三天三夜的燒製。
5. 牡蠣湯
牡瘧者多寒治之方。
牡蠣,麻黃(各四兩),甘草(二兩),蜀漆(三兩,無以恆山代之。)
上四味先洗蜀漆三過去腥,㕮咀,以水八升煮蜀漆、麻黃得六升,去沫,乃納余藥煮取三升,飲一升,即吐出,勿復飲之。
有癉瘧者,陰氣孤絕,陽氣獨發而脈微,其候必少氣煩滿,手足熱欲嘔,但熱而不寒。邪氣內藏於心,外舍於分肉之間,令人消爍脫肉也。
有溫瘧者,其脈平無寒時,病六七日,但見熱也,其候骨節疼煩時嘔,朝發暮解,暮發朝解,名溫瘧。
白話文:
【牡蠣湯】
這是治療牡蠧型瘧疾,多屬寒性的處方。
所需材料為:牡蠣,麻黃(各160克),甘草(80克),蜀漆(120克,如果找不到蜀漆,可用恆山代替)。
首先將蜀漆清洗三次去除腥味,然後切碎。使用八公升的水煮蜀漆和麻黃,待水分煮至剩六公升時,去除浮沫,再加入剩下的藥材煮至剩三公升。一次喝一杯,喝了會吐出來,就不要再喝了。
若患有癉瘧,表示體內陰氣嚴重不足,陽氣過盛,脈象微弱。症狀通常是呼吸短促、煩躁、手腳熱且想嘔吐,只會發熱而不會冷。病邪內藏在心臟,外部則影響肌肉組織,使人體重下降,肌肉萎縮。
另有一種溫瘧,脈象平穩,不會感到寒冷,大約在患病六七天後,只會感覺到熱。其特徵是骨頭關節疼痛、偶爾嘔吐,病情在白天發作,夜晚恢復,或者夜晚發作,白天恢復,這種情況被稱為溫瘧。
6. 白虎加桂湯
治之方。
石膏(一斤),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粳米(六合)
上四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爛去滓,加桂心三兩煎取三升,分三服,覆令汗,先寒發熱汗出者愈。
白話文:
這處方名為[白虎加桂湯]。
藥方如下:
石膏一斤,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粳米六合。
將以上四種藥材研磨後,用十二升水煮至米熟,然後去掉渣滓,再加入三兩的桂心,煎煮至剩下三升的藥汁,將藥汁分成三次服用,服用後應蓋被子促使其發汗。如果原先感到寒冷但隨後轉為發熱並能出汗,則病情會有所好轉。
這就是該處方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