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蔓荊丸

FANG FENG MAN J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4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8%
肝經 18%
肺經 15%
脾經 13%
心經 8%
大腸經 7%
腎經 5%
膀胱經 4%
三焦經 4%
膽經 2%
小腸經 2%
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防風蔓荊丸中包含防風,主要原因有二:

  1. 疏散風寒,止痛解表: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膀胱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表之功效。其藥性可直達肌膚腠理,驅散外感風寒,緩解頭痛、鼻塞、發熱等症狀。
  2. 配合蔓荊子,增強散風止痛效果: 蔓荊子性味辛平,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功效。防風與蔓荊子相配伍,一寒一平,寒能散寒,平能止痛,相互協同,增強散風止痛效果,對於風寒頭痛、鼻塞、眼目昏花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防風蔓荊丸中包含蔓荊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表,疏散風熱:蔓荊子味苦辛,性微寒,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可以有效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目赤腫痛等症狀。
  2. 透疹止癢,涼血止血:蔓荊子同時具有透疹止癢、涼血止血的功效,可以治療麻疹、風疹等疾病引起的瘙癢,以及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

因此,蔓荊子作為防風蔓荊丸的組成成分,可以有效地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目赤腫痛、疹癢等症狀,並且具有清熱解表、透疹止癢、涼血止血的多重功效。

防風蔓荊丸中包含羚羊角,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解毒、鎮驚止痙的功效。

羚羊角性寒,味鹹,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止痙、平肝熄風之效。防風蔓荊丸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目眩、鼻塞流涕、咽喉腫痛等症。羚羊角的加入,可增強方劑清熱解毒、鎮驚止痙之效,有助於緩解因風熱上擾導致的頭昏腦脹、煩躁不安等症狀,同時也起到平肝熄風的作用,改善因肝風內動導致的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防風蔓荊丸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配合方劑中其他藥物,達到治療風熱上攻,頭目脹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症的功效。

玄參味甘苦性寒,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滋陰降火的作用。其藥性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如防風、蔓荊子、薄荷等具有協同作用,加強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效果,同時也起到滋陰降火的功效,避免因清熱而傷陰。

防風蔓荊丸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梔子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治療因熱毒上攻而導致的頭暈目眩、頭痛、鼻出血等症狀。而防風蔓荊丸主治風熱上擾所致的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鼻塞流涕等症,梔子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毒,緩解頭部炎症,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 防風蔓荊丸中的其他藥物如防風、蔓荊子、薄荷等,均具有一定的清熱解表、疏風散熱功效。梔子的加入,一方面可加強這些藥物的清熱作用,另一方面可協調藥性,使藥效更加協調。

防風蔓荊丸中加入玉竹,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滋陰潤燥: 玉竹性甘寒,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方中蔓荊子、防風等藥物辛溫燥烈,易耗傷津液,而玉竹可以滋養陰液,緩解燥熱之弊,保持藥物功效的平衡。

2. 協調藥性: 玉竹味甘,可緩解防風、蔓荊子等藥物的苦味,使藥物更易入口,提升患者服藥的順從性。同時,玉竹的甘潤之性亦可輔助其他藥物,使藥力更平和,更好地發揮治療效果。

防風蔓荊丸中加入火麻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風散熱,清肝明目: 火麻仁性涼味甘,入肺、肝經,具有清熱潤燥、止咳平喘、通便潤腸、降血壓、降血脂等功效。與方中防風、蔓荊等疏風散熱藥物配合,可增強疏風散熱之效,並兼具清肝明目的作用,尤其適用於風熱上擾、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症狀。
  2. 潤燥滑腸,緩解便祕: 防風蔓荊丸主治風熱上擾,患者常伴有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火麻仁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緩解便祕,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總而言之,火麻仁的加入,不僅增強了防風蔓荊丸疏風散熱、清肝明目的功效,更能潤燥滑腸,緩解便祕,使藥效更為全面。

防風蔓荊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緩解風熱上擾,清熱涼血: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具有清熱涼血、養血柔肝之效。與防風、蔓荊等藥物配合,可有效緩解風熱上擾所致的頭痛、目赤、鼻塞、流涕等症狀,並清熱涼血,消炎止痛。
  2. 調節肝氣,疏肝解鬱: 白芍能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疏肝解鬱。對於因肝氣鬱結所致的頭疼、目眩、胸悶、煩躁等症狀,白芍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白芍在防風蔓荊丸中起着清熱涼血、緩解風熱上擾,以及調節肝氣、疏肝解鬱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防風蔓荊丸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通利鼻竅: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通利水道、軟堅散結的功效。方中蔓荊子、防風等藥材疏散風熱,但若熱邪壅盛,則需加入芒硝以清熱瀉火,並幫助藥力通達鼻竅,達到治療鼻塞、流涕等症狀的效果。

2. 引藥下行,增強藥效: 芒硝味鹹,入肝經,可引藥下行,促進其他藥材的藥力更好地發揮。同時,芒硝可軟化痰液,有利於痰濁排出,進一步增強藥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防風蔓荊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肝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方中加入黃連,可針對風熱上擾、肝火上炎所致的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降火平肝的作用。
  2. 制約藥性: 防風蔓荊丸以祛風解表、疏散風熱為主,方中多用辛溫解表之品。黃連性寒,可制約辛溫藥性,避免藥力過於偏燥,防止藥物對胃腸的刺激。

防風蔓荊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此方主要針對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頭風、頭痛、眩暈等症,枳殼可以幫助疏通肝氣,解除氣機阻滯,改善頭部血運,緩解頭痛等不適。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枳殼與方中其他藥材如防風、蔓荊等,共同作用,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枳殼與防風共同疏散風寒,與蔓荊共同疏風散熱,協同作用,可有效消除風寒濕邪,改善頭風、眩暈等症狀。

防風蔓荊丸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 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之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防風、蔓荊子等一同,可有效祛除風熱,改善因風熱上襲所致的頭痛、目赤、鼻塞等症狀。
  2. 清熱解毒: 菊花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配合其他藥物,如連翹、黃芩等,清除體內毒素,減輕風熱引起的炎症反應,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防風蔓荊丸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心安神之功效。蔓荊子性辛,味苦,入肝、膽經,偏燥,易耗傷津液。麥門冬可補益肝腎陰虛,防止蔓荊子燥性過烈,損傷津液。
  2. 清熱解表: 防風蔓荊丸主治風熱感冒,麥門冬可清熱解毒,配合蔓荊子、防風等清熱解表藥物,使藥效更佳,不易傷陰。

總之,麥門冬加入防風蔓荊丸,可起到滋陰潤燥、清熱解表的協同作用,使藥效更全面,更適合臨牀應用。

主治功效


《防風蔓荊丸》

【組成】 防風,蔓荊子,羚羊角,玄參,梔子,玉竹,火麻仁,白芍,芒硝,黃連,枳殼,菊花,麥門冬

【主治功效】 眼睛因風熱而發紅,昏花而疼痛。

【組成介紹】

  1.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2. 蔓荊子: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
  3. 羚羊角:養血補陰、清熱涼血、明目退翳。
  4.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潤燥。
  5. 梔子:清熱瀉火、清熱利尿。
  6. 玉竹:滋陰、補氣、生津止渴、潤燥和除煩。
  7. 火麻仁:瀉下、利水滲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潤肺、降氣和潤燥。
  8.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9. 芒硝: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
  10.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11.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12. 菊花: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
  13.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總結】 中藥方劑「防風蔓荊丸」以防風、蔓荊子、羚羊角、玄參、梔子、玉竹、火麻仁、白芍、芒硝、黃連、枳殼、菊花、麥門冬為組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明目的功效,主治眼睛因風熱而發紅,昏花而疼痛。

傳統服藥法


防風(去叉)2兩半,蔓荊實1兩半(去皮),羚羊角1兩半(鎊),玄參1兩半,山梔子仁1兩半,萎蕤3兩,大麻仁3兩(研),芍藥3兩,樸消(研)3兩,黃連1兩(去須),枳殼(去瓤,麩炒)1兩,菊花3分,麥門冬(去心,焙)2兩。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稍加至30丸,食後臨臥溫漿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結膜炎眼睛紅痛

相同名稱方劑


防風蔓荊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 組成:防風(去叉)2兩半,蔓荊實1兩半(去皮),羚羊角1兩半(鎊),玄參1兩半,山梔子仁1兩半,萎蕤3兩,大麻仁3兩(研),芍藥3兩,朴消(研)3兩,黃連1兩(去須),枳殼(去瓤,麸炒)1兩,菊花3分,麥門冬(去心,焙)2兩。 主治:風熱目赤,昏澀磣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