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痹散

WU B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4%
胃經 14%
心經 11%
小腸經 11%
心包經 11%
三焦經 11%
脾經 11%
大腸經 11%
肺經 3%
肝經
胃經
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五痹散中包含白僵蠶,乃因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1. 祛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能驅散風寒濕邪,止痙攣,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症,如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有較好的療效。
  2. 通絡止痛: 白僵蠶具有通經活絡的作用,能疏通經脈,改善氣血循環,從而減輕痺痛症狀。

因此,白僵蠶在五痹散中起到祛風止痙、通絡止痛的作用,是治療痺症的重要藥物之一。

五痹散中加入大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熱通絡: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涼血、消腫之效。痹症多因寒濕阻絡、氣血瘀滯所致,而大黃可瀉熱除濕,通利關節,幫助舒筋活絡,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大黃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除瘀血,減輕腫脹,促進組織修復,進一步緩解痹症。

主治功效


咽喉腫閉不通。

傳統服藥法


白僵蠶(直者去頭,微炒)1兩,大黃(生) 1兩。
上為細末。
每服5錢,生薑自然汁3分,溫蜜水7分調勻,細細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咽喉痛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五痹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九。 組成:白僵蠶(直者去頭,微炒)1兩,大黃(生)1兩。 主治:咽喉腫閉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