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參菊花湯

地參菊花湯

DI CAN JU HUA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6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胃經 19%
腎經 15%
脾經 14%
肝經 10%
大腸經 9%
心經 5%
肺經
胃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地參菊花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考慮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補血: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地參性涼,味甘,入肺經,有清熱解毒、養陰潤肺之效。兩藥合用,可起到滋陰補血、清熱解毒的作用,適用於陰虛血熱、津液不足所致的病症。
  2. 相輔相成: 熟地黃滋陰補血,可為菊花清熱解毒提供物質基礎,避免其過於寒涼傷正氣。菊花清熱解毒,可緩解熟地黃滋陰補血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痰濕瘀滯。兩藥相互配合,相輔相成,可更好地發揮其藥效。

「地參菊花湯」中包含「玄參」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玄參性寒,味甘苦,入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其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並改善因熱毒引起的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與菊花清熱解毒的功效相輔相成。

二、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玄參可滋陰潤燥,生津止渴,並有助於改善因熱燥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乾燥等症狀。菊花亦具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效,與玄參合用,可增強滋陰潤燥的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地參菊花湯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

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肺、肝經。其清熱解毒之性,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並改善因熱毒上攻所致的頭昏腦脹、目赤腫痛等症狀。而平肝明目之效,則能疏肝解鬱,改善肝氣鬱結所致的目眩、視物模糊等問題。

因此,地參菊花湯中加入菊花,可以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改善病情的目的。

地參菊花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地參菊花湯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渴煩躁等症狀,石膏的清熱解毒作用有助於迅速消除熱毒,緩解患者的症狀。
  2. 瀉火降逆:石膏入肺、胃經,能清熱瀉火,降逆止嘔。地參菊花湯中常加入生地、麥冬等滋陰潤燥藥物,但若患者熱毒較盛,單純滋陰潤燥可能不足以清除體內熱邪,石膏的瀉火降逆作用可以幫助更有效地控制病情,避免熱毒上炎引發其他併發症。

地參菊花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升散清熱:地參菊花湯主治風熱感冒,症狀如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升麻性味辛溫,具有升散解表、清熱解毒之功效,可疏散風熱,宣通鼻竅,解除表邪,與地參、菊花相輔相成,增強清熱解表之效。
  2. 昇陽舉陷:升麻還能昇陽舉陷,使正氣上升,抵禦外邪侵襲。對於感冒初期,正氣虛弱,易受寒邪侵襲者,升麻可以幫助扶正祛邪,增強機體抵抗力,加速康復。

「地參菊花湯」中加入蜂蜜,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 緩和藥性: 地參性寒,菊花味甘苦,性微寒。蜂蜜味甘,性平,可緩和藥性,避免寒涼傷脾胃。
  2. 增強藥效: 蜂蜜具有潤肺止咳、清熱解毒、養陰生津的功效,與地參、菊花相輔相成,可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加入蜂蜜能起到調節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使藥物更加平和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地參菊花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陰虛胃熱牙痛」,屬中醫「虛火牙痛」範疇。陰虛指腎陰不足,胃熱則為陽明經火熾,兩者相合,虛火上炎,燔灼齒齦,故見牙痛。其痛特徵多為隱隱作痛、午後加劇,或伴口乾咽燥、舌紅少苔等陰虧之象。方名以「地參」為首,提示以滋陰為本,佐以清熱,標本兼顧。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滋陰培本

    • 熟地60克:大補腎陰,填精益髓,為君藥。腎陰充足則虛火自降,齒骨得養。
    • 玄參60克:既助熟地滋陰,又清浮游之火,針對陰虛火炎於上之病機。
  2. 清熱瀉火

    • 菊花60克:輕清上達,散頭面風熱,尤善清肝胃之火上攻之牙痛。
    • 生石膏10~30克:直折陽明胃火,用量靈活調整火勢輕重,為「清中寓控」之巧。
  3. 引經與佐使

    • 升麻0.5~5克:微量升散,既引諸藥上行齒齦,又防涼藥抑遏氣機,與石膏寒溫相制,成「火鬱發之」之勢。
    • 蜂蜜60克:甘緩和中,潤燥解毒,緩解牙齦腫痛,兼調藥味。

全方配伍特點

  • 滋清並用:熟地、玄參滋補真陰治其本,石膏、菊花清洩實熱治其標,陰複火降則痛止。
  • 輕重有度:升麻微量「畫龍點睛」,避免涼藥壅滯;蜂蜜調和,契合「牙痛宜緩服」之需。
  • 劑量懸殊:重用滋陰藥(60克)壓制虛火,生石膏量隨證增減,體現「陰虛為本,熱象為標」的辨證權衡。

中醫理論支持
此方暗合「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之旨,通過滋陰涵陽、清熱降火,使陰陽歸於平衡。陽明經脈循齒齦,石膏、升麻一降一升,調暢陽明氣機,既清胃熱,又防陰藥呆滯。全方結構嚴謹,針對陰虛火炎型牙痛之核心病機,體現中醫「病機-藥效」對應的組方智慧。

傳統服藥法


熟地60克,玄參60克,菊花60克,生石膏10~30克,升麻0.5~5克,蜂蜜60克。
補陰,清熱,止痛。
上加水1000毫升,煎成300毫升,徐徐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地參菊花湯, 出處:《古今名方》引楊慎脩方。 組成:熟地60g,玄參60g,菊花60g,生石膏10-30g,升麻0.5-5g,蜂蜜60g。 主治:補陰,清熱,止痛。主治:陰虛胃熱牙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