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甲內消散

SHAN JIA NEI XI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胃經 21%
脾經 19%
心經 13%
肺經 6%
小腸經 4%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大腸經 4%
肝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山甲內消散

山甲內消散,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當歸、甘草、大黃、穿山甲、白僵蠶、黑牽牛、木鱉子等,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功效,主治魚口、便毒、騎馬癰、橫痃初起未成膿者、中脘疽,色紫堅硬者等症狀。

組成藥材功效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穿山甲: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排膿、止血、止咳化痰、補氣、通乳、搜風通絡。
  • 白僵蠶: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
  • 黑牽牛:清熱解毒、利水滲濕、化腐生肌、利水消腫、解毒止癢、散結消腫、止痛。
  • 木鱉子:清熱解毒、解毒、利水滲濕、化腐生肌、利水消腫。

主治功效

  • 魚口:是指疔瘡的位置,位於手指或腳趾的末端,像魚嘴一樣。
  • 便毒:是指毒瘡,是穿透或拖延性疼痛的皮膚感染,通常是細菌引起的。
  • 騎馬癰:是指背部的疔瘡,因為它通常是痛苦的,而且就像騎馬一樣。
  • 橫痃初起未成膿者:是指橫痃瘡瘡的早期階段,尚未形成膿汁。
  • 中脘疽,色紫堅硬者:是指中脘部位的瘡瘡,顏色為紫紅色,堅硬而疼痛。

總結

山甲內消散,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功效,主治魚口、便毒、騎馬癰、橫痃初起未成膿者、中脘疽,色紫堅硬者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當歸梢3錢,甘草節3錢,大黃3錢穿,山甲(炒)3大片,僵蠶1錢,黑牽牛1錢,土木鱉3個。水、酒各1碗,煎8分,空心服,滓再煎服。大便行3-4次,方吃稀粥,淡味飲食為妙。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當歸、甘草、大黃、穿山甲、白僵蠶、黑牽牛、木鱉子組成。當歸具有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大黃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穿山甲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白僵蠶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黑牽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木鱉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淋巴腺炎

相同名稱方劑


山甲內消散, 出處:《外科正宗》卷三。 組成:當歸梢3錢,甘草節3錢,大黃3錢,穿山甲(炒)3大片,僵蠶1錢,黑牽牛1錢,土木鱉3個。 主治:魚口、便毒、騎馬癰、橫痃初起未成膿者。中脘疽,色紫堅硬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