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子散

DONG GUA Z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2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肺經 19%
腎經 17%
心經 9%
大腸經 9%
膀胱經 6%
脾經 5%
膽經 4%
心包經 2%
肝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脾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冬瓜子散中包含冬瓜子,主要基於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冬瓜子味甘性寒,入膀胱、肺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其性寒能清熱,利水能消腫,對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水腫、小便不利、暑濕泄瀉等症狀,均有較好的療效。此外,冬瓜子還具有清肺止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等病症。

因此,冬瓜子散中加入冬瓜子,可發揮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以治療相關病症。

冬瓜子散中加入青葙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青葙子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散風止癢的功效。冬瓜子則偏於利水消腫,二者合用,可加強清熱解毒的效果,用於治療因熱毒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
  2. 疏風散瘀: 青葙子可疏散風熱,並能活血化瘀,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冬瓜子散中加入青葙子,可更有效地治療風熱濕邪所致的皮膚疾患,如風疹、瘡瘍等。

冬瓜子散中包含地膚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利水消腫: 地膚子性寒,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與冬瓜子同為利水滲濕之藥,相輔相成,加強利水消腫的效果,適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2. 清熱解毒: 地膚子亦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清熱瀉火,涼血解毒,與冬瓜子配合,可更有效地清熱解毒,適用於熱毒壅盛之症。

因此,地膚子的加入,不僅能增強冬瓜子散的利水消腫作用,更能擴大其應用範圍,使其更有效地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熱毒壅盛等症。

冬瓜子散中加入決明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肝明目: 決明子味甘苦,性微寒,入肝經,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功效。與冬瓜子同用,可增強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症狀。

二、利水消腫: 決明子亦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與冬瓜子共同作用,能加強利水滲濕,消退水腫的效果,尤其適用於水腫伴有目赤腫痛的患者。

冬瓜子散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 冬瓜子性寒,有利水消腫之效,而車前子亦具清熱利水、通淋止瀉之功,兩者合用,可加強利水消腫之效力,適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2. 清熱解毒: 車前子性寒,可清熱解毒,與冬瓜子同用,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功,適用於熱毒壅盛之症,如熱淋、尿道感染等。

因此,冬瓜子散中加入車前子,可謂相輔相成,以達到更佳的療效。

冬瓜子散方中加入茺蔚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茺蔚子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利水消腫之效。冬瓜子本身也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茺蔚子的加入可以增強此功效,有助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2. 疏肝解鬱:茺蔚子還有疏肝解鬱、調經止痛的功效。冬瓜子散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病症,茺蔚子的加入可以加強疏肝解鬱的作用,協調氣血,改善症狀。

冬瓜子散中加入白蒺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利水消腫:冬瓜子性寒,善於利水消腫,而白蒺藜亦具利水滲濕之效,兩者合用,可增強利水消腫之力,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2. 清熱解毒:白蒺藜除了利水,更具有清熱解毒之功,可清熱解毒,散結消腫,與冬瓜子相輔相成,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癰腫、瘡瘍等症。

因此,白蒺藜的加入,不僅增強了冬瓜子散的利水消腫功效,更提高了其清熱解毒的能力,使藥效更全面。

冬瓜子散方中加入松子,是基於其潤肺、滑腸、補腎的功效。

松子味甘性溫,入肺、腎經,能潤肺止咳,滑腸通便,並具有補腎益精之效。此與冬瓜子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的功效相輔相成,能更好地緩解因肺熱、腎虛導致的咳嗽、便祕、乏力等症狀,使治療效果更加全面。

冬瓜子散方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調和藥性:冬瓜子性寒,桂枝性溫,二者配伍,寒溫相濟,可使藥性平和,避免寒涼傷脾胃。

2. 協同功效:桂枝辛溫,可疏散風寒,溫通經絡,配合冬瓜子利水消腫的功效,可增強利水消腫之效,並可緩解因寒邪阻滯所致的疼痛症狀。

因此,桂枝的加入,既能調節藥性,又能協同功效,使冬瓜子散方更具臨牀療效。

冬瓜子散中加入蕤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除濕: 蕤仁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清熱除濕、養陰潤肺之效。冬瓜子本身亦有清熱利濕之功,加入蕤仁可增強其清熱除濕的作用,適用於濕熱蘊蒸、肺熱咳嗽、口渴咽乾等症狀。
  2. 滋陰潤燥: 蕤仁能滋陰潤燥,緩解因肺熱津傷導致的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冬瓜子則能利水消腫,對於熱盛傷津導致的水腫,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兩者合用,可達到清熱利濕、滋陰潤燥的雙重功效。

冬瓜子散中加入菟絲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固精:菟絲子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固精縮尿之效。冬瓜子散多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遺精、滑精、尿頻、尿濁等症,菟絲子可補腎固精,協同冬瓜子等藥物,提升療效。
  2. 滋養肝腎:菟絲子還能滋養肝腎,而冬瓜子性涼,味甘,入肺、脾經,有清熱利濕之效。兩者配合,可起到清熱利濕、滋養肝腎的雙重功效,使治療更全面,效果更佳。

冬瓜子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辛溫散寒,通利氣血: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解表、溫肺止咳、通利鼻竅的功效。冬瓜子散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頭痛發熱等症,細辛的辛溫散寒作用有助於驅散寒邪,通暢鼻竅,改善症狀。
  2. 配合冬瓜子清熱利濕: 冬瓜子性涼,味甘,入肺、脾經,具有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的作用。細辛的溫散作用能與冬瓜子的清熱利濕作用相輔相成,達到寒熱並治的效果,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主治功效


冬瓜子散主治功效分析

冬瓜子散,乃一複方製劑,其組方精巧,功能廣泛。綜合古籍記載及藥物組成,可見其主治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眼部疾患:

《太平聖惠方》明確指出,本方「治眼昏暗,漠漠不明」。此症狀多因肝腎陰虛,精血不足,或風熱上擾清竅所致。

  • 治療原理:
    • 方中冬瓜子能清肺化痰,以利肺氣清肅,上榮於目。
    • 青葙子、決明子、白蒺藜等藥物,均具清肝明目之功,可疏散肝經風熱,改善目視昏暗。
    • 儲仁滋補肝腎,補益精血,以充養目睛。
    • 菌蕬子則補腎益精,固精止遺,進一步加強肝腎之補益,以從根本上改善視力。
    • 諸藥合用,清熱、補虛、明目兼顧,可有效治療因肝腎陰虛、精血不足或風熱上擾所致的眼昏暗,視物模糊。

二、皮膚疾患:

《太平聖惠方》、《奇效良方》、《証治準繩》等醫籍均記載本方可用於治療「鼻面酒齄如麻豆,疼痛,黃水出」之證。此病多因嗜酒,熱毒壅滯,風熱與濕熱交結,內外夾攻,以致面部皮膚脈絡瘀阻,產生紅腫、丘疹、膿皰等症狀。

  • 治療原理:
    • 冬瓜子、地膚子、車前子等藥物,具有清熱利濕之功,可清除體內濕熱,消腫散結,以改善皮膚紅腫、滲液等症狀。
    • 青葙子、白蒺藜有清肝明目,退翳止痛之效,可疏通面部經絡,散瘀消腫。
    • 決明子、松子等藥物則可潤腸通便,促進體內毒素排出,減輕體內熱毒對皮膚的影響。
    • 桂枝則可溫經通脈,發散表邪,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病竈的修復。
    • 細辛可散寒止痛,開竅醒腦,減輕局部疼痛不適。
    • 諸藥合用,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疏經活絡、活血化瘀,多管齊下,有效改善酒糟鼻等皮膚疾患。

總結:

冬瓜子散藥性平和,功能廣泛。其治療原理,一方面著眼於肝腎之虛,精血不足,從根本上補益氣血,改善視力;另一方面,則注重於清熱利濕,疏通經絡,消腫散結,改善皮膚疾患。此方既可內服,以調理機體;亦可外用,以直達病所,故在臨牀上應用廣泛,療效可靠。

傳統服藥法


冬瓜子仁1兩(微炒),柏子仁1兩,白茯苓1兩,葵子1兩(微炒),梔子仁2兩,枳實1兩(麩炒微黃)。
上為細散。
每服2錢,食後以粥飲調下。
本方方名,《醫方類聚》引作「冬瓜子仁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肝明目、散風通絡的功效,適用於肝經風熱、肝腎陰虛所致的眼昏暗、漠漠不明等症狀。但本方性味寒涼,體質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冬瓜子散, 出處:《聖惠》卷四十。 組成:冬瓜子仁1兩(微炒),柏子仁1兩,白茯苓1兩,葵子1兩(微炒),梔子仁2兩,枳實1兩(麸炒微黃)。 主治:鼻面酒皶,如麻豆及疼痛,搔之黃水出。

冬瓜子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冬瓜子1兩,青葙子3分,牡荊子3分,地膚子3分,蔓青子3分,決明子3分,車前子3分,茺蔚子3分,白蒺藜(微炒,去刺)3分,松子仁3分,桂心3分,蘡薁根3分,蕤仁(湯浸,去赤皮)3分,菟絲子(酒浸3日,曝乾,别搗爲末)3分,細辛3分。 主治:眼昏暗,漠漠不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