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消毒五聖湯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解毒止痛:五靈脂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其具有活血化瘀、解毒止痛之效。消毒五聖湯常用於治療外傷感染、膿腫、瘡瘍等症,五靈脂有助於清除毒素,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2. 促進傷口癒合:五靈脂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等成分,能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傷口癒合。對於外傷感染引起的潰瘍、膿瘡等,五靈脂能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修復。
消毒五聖湯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驅除風邪: 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驅風解痙、止痛消腫的功效。風邪為百病之始,而消毒五聖湯多用於治療外感風熱、風寒濕邪等症,白僵蠶可有效驅除風邪,減少病邪入侵。
2. 解毒消腫: 白僵蠶亦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可有效清除體內毒素,緩解炎症反應,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消毒五聖湯中包含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鬱金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鬱金,有助於清除體內熱毒,抑制炎症反應,達到消毒殺菌的效果。
- 活血化瘀:鬱金亦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對於因外傷感染或內傷導致的熱毒瘀血,鬱金能起到疏通經絡、消腫止痛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消毒五聖湯的療效。
「消毒五聖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考量其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功效。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能清熱化痰,潤肺止咳,尤其擅長治療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
此外,川貝母還有解毒散結的作用,能有效緩解藥物毒性,保護其他藥材的藥效,提升方劑整體的療效。
因此,在「消毒五聖湯」中加入川貝母,不僅能增強清熱解毒的效果,還能緩解因藥物毒性帶來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消毒五聖湯中包含大黃,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瀉下通便的特性。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涼血、解毒、通便之功效。在消毒五聖湯中,大黃能迅速清除體內毒素,促進排泄,並抑制炎症反應。同時,大黃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促進其迅速發揮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大黃作為消毒五聖湯的組成成分,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效地清熱解毒,促進病患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消毒五聖湯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便毒腫痛」,屬中醫外科範疇。便毒多指下腹、會陰或腹股溝處之腫痛癰疽,常因濕熱毒邪蘊結、氣血壅滯所致。本方以「消毒」為名,強調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效;「五聖」或喻五味藥協力之功,共逐邪毒。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五靈脂(3錢)
- 性溫味苦甘,歸肝經,傳統用於活血散瘀、止痛。其攻散之力,能疏通局部氣血壅滯,緩解腫痛,為「不通則痛」而設。
白僵蠶(3錢)
- 性平味辛鹹,歸肝肺經,具祛風化痰、散結通絡之效。此處取其「散結」特性,化解熱毒凝結之腫塊,兼能祛風止癢,緩解毒邪外發之不适。
鬱金(3錢)
- 性寒味辛苦,歸心肝膽經,以活血行氣、清心解鬱見長。本方用之既助五靈脂活血化瘀,又藉其寒性清泄局部鬱熱,調暢氣機以消腫。
貝母(3錢)
- 常用川貝母,性微寒味苦甘,歸肺心經,具有清熱化痰、散結消癰之效。此處輔助僵蠶化痰散結,針對熱毒蘊結成痰之病機,尤適於腫痛硬結者。
大黃(3錢)
- 性寒味苦,歸脾胃大腸經,為瀉下攻積、清熱解毒要藥。本方取其「瀉火解毒」之力,導瀉三焦鬱熱,從二便分消毒邪,兼活血以助消腫止痛。
配伍邏輯與整體作用
- 氣血並治:五靈脂、鬱金活血行氣,化解局部瘀滯;大黃通腑瀉熱,釜底抽薪。
- 痰毒共逐:僵蠶、貝母化痰散結,針對熱毒膠結成痰之病理產物。
- 寒溫兼施:大黃、鬱金、貝母性寒清熱,五靈脂性溫防過寒冰伏,僵蠶性平調和。
- 酒水同煎:酒性辛散,助藥力通行經絡,水制其燥,共奏活血通絡之效。
推論主治擴展
本方不僅適用於便毒腫痛,凡「熱毒蘊結、氣滯血瘀痰阻」之癰腫瘡瘍(如乳癰、淋巴結腫痛),若見紅腫熱痛、觸之堅硬者,均可斟酌加減。其治療原理在於清熱解毒、活血散結、化痰通滯,標本兼顧,使毒去腫消而痛自止。
傳統服藥法
五靈脂3錢,白僵蠶3錢,鬱金3錢,貝母3錢,大黃3錢。
酒、水各半,煎服。連服3帖。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消毒五聖湯, 出處:《赤水玄珠》卷三十。 組成:五靈脂3錢,白僵蠶3錢,鬱金3錢,貝母3錢,大黃3錢。 主治:便毒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