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癇症鎮心丸」方劑中含有「犀角」,其主要原因為:
- 清熱解毒: 犀角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治療熱毒內盛、神志不清、煩躁不安等症狀,符合癇症的病理表現。
- 鎮驚安神: 犀角還具有鎮驚安神、熄風止痙的作用,可緩解癇症患者的抽搐、痙攣等發作,並改善其精神狀態。
然而,由於犀牛是瀕危動物,犀角的藥用價值已被其他藥材替代,因此現代中醫已不再使用犀角。
癇症鎮心丸中包含天南星,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平肝熄風,鎮驚安神:天南星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鎮靜止痙的功效。對於癲癇發作時,因痰火擾心、肝風內動而引起的驚癇、抽搐、意識不清等症狀,天南星能有效平息肝風、化痰止痙,達到鎮驚安神之效。
- 配合其他藥材,發揮協同作用:癇症鎮心丸中,通常會配合其他具有清熱化痰、鎮心安神等功效的藥材,如珍珠母、琥珀、龍骨等。天南星與這些藥材共同作用,可以更有效地緩解癲癇發作的症狀,並防止其復發。
癇症鎮心丸中加入珍珠,主要基於其鎮驚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
珍珠味甘鹹,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其能清心火,平肝風,對於癲癇、驚厥、神志恍惚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此外,珍珠還具有潤澤肌膚、養顏美容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由肝風內動引起的皮膚病症,如面部生瘡、皮膚瘙癢等。因此,將珍珠加入癇症鎮心丸中,可起到多方面的治療作用。
癇症鎮心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功效:
- 寧心安神: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經,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之效。癇症多因心脾兩虛,心神不安,而茯苓能補益心脾,安神定志,有助於緩解癇症發作時的精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症狀。
- 利水滲濕:茯苓能利水滲濕,對於痰濕內阻所致的癇症,有助於化痰利濕,改善痰濁阻滯心竅所造成的症狀。
癇症鎮心丸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降火,寧心安神: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養心安神之效。癇症多因心火亢盛,神經興奮而發作,麥門冬可滋陰降火,清心安神,緩解心火上炎之症狀,進而起到鎮心止癇的作用。
- 潤燥生津,益氣養血: 麥門冬還能潤燥生津,益氣養血。癇症患者常伴隨口渴、心煩、失眠等症狀,麥門冬能滋潤心肺,生津止渴,改善患者的體質,有利於緩解病情。
「癇症鎮心丸」中使用酸棗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安神定志,養心安神: 酸棗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脾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盜汗的功效。對於癇症患者,其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症狀,酸棗仁能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緩解患者精神緊張和焦慮,有助於穩定心神。
- 滋陰補血,改善睡眠: 酸棗仁同時具有滋陰補血的作用,對於因陰血不足、心神不寧導致的癇症患者,可以起到滋陰補血、改善睡眠的作用,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體質,提升抗病能力。
癇症鎮心丸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安神定志,開竅醒腦:遠志性味甘苦,入心、肺經,具有安神定志、開竅醒腦的功效。對於癇症患者的驚恐不安、心神不寧等症狀,遠志能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改善其精神狀態。
- 通竅化痰,利氣行血:遠志還具有通竅化痰、利氣行血的作用。癇症發作時常伴有痰濁阻滯、氣血運行不暢等症狀,遠志可通過通竅化痰、利氣行血,改善病竈周圍的血液循環,有利於疾病的緩解。
因此,遠志的加入可以綜合改善癇症患者的症狀,起到安神定志、通竅化痰、利氣行血的作用。
癇症鎮心丸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鎮驚安神之功效。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經,具有清心火、瀉胃火、除煩躁、定驚悸的作用。癇症多因心火亢盛、肝風內動、痰熱內擾所致,而黃連可清心火,降肝火,並能化痰熱,故能有效平息癇症。
此外,黃連還能抑制神經興奮性,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癇症發作時的精神緊張和不安。
「癇症鎮心丸」方劑中加入「水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鎮驚安神: 水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健脾、鎮驚安神之功效。對於癇症患者常伴隨的痰濁阻竅、神志不清、驚悸不安等症狀,水菖蒲能起到開竅醒神、化痰止驚、安定心神的作用,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 通竅化痰,活血化瘀: 水菖蒲還能通竅化痰,有助於消除痰濕阻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因痰瘀阻滯而引起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對於部分癇症患者,水菖蒲的通竅化痰、活血化瘀功效可以改善病竈部位的血液循環,促進病情的恢復。
癇症鎮心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藥性,調和諸藥: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癇症多屬陽亢火盛,方劑中多用寒涼藥物,甘草可中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傷脾胃。
- 補脾益氣,增強體質: 甘草能補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癇症患者多體質虛弱,甘草可扶正固本,改善體質,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此外,甘草還具有潤肺止咳、解毒消腫等功效,在治療癇症時也能發揮一定的輔助作用。
癇症鎮心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癲癇等相關症狀。其中的硃砂(亦稱硃砂),其成分主要是硫化汞,具有鎮靜、安神的特性。硃砂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可以“清心安神”,對於因心神不寧引起的癲癇發作有良好的調理效果。
此外,硃砂的重點在於它能夠凝聚心神,使患者在癲癇發作前後得以穩定情緒,減少焦慮及不安感,從而降低癲癇的發作頻率。同時,硃砂也有助於改善睡眠質量,對於因長期疾病所引發的失眠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然而,由於硃砂含有汞,使用時需要謹慎,採用時需遵循醫師指示,適量服用以避免毒性反應。總體而言,硃砂在癇症鎮心丸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對於心神調理及情緒管理的重視。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癇症鎮心丸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癇症鎮心丸為治療神志異常的經典方劑,主要針對「心火熾盛,痰蒙清竅」所致的精神神志病症。其主治範圍包括:
- 癲癇:突然昏仆、肢體抽搐之症
- 狂疾:躁動不安、罵詈不避親疏之症
- 神識不清:意識模糊、反應遲鈍的狀態
- 妄言見鬼:幻覺、譫語等精神症狀
- 情志郁逆:由情緒鬱結引發的各種精神異常
此方特別針對同時存在「心火上炎」與「痰蒙心竅」的病理狀態,表現為既有煩熱、面赤等火熱之象,又有神昏、痰鳴等痰濁表現的複雜證候。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方劑組成邏輯
癇症鎮心丸的組成可分為以下幾類藥物協同作用:
1. 清熱解毒組
- 犀角:清心涼血、解毒定驚(原方用犀角,現代常用水牛角代)
- 犀黃(牛黃):清心開竅、豁痰定驚
- 黃連:瀉心火、解熱毒
2. 化痰開竅組
- 膽南星:化痰息風、清熱鎮驚
- 菖蒲:化痰開竅、醒神益智
- 遠志:祛痰開竅、安神益智
3. 鎮驚安神組
- 珍珠:鎮心定驚、清肝除翳
- 辰砂(硃砂):重鎮安神、清心降火
- 棗仁:養心安神、斂汗生津
4. 健脾養陰組
- 茯苓:健脾寧心、利水滲濕
- 麥冬:養陰清心、潤肺生津
-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5. 輔助工藝
- 煉蜜為丸:緩和藥性、保護脾胃
- 辰砂為衣:增強鎮心安神之效
- 蠟封口:保存藥性,防潮防腐
治療機制推論
清心瀉火:犀角、黃連、牛黃配伍,直折心經熾熱,解除熱擾神明之病本。
豁痰開竅:膽南星、菖蒲、遠志協同化痰,開通心竅,解除痰蒙所致神昏。
重鎮安神:珍珠、辰砂質重沉降,鎮攝浮越之陽氣,安定神明。
養陰健脾:麥冬、棗仁、茯苓、甘草既防苦寒傷陰,又杜絕生痰之源。
丸劑緩圖:精神病症多屬慢性,蜜丸緩釋藥力,適合長期調理。
配伍特點
此方體現中醫「標本兼治」思想:
- 治標:同時處理「痰」、「火」、「驚」三種病理因素
- 治本:通過健脾養陰防止病情反復
- 運用「涼開」法(清熱開竅)與「溫開」法(化痰開竅)相結合
- 苦寒不傷胃,鎮重不抑陽,體現配伍之精妙
全方組合嚴謹,針對「痰火擾神」證型的各種精神神志異常均有良效,是中醫治療癲狂病症的代表方之一。
傳統服藥法
犀角辣1兩,膽星1兩,珍珠1錢5分,犀黃1錢,雲苓1兩5錢,麥冬1兩5錢,棗仁1兩5錢,遠志5錢,黃連5錢,菖蒲5錢,甘草5錢,辰砂3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丸重八分,辰砂為衣,用蠟封口。
每服1丸,薑湯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癇症鎮心丸, 出處:《飼鶴亭集方》。 組成:犀角1兩,膽星1兩,珍珠1錢5分,犀黃1錢,雲苓1兩5錢,麥冬1兩5錢,棗仁1兩5錢,遠志5錢,黃連5錢,菖蒲5錢,甘草5錢,辰砂3錢。 主治:心火熾甚,痰氣昏迷,神識不清,癲癇狂疾,妄言見鬼,一切情志鬱逆之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