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藥毒」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古代疾病藥毒的中醫證候基本介紹

中醫學認為,疾病的發生與人體陰陽失調有關。當人體陰陽失調,臟腑功能失常,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這些症狀,就是中醫學所說的「證候」。

藥毒是中醫學中用來治療疾病的藥物,但如果使用不當,也會引起疾病。藥毒引起的疾病,也具有相應的證候。

古代疾病藥毒的中醫證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發病急緩:發病急的,多屬實證;發病緩慢的,多屬虛證。

  • 病情輕重:病情輕的,多屬表證;病情重的,多屬里證。

  • 全身症狀:全身症狀包括發熱、寒戰、頭痛、身痛、乏力、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便秘、尿頻、尿少等。

  • 局部症狀:局部症狀包括皮疹、水腫、出血、疼痛等。

古代疾病藥毒的中醫證候,是臨床辨證施治的重要依據。通過對證候的分析,可以確定疾病的類型和病情,從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在臨床上,中醫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結合古代疾病藥毒的中醫證候,進行辨證施治。通過辨證施治,可以有效地治療疾病,改善患者的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調胃承氣湯

  • 1.《皇漢醫學》:「山田正珍曰:「傷寒行吐方後,諸證皆去,唯胃中不和,其腹脹滿者,藥毒遺害也,宜調胃承氣湯解毒以和胃。」

甘草湯

  • 1.《外台秘要》:「上六味搗散,納瀝中,攪令調以塗之,先以泔洗髮令淨及瘡令無痂後,敷藥,日三,後當作膿,膿訖,更洗塗藥,如此三度作膿訖,以甘草湯去藥毒,可十度許洗,即瘥。
  • 2.《重慶堂隨筆》:「解諸藥毒,濃煎甘草湯涼飲。飲地漿水。白扁豆生研末。涼水和服。
  • 3.《備急千金要方》:「上六味治,下篩,納瀝中攪研,令調以塗之,先以泔清洗髮及瘡,令無痂,然後敷藥,二日一敷。三敷後當更作膿,膿訖更洗。凡經三度膿出訖,以甘草湯洗去藥毒,前後洗十度即瘥。
  • 4.《馮氏錦囊秘錄》:「解砒毒鼠莽毒,用旋刺羊血,或雞鴨熱血服。解鼠莽草毒,用大黑豆煮汁服之。食河豚魚中毒,急以清油多灌之,使毒物盡吐而愈。中巴豆毒,以黃連、大豆、菖蒲汁解之。中諸藥毒,生甘草、黑豆、淡竹葉,水煎連服,綠豆湯、甘草湯(黃連甘草節同煎湯),並解百毒。解服鉛粉法,以麻油調蜂蜜加飴糖服。
  • 5.《外臺秘要》:「上六味搗散,納瀝中,攪令調以塗之,先以泔洗髮令淨及瘡令無痂後,敷藥,日三,後當作膿,膿訖,更洗塗藥,如此三度作膿訖,以甘草湯去藥毒,可十度許洗,即瘥。

四物湯

  • 1.《山居四要》:「又方,綠豆擂水。又方,寒水石、綠豆粉末,以藍根研,水調下。又方,白扁豆為末,冷水調下。又方,鬱金末二錢,入蜜少許,冷水調下。又方,醬調水服。中丹藥毒,服四物湯、香蘇散各一帖,和煎服之,或萱草根,或瓜蔞根研汁飲之。中附子毒,黑豆、黃豆濃煎湯飲之。

瓜蒂散

  • 1.《皇漢醫學》:「吐中有黑死血者佳,若有真生血者危,急宜用麝香以消化其藥毒。《語》曰:「瓜苗聞麝香即死也。」

十棗湯

  • 1.《傷寒貫珠集》:「按金匱云、飲後水流在脅下。咳吐引痛。謂之懸飲。又云、病懸飲者。十棗湯主之。此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所以知其為懸飲也。懸飲非攻不去。芫花、甘遂、大戟。並逐飲之峻藥。而欲攻其飲。必顧其正。大棗甘溫以益中氣。使不受藥毒也。

二陳湯

  • 1.《幼科折衷》:「以金石鎮驚之藥投之,寧無助火為患乎。命渠且勿服藥,恐藥毒交攻,病勢交劇,至下午少減,以二陳湯加楂麥青皮檳榔葛防服之,至次日瘧作而餘症悉退,又服消痰散表之藥,四劑而痊愈。

香蘇散

  • 1.《山居四要》:「又方,綠豆擂水。又方,寒水石、綠豆粉末,以藍根研,水調下。又方,白扁豆為末,冷水調下。又方,鬱金末二錢,入蜜少許,冷水調下。又方,醬調水服。中丹藥毒,服四物湯、香蘇散各一帖,和煎服之,或萱草根,或瓜蔞根研汁飲之。中附子毒,黑豆、黃豆濃煎湯飲之。

敗毒散

  • 1.《幼科折衷秘傳真本》:「亦有脾胃虛而不能食者,亦有誤服利藥,致藥毒犯胃而不食者,亦有服澀藥太早,邪氣閉遏胃口而不食者,或用石蓮肉以通心氣,敗毒散以散毒邪,山藥以補脾胃,米能開胃口而進飲食,其毒氣上衝者,宜丹溪方,以人參、黃連二味呷之,使得一口下咽就好。一方加石蓮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