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化毒丸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痙之效。其可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息風止痙: 白僵蠶對於因風熱或熱毒引起的抽搐、痙攣、口眼歪斜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其能夠平息肝風、解痙止搐,達到止痙止痛的效果。
因此,白僵蠶作為化毒丸的組成藥物,能夠有效地發揮清熱解毒、息風止痙的功效,進一步提升化毒丸的療效。
化毒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通便瀉下的功效,可清熱解毒,驅散體內積熱,適用於熱毒壅盛、便祕腹脹等症。
- 瀉火通便: 化毒丸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火毒內攻的疾病,大黃可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毒素排出,起到瀉火通便的作用,有助於緩解便祕,降低毒素對人體的損害。
因此,化毒丸中加入大黃,可有效發揮其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綠豆粉2兩,刺蝟皮2兩,生大黃1兩,槐角1兩,細茶葉1兩,瓜子仁1兩(另研),全蠍21只(微炒),制乳香5錢,甘草粉5錢,炒薏苡5錢。
上藥各為細末,和勻,煉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早服3錢,患在上部,白開水送下;中部,杜仲湯送下;下部,如下疳、痔瘡,淡鹽湯送下。均服至全愈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化毒丸, 出處:《腳氣鉤要》卷上。 組成:薰陸1兩,大黃3兩,雞冠3兩,雄黃3兩,亂發霜3兩,生生乳1兩。 主治:痿躄不能起者。
化毒丸, 出處:《古方匯精》卷一。 組成:直僵蠶1兩(炒,爲末),川大黃2兩(酒拌曬,爲末)。 主治:天行瘟疫,及喉痹,頸面暴腫。
化毒丸, 出處:《梅癧新書》。 組成:白面8錢,大黃4錢,雄黃2錢4分,反鼻1錢6分,蜈蚣1錢6分,血竭1錢6分,乳香1錢,沒藥1錢。 主治:梅瘡結毒。
化毒丸,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大黃、牽牛、槐花、白芷、穿山甲、蜈蚣、僵蠶、全蠍、雄黃、朱砂、蟾酥、明礬、鉛丹各等分。 主治:發汗。主治:癰疽初起。
化毒丸, 出處:《經驗奇方》卷上。 組成:綠豆粉2兩,刺蝟皮2兩,生大黃1兩,槐角1兩,細茶葉1兩,瓜子仁1兩(另研),全蠍21隻(微炒),制乳香5錢,甘草粉5錢,炒薏苡5錢。 主治:一切癰腫,陽症大毒,楊梅結毒,日久不能全癒者。
化毒丸, 出處:《醫級》卷八。 組成:人乳粉2兩,發膏2兩,地榆2兩,槐米2兩,胡連2兩,石決明3兩,當歸兩,黃蠶繭5個,白芷5錢,蜣螂(去翅)5對,防風1兩,粉草1兩,葵花(紅白各20朵),生地4兩。 主治:臟毒腸痔,膿血淋漓,經年不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