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毒湯

QU D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八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8%
肝經 18%
心經 13%
肺經 11%
大腸經 7%
脾經 7%
心包經 7%
小腸經 7%
三焦經 7%
胃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脾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祛毒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由熱毒引起的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川貝母可有效緩解,配合其他藥材,能更有效地祛除毒素,清熱解毒。
  2. 宣肺解表: 川貝母還具有宣肺解表的功效,能疏散肺氣,使之通暢,對於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鼻塞、發熱等症狀,川貝母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祛毒湯」方劑中含有「穿山甲」,主要原因如下:

  1. 通絡活血,排膿解毒: 穿山甲性味辛、微寒,歸肝、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排膿之功效。其藥性可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並能將體內毒素、膿液排出體外,達到祛毒的效果。
  2. 治療瘡瘍腫毒: 穿山甲常用於治療各種瘡瘍腫毒,如癰疽、疔瘡、乳癰等。其能消散局部腫脹、化解毒素,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治療膿毒性疾病。

因此,穿山甲在「祛毒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治療毒邪入侵所致的瘡瘍腫毒的重要藥物。

祛毒湯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解毒消腫:白僵蠶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能有效化解毒素,消除因毒素入侵引起的腫脹、疼痛等症狀,對於外感熱毒、癰疽疔瘡等病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2. 疏散風熱:白僵蠶還有疏散風熱、止痙定驚的功效。其能有效緩解風熱邪氣入侵引起的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並能平息驚厥、抽搐等症狀。

因此,祛毒湯中加入白僵蠶,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並能疏散風熱,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祛毒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內蘊引起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便祕、腹痛等,大黃可以起到清熱瀉火、排毒通便的作用。

2. 推動毒邪外出:大黃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毒素的排泄,達到祛毒的目的。同時,大黃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毒素的代謝,從而達到整體的排毒效果。

主治功效


祛毒湯,中藥方劑的一種,由川貝母、穿山甲、白僵蠶、大黃四味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功效,主治所有不明原因的腫脹和疼痛,剛開始發作的時候。

川貝母,性微寒,味苦,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可治療肺熱燥咳、乾咳少痰、痰粘難咯、咯痰帶血等症。

穿山甲,性甘、鹹,溫寒並蓄,歸肝、胃、腎經,具有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排膿、止血、止咳化痰、補氣、通乳、搜風通絡等功效。可治療血瘀引起的各種癥瘕、月經不調、閉經、產後惡露不絕等癥。

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可治療肝風上擾、眩暈、頭痛、目赤翳障、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咳嗽、痰多、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瘡、癰腫、疔瘡、症瘕、痛症等症狀。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

祛毒湯四味藥材合用,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功效,可治療所有不明原因的腫脹和疼痛,剛開始發作的時候。

總結祛毒湯,中藥方劑方劑,由川貝母、穿山甲、白僵蠶、大黃四味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功效,主治所有不明原因的腫脹和疼痛,剛開始發作的時候。

傳統服藥法


貝母1錢,穿山甲(土炒成珠)1錢,僵蠶1錢,大黃3錢(半生半熟)。
上銼作劑。
水煎,入好生酒1盞攪勻,空心熱服。滓再煎服。以利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因此脾胃虛弱、大便溏泄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肛門裂痰核流注

相同名稱方劑


祛毒湯, 出處:《回春》卷八。 組成:貝母1錢,穿山甲(土炒成珠)1錢,僵蠶1錢,大黃3錢(半生半熟)。 主治:一切無名腫毒,疼痛初起。

祛毒湯, 出處:《瘍科選粹》卷六。 組成:土茯苓2斤,防風1兩,荊芥1兩,五加皮1兩,白鮮皮1兩,木瓜1兩,威靈仙1兩,白芍藥1兩,當歸(酒洗)1兩,川芎1兩,生地黃(酒洗)1兩,牛膝1兩,白茯苓1兩,杜仲(炒)1兩,地骨皮1兩,白芷1兩,青藤1兩,槐花1兩,黃連1兩。 主治:遠年楊梅風瘻,筋骨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