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膈散

XIE G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極寒 (0.1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6%
肺經 13%
心經 12%
胃經 12%
大腸經 9%
腎經 6%
心包經 6%
脾經 5%
小腸經 5%
三焦經 5%
膽經 3%
膀胱經 3%
肝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心包經
脾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瀉膈散方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滋陰: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清心瀉火、養陰生津的功效。瀉膈散主治熱病傷津、心煩口渴、舌燥咽乾、脈數等症,麥門冬可清熱降火,滋陰生津,緩解患者因熱邪耗損津液而引起的症狀。

2. 潤燥止咳: 麥門冬亦能潤肺止咳,適用於熱邪傷肺、津液不足、燥熱咳嗽等症。瀉膈散方中常配伍其他清熱潤燥的藥材,如石膏、知母等,與麥門冬相輔相成,更有效地達到清熱潤燥、止咳化痰的作用。

瀉膈散中加入大黃,主要是因為大黃具有以下兩種功效,能有效解決方劑所針對的病症:

  1. 瀉熱通便:瀉膈散主治熱結於胸膈,所致的胸悶、腹脹、便祕等症狀。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瀉去積熱,通利大便,緩解胸膈之熱結。
  2. 清熱解毒:熱結於胸膈,往往伴隨發熱、口渴等症狀。大黃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進一步緩解熱結胸膈的症狀。

因此,大黃在瀉膈散中發揮著瀉熱通便和清熱解毒的作用,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瀉膈散中包含芒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熱通便:芒硝味苦鹹,性寒,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軟堅散結的功效。瀉膈散主治胸膈痞滿、氣機阻滯、便祕腹脹等症,芒硝能清熱瀉火,軟堅通便,幫助排出積滯,緩解胸膈不適。
  2. 引藥下行:芒硝質地潤滑,能引導其他藥物下行,促進藥力直達病竈。瀉膈散中其他藥物如厚朴、枳實等,具有理氣化痰、消食導滯之效,芒硝能使其藥力直達腸胃,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瀉膈散方中加入茺蔚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茺蔚子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之效。瀉膈散主治胸膈痞滿,嘔吐呃逆等症,茺蔚子可通過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降逆止嘔,緩解胸膈之痞滿,改善嘔吐呃逆等症狀。
  2. 調和脾胃,促進消化:茺蔚子亦可健脾和胃,促進消化。瀉膈散方中常配伍其他健脾和胃之藥,如厚朴、陳皮等,茺蔚子可與之相輔相成,共同達到和胃降逆、消食導滯的效果,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瀉膈散方劑中包含車前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利水滲濕: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瀉膈散旨在治療濕熱蘊結於上焦,所致的胸悶、心煩、口渴等症狀。車前子能利水滲濕,將上焦的濕熱之邪排出體外,有助於緩解症狀。

二、清熱解毒:車前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協助其他藥物如黃芩、梔子等,共同清熱解毒,進一步消解濕熱,達到治療效果。

瀉膈散方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黃芩性寒,味苦,入肺、心、膽經,具清熱瀉火之效。瀉膈散主要用於治療熱邪犯肺,氣分熱盛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黃芩能清肺熱,降火氣,緩解熱證。
  2. 止咳化痰:黃芩除清熱瀉火外,還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其能降肺氣,平喘止咳,對於熱邪引起的咳嗽痰多,能起到清熱化痰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咳嗽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瀉膈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瀉膈散」主治眼瞼腫硬、隱睛疼痛、視物不得。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太平聖惠方》記載,此方主治「眼瞼腫硬,隱睛疼痛,視物不得」,症狀描述與眼部炎症、腫脹有關。方劑組成包含:麥門冬、大黃、芒硝、茵陳蒿、車前子、黃芩。各藥物功效如下:

  • 麥門冬:滋陰潤燥、養肺生津。在此方中,其滋潤作用可能有助於緩解眼部乾澀不適。
  • 大黃:通便泄熱、活血化瘀。大黃在此方中主要發揮泄熱通腑、活血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消除眼部炎症和腫脹。
  • 芒硝:消腫利尿、解毒殺菌。芒硝外用可消腫,內服可利尿,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減輕眼瞼腫脹。
  • 茵陳蒿:清肝明目、利水消脹。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茵陳蒿清肝利膽,可改善眼部疾患,同時其利水作用也有助於消腫。
  • 車前子:利尿排石、止咳平喘。車前子在此方中主要發揮利尿作用,協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
  • 黃芩:清熱燥濕、降火安神。黃芩清熱燥濕,可針對炎症的「熱」象進行治療,同時可能有助於緩解因眼部不適引起的煩躁情緒。

綜合上述藥物功效,推測「瀉膈散」的治療原理主要透過以下幾個方面:

  1. 泄熱消腫:大黃、芒硝、黃芩共同作用,清熱瀉火、消腫散結,消除眼部炎症反應和腫脹。
  2. 利水消脹:芒硝、茵陳蒿、車前子協同作用,利水消腫,減輕眼瞼腫脹。
  3. 清肝明目:茵陳蒿清肝利膽,有助於改善眼部症狀。
  4. 滋陰潤燥:麥門冬滋陰潤燥,可能有助於緩解眼部乾澀等症狀。

「瀉膈散」通過清熱瀉火、利水消腫、清肝明目等途徑,改善眼瞼腫硬、隱睛疼痛、視物不得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麥門冬(去心)1兩,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川芒消1兩,茺蔚子1兩半,車前子1兩半,黃芩1兩半。
上為散。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 大黃用量不宜過大,以免引起腹瀉。
  • 芒硝用量不宜過大,以免引起腹瀉、腹痛。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瀉膈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二。 組成:麥門冬(去心)1兩,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川芒消1兩,茺蔚子1兩半,車前子1兩半,黃芩1兩半。 主治:眼瞼腫硬,隱睛疼痛,視物不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