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防風乾葛湯方劑中使用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解痙: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痙之效。乾葛湯主治風寒襲表,頭痛、發熱、惡寒、肢體痠痛等症,而防風可助其疏散外邪,緩解疼痛,起到協同作用。
- 升散藥性,引藥上行: 防風具有升散之性,能引藥向上,使藥力達於頭面,更有利於治療風寒上襲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
防風乾葛湯中加入荊芥,主要是因為荊芥具有以下功效:
-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善於疏散風熱,可清解外感風熱之邪,並能發汗解表,與方中防風、葛根共同作用,可有效緩解風熱感冒、頭痛發熱等症狀。
- 通鼻竅:荊芥能通鼻竅,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鼻塞不通、流涕不止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可改善患者鼻腔的通氣狀況。
防風乾葛湯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肌發表: 葛根性涼,味甘,具有解肌發表之效,可疏散風邪,宣肺透表,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發熱、惡寒無汗等症狀。配合防風,能增強解表散寒的作用,促進汗出,使邪氣外解。
- 清熱解毒: 葛根還能清熱解毒,尤其適合治療風熱感冒,症狀如發熱、頭痛、口渴、咽喉腫痛等。與其他藥材如甘草、黃芩等配合使用,能提高清熱解毒的效果,緩解炎症反應。
防風乾葛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升散風熱: 升麻性微寒,味甘,歸肺經,具有升散風熱、透疹止痛之功效。方中以防風、葛根解表散寒,但若兼有風熱鬱閉,則需升麻助其升散,使邪氣得以宣洩外出,達到清熱解表之效。
- 疏解肌表: 方中以乾葛解肌止渴,而升麻則能疏解肌表,使藥力更容易到達病位。升麻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更好地滲透到肌膚,進一步發揮解表止痛的作用。
總之,升麻的加入,一方面可以促進風熱之邪的升散,另一方面可以增強解表止痛的效果,使防風乾葛湯的功效更加完善。
防風乾葛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和胃,調中降逆: 乾葛湯以解肌發表、清熱除煩為主,但若脾胃不和,氣機不暢,則藥效難以完全發揮。陳皮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可助乾葛湯疏風解表,並調和脾胃,使藥力更易於吸收。
- 行氣散結,消腫止痛: 防風乾葛湯中葛根、防風等藥材皆具解表散寒之效,但若寒邪凝滯,則易致氣血不通,疼痛難消。陳皮理氣散結,可促進氣血運行,並有助於緩解疼痛。
防風乾葛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方中防風、乾葛性皆偏寒,而甘草性甘平,能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強烈,減輕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使其更易於服用。
-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具有緩和藥性、解毒、補氣的功效,可增強方中其他藥物的療效,使防風、乾葛散寒除濕、解痙止痛的功效更加顯著。
防風乾葛湯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協同功效:白芷與防風、葛根皆具解表散寒之效,三者合用,可增強解表散寒之力,尤其針對風寒表證,如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效果更顯著。
- 引藥入肺:白芷性辛溫,能通鼻竅,引藥入肺,有助於藥力直達肺經,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所致的肺氣不利、咳嗽等症狀。
因此,白芷的加入,不僅增強了防風乾葛湯的解表散寒之力,更能引藥入肺,使藥力更有效地發揮作用,進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防風乾葛湯
防風乾葛湯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病邪侵犯了陽明經,風邪侵襲右半身,導致口眼歪斜,脈象在右關位置出現弦長的特徵。
組成
防風乾葛湯由防風、荊芥、葛根、升麻、陳皮、甘草、白芷七味藥材組成。
功效
防風乾葛湯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藥材介紹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芷: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陳皮: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防風: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葛根:葛根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
荊芥: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升麻: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總結
防風乾葛湯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病邪侵犯了陽明經,風邪侵襲右半身,導致口眼歪斜,脈象在右關位置出現弦長的特徵。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防風乾葛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便秘等症狀。因此,在服用防風乾葛湯前,最好諮詢醫生,以確保安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防風乾葛湯, 出處:《症因脈治》卷一。 組成:防風、荊芥、乾葛、升麻、廣皮、甘草、白芷。 主治:邪入陽明,風中於右,口眼歪斜,脈右關弦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