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膚子丸

DI FU Z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三十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脾經 12%
心經 9%
腎經 9%
大腸經 9%
胃經 9%
心包經 8%
小腸經 5%
三焦經 5%
肺經 3%
膀胱經 3%
膽經 0%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肺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地膚子丸以「地膚子」為主要成分,其原因如下:

  1. 地膚子性寒,味甘苦,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其能有效治療濕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蕁麻疹、膿皰瘡等,以及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皮膚瘙癢、紅腫、疼痛等症狀。
  2. 地膚子丸中加入其他藥材,與地膚子相輔相成,增強其藥效。例如,生地黃清熱涼血、滋陰潤燥,黃芩清熱燥濕,都能有效配合地膚子,治療各種皮膚病。

因此,地膚子丸以「地膚子」為主要成分,充分利用其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皮膚病的目的。

地膚子丸中包含大黃,主要是因為大黃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可幫助清除腸道積熱,改善便祕。

地膚子丸主治濕熱下注,小便不利,尿道澀痛等症,而大黃的苦寒之性,能清熱瀉火,通利濕熱,並能促進腸道蠕動,使濕熱之邪隨大便排出體外,達到清熱利濕、通便止痛的效果。

因此,大黃的加入,有助於地膚子丸的清熱利濕、通便止痛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濕熱下注所引起的泌尿系統疾病。

地膚子丸中加入柏子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腸: 柏子仁性味甘平,入腎、心經,具有滋陰潤燥、滑腸通便的功效。地膚子丸主治濕熱下注所致的尿道澀痛、小便不利等症狀,而柏子仁的潤腸作用可緩解因濕熱下注所引起的便祕,促進排泄,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2. 寧心安神: 柏子仁亦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因濕熱下注所引起的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使患者更容易配合治療,提高治療效果。

地膚子丸方中加入蕤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明目: 蕤仁性寒,味甘,具有清肝熱、明目退翳之效。地膚子丸主治目赤腫痛、羞明流淚等症,蕤仁可與地膚子等藥物共同清熱瀉火,改善眼部炎症,達到明目之效。
  2. 滋陰潤燥: 蕤仁亦可滋陰潤燥,緩解因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幹澀。地膚子丸中常加入其他滋陰潤燥藥物,如枸杞子、菊花等,蕤仁的加入有助於協同增強滋陰潤燥效果,更全面地改善目疾。

地膚子丸中加入決明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肝明目: 決明子性涼,味甘苦,具有清肝明目、降壓降脂的功效。地膚子亦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兩者合用,可增強清肝明目之效,適合治療肝熱目赤、視物模糊等症狀。
  2. 通便潤腸: 決明子能潤腸通便,有助於改善便祕,而地膚子則能利水消腫,兩者配合,可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消化功能,有助於治療濕熱便祕等症狀。

地膚子丸方劑中包含甜瓜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 甜瓜子性寒,味甘,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地膚子丸主治濕熱蘊結,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等症,甜瓜子可以幫助利水消腫,配合地膚子、滑石等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清熱解毒: 甜瓜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以輔助地膚子清熱解毒,緩解濕熱所致的發熱、口渴、小便赤黃等症狀。

地膚子丸中加入青葙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地膚子善於清熱利濕,而青葙子則以清肝明目、涼血止血見長。兩者藥性相近,配合使用能更有效地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明目退翳的功效,尤其適用於濕熱蘊結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
  2. 針對病因,標本兼治:青葙子具有平肝潛陽的功效,能抑制肝陽上亢所致的目赤腫痛。地膚子則能利濕熱,減少濕熱對眼睛的侵襲。兩者結合,既能治標,又能治本,從根本上改善目疾,達到更好的療效。

地膚子丸中加入白蒺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平肝熄風:白蒺藜性平,味苦辛,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平肝熄風的功效。地膚子丸主治肝腎陰虛,肝風內動所致的眩暈、耳鳴、肢麻等症。白蒺藜的加入,有助於疏解肝氣鬱結,平息肝風,進一步改善眩暈、耳鳴等症狀。
  2. 清熱利濕,通絡止痛:白蒺藜亦具清熱利濕、通絡止痛之效。地膚子丸中亦包含地膚子等清熱利濕藥物,白蒺藜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增強清熱利濕之效,同時通絡止痛,改善肢麻等症狀。

地膚子丸中加入茺蔚子,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 地膚子善於清熱利濕,而茺蔚子則以疏肝解鬱著稱。兩者合用,既能清熱利濕,又能疏肝解鬱,對於濕熱鬱結之證,如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濕熱蘊結所致的痤瘡等,療效更佳。
  2. 引藥入經: 茺蔚子味辛,性溫,入肝經,可引導地膚子的藥力更有效地到達肝經,從而達到更好的疏肝解鬱、清熱利濕的效果。

中藥方劑「地膚子丸」的組成中包含菟蕬子是因為菟蕬子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菟蕬子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熱毒,改善由熱毒引起的皮膚病和其他相關症狀。其主要作用是清熱解毒,幫助方劑處理熱毒問題。菟蕬子的使用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使其對熱毒引起的病症改善更加顯著。

地膚子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地膚子本身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之功效,而黃連則以其苦寒之性,擅長清熱瀉火、燥濕解毒。兩者相配,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對於因濕熱內蘊、毒邪侵襲所致的皮膚病症,如濕疹、蕁麻疹、膿皰瘡等,能起到更好的療效。
  2. 抑菌止癢: 黃連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同時,黃連的苦寒之性,也能起到止癢作用,配合地膚子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緩解皮膚瘙癢、灼熱等不適症狀。

地膚子丸方劑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止癢: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之效。地膚子丸主治風寒濕邪入侵肌膚所致的瘙癢、疼痛等症,細辛可溫經散寒,驅散風寒濕邪,從而達到止痛止癢的效果。
  2. 助藥力,引藥入膚: 細辛辛香走竄,可引藥力入皮膚深處,加強地膚子等藥材的療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皮膚病。

總之,細辛在方劑中發揮溫經散寒、止痛止癢以及引藥入膚的作用,是地膚子丸不可或缺的藥材。

地膚子丸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陽散寒,助地膚子利水消腫:地膚子性寒,擅長利水消腫,但對於寒濕體質者,單用地膚子恐易損陽氣,導致水腫加重。桂枝性溫,可溫陽散寒,配合地膚子利水消腫,達到寒濕消散、水腫消退之效。
  2. 調和藥性,避免燥烈傷陰:地膚子雖利水消腫,但其性偏燥,長期服用易傷陰津。桂枝性溫潤,可緩和地膚子的燥烈之性,保護脾胃,避免因燥熱而導致津液虧損。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地膚子丸」,主要成分是:

  • 地膚子:

    • 地膚子性涼味甘,歸肺、腎經,具有清熱利尿、滲濕除濕、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止癢、活絡止痛和利水消腫等功效。
  • 大黃: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柏子仁:

    • 柏子仁具有安神鎮靜、止血、固澀固表、生津止渴、潤燥滑腸、補氣補陰等功效。
  • 蕤仁:

    • 蕤仁性味辛、苦、溫,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活血止痛、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益精明目的的作用。
  • 決明子:

    • 中藥的傳統代功效豐富多彩,具有補血養肝、清熱瀉火、開竅、清熱利尿、通便、利水消腫、清肝明目、散風熱、清熱解毒等多種功效。
  • 甜瓜子:

    • 甜瓜子性平味甘,具有潤腸通便、補血養肝、益精明目、散風熱、清熱解毒等多種功效。
  • 青葙子:

    • 青葙子性寒味苦,具備多種功效,包括補血養肝、清熱瀉火、散風熱、退翳等。
  • 白蒺藜:

    • 白蒺藜具有散風熱、清熱解毒和止咳化痰的功效。
  • 茺蔚子:

    • 茺蔚子具有清熱解毒、涼肝明目、潤腸通便之功效。
  • 菟蕬子:

    • 菟蕬子是一種具有多種藥理作用的中藥材,包括補腎、益肝、明目、壯陽、止瀉、補虛陰、益精血、充津液、通經絡等。
  • 黃連:

    •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 細辛:

    •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 桂枝: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主治功效:

  • 虛弱的身體導致眼睛疼痛,流淚不止,視線模糊不清。

總結:

中藥方劑「地膚子丸」由多種中藥組成,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止癢、活絡止痛和利水消腫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地膚子3分,草決明(微炒)3分,沙參秦皮(去粗皮)3分,人參3分,甘菊花3分,羖羊角屑3分,枳殼(去瓤,麩炒)半兩,大黃(銼,炒令香)1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漿水送下,臨臥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明目,通利二便的功效,適用於虛勞眼痛,淚多不明。但本方中含有大黃,具有瀉下的作用,因此,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夜盲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遠視眼睛模糊

相同名稱方劑


地膚子丸, 出處:《外台》卷二十一引《廣濟方》。 組成:地膚子5兩,決明子1升。 主治:雀目。

地膚子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二。 組成:地膚子1兩,決明子1兩,沙參1兩,羚羊角屑1兩,秦皮1兩,菊花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大黃(銼,炒)1兩。 主治:傷寒熱病後,眼目諸疾。

地膚子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 組成:地膚子3分,草決明(微炒)3分,沙參秦皮(去粗皮)3分,人參3分,甘菊花3分,羚羊角屑3分,枳殼(去瓤,麸炒)半兩,大黃(銼,炒令香)1兩。 主治:時氣病後,眼忽失明。

地膚子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 組成:地膚子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柏子仁3分,蕤仁半兩(去皮),決明子3分,甜瓜子半兩,青葙子半兩,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茺蔚子半兩,藍子3分,菟絲子1兩(酒浸3日,曬乾,别搗爲末),黃連3分(去須),細辛3分,桂心3分,螢火蟲3分。 主治:虛勞眼痛,淚多不明。

地膚子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地膚子3分,藍子1分,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車前子半兩,甜瓜子半兩,茺蔚子1分,青葙子3分,細辛半兩,螢火蟲1分(微炒,去翅足),決明子3分,黃連3分(去頂),覆盆子3分,生乾地黃1兩,菟絲子3分(酒浸3宿,曬乾,别搗爲末)。 主治:補肝明目,能令遠視。主治:眼目昏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