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湯

SHAN DOU GE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胃經 27%
心經 16%
脾經 5%
腎經 5%
肝經 5%
大腸經 5%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山豆根湯中包含射干,主要由於兩者藥性相輔相成,共同增強療效。

山豆根味苦寒,善清熱解毒,主治咽喉腫痛、痄腮、瘰癧等。而射干味苦辛,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散結之效,並能宣肺化痰。

二者合用,一則加強清熱解毒之功,二則可使藥力直達病所,達到清熱利咽、化痰散結之效。此外,射干還能解山豆根之毒,使藥性更加平和,安全性更高。

山豆根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潤肺:山豆根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容易傷陰耗津。麥門冬性寒,具有滋陰潤肺的功效,可以緩解山豆根的燥烈之性,避免損傷肺陰。

2. 促進藥效:麥門冬可以潤肺生津,使山豆根的藥效更好地發揮。山豆根清熱解毒,主要針對熱毒蘊肺,而麥門冬滋陰潤肺,可以使肺氣清潤,有助於藥物更好的清除熱毒。

綜上所述,山豆根湯中加入麥門冬,可以起到清熱潤肺、促進藥效的作用,使整體療效更佳。

山豆根湯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天花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與山豆根的清熱解毒、利咽止痛功效相輔相成,共同增強方劑的治療效果,對於熱毒壅盛、咽喉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利濕通淋,消腫排膿:天花粉還具有利濕通淋、消腫排膿的功效,可以幫助清除體內濕熱,促進炎症消退,對於因濕熱引起的咽喉腫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天花粉的加入,不僅增強了山豆根湯的清熱解毒、利咽止痛功效,還增加了利濕通淋、消腫排膿的作用,使方劑的整體療效更加全面。

山豆根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為了調和藥性,發揮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1. 緩和苦寒之性: 山豆根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但若單味服用,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味平,能補脾益氣,調和藥性,緩解山豆根的寒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損傷。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與其他藥物配伍,增強藥效,使藥力更為平和有效。在山豆根湯中,甘草能與山豆根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山豆根湯中加入玄參,主要考量其清熱解毒、滋陰降火之效用。

山豆根性寒,擅長清熱解毒,專治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症。而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同樣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之功效,且其滋陰作用較強,可輔助山豆根更好地清熱解毒,避免燥烈傷陰。

此外,玄參還能涼血消腫,與山豆根相輔相成,更能有效緩解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症狀,提高療效。

山豆根湯以「山豆根」為主要藥材,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功效顯著: 山豆根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其藥性強悍,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尤其針對濕熱毒邪引起的各種疾病,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
  2. 專治肺熱咳嗽: 山豆根湯針對肺熱咳嗽症狀,其清熱解毒、宣肺止咳功效可以有效緩解肺熱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狀。

主治功效


山豆根湯主治功效分析

山豆根湯主要用於治療喉部疾病,尤其擅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以下將針對不同文獻記載,逐一分析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

1. 《奇效良方》:

  • 記載:「治熱喉閉。」「山豆根,射干,升麻(各等分) 上銼碎,每服三錢,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通口時時呷之。」
  • 分析:「熱喉閉」指的是因熱邪壅盛導致的咽喉腫痛、閉塞不通。此方中,山豆根清熱解毒,為君藥;射干清熱解毒、利咽消腫;升麻解毒透疹、升舉清陽,可引藥上行。三藥合用,可有效緩解熱邪引起的咽喉腫痛。頻繁呷服的方式,能使藥液充分接觸患處,加強療效。

2. 《慈幼新書》:

  • 記載:「肉鵝者,太陽少陰之火,為風寒壅遏,關隘不通,留連發腫,痰涎稠濁,疼痛難堪,用…山豆根湯。」「射干,麥冬,花粉,甘草,元參,山豆根」
  • 分析:「肉鵝」即指咽喉腫痛的症狀,類似於現代醫學的扁桃體炎或咽炎。「太陽少陰之火」指外感風寒,郁而化熱,或素體陽盛,內有蘊熱,風寒與熱邪相搏,上攻咽喉。此處的山豆根湯,除了山豆根、射干,還加入了麥冬滋陰潤燥、天花粉清熱生津、甘草調和藥性、玄參清熱涼血。相較於《奇效良方》中的方劑,此方更注重滋陰清熱,適用於熱邪傷陰的患者。

3. 《焦氏喉科枕秘》:

  • 記載:「此症因受風熱。或飲酒太過。上焦火燥而起。喉之內外皆白。吹秘。服山豆根湯。」「喉癬原來受熱氣。上焦火氣往咽攻。滿喉白色須吹秘。山豆根湯最有功。」
  • 分析: 此處描述的症狀為「喉癬」,並指出病因是風熱或飲酒過度導致上焦火燥。症狀包括喉嚨內外發白。「吹秘」可能指使用藥粉吹入喉嚨的治療方法。此處再次強調山豆根湯治療風熱上攻、上焦火燥引起的喉部疾病的功效。

4. 《仙傳外科集驗方》:

  • 記載:「治咽喉腫閉疼痛。灌漱去痰,噙之嚥下即愈。」「山豆根(解毒),靈霄根(生肌),梔子,淡竹葉,艾葉,燈草」
  • 分析: 此方中,山豆根仍是主藥,配合靈霄根(可能為凌霄花的根,有活血散瘀、涼血祛風的功效)、梔子清熱瀉火、淡竹葉清熱利尿、艾葉溫經散寒、燈草清心降火。此方以清熱解毒為主,兼顧活血生肌,用於治療咽喉腫痛、潰爛。灌漱、噙服的方式,有助於藥物直達病所。

5. 《萬氏家抄濟世良方》:

  • 記載:「治喉瘡毒甚熱極者…一方,以山豆根湯漱過,用硼砂一錢煅過,加冰片三釐吹入。」
  • 分析: 此處記載山豆根湯用於治療「喉瘡毒甚熱極者」,並配合硼砂、冰片吹入患處。硼砂清熱解毒、消腫防腐,冰片清熱止痛、開竅醒神。此法為內服與外用結合,加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6. 《古今醫統大全》:

  • 記載:「山豆根湯,治熱喉痹。」「山豆根,升麻,射干(各等分)」
  • 分析: 此方與《奇效良方》中的方劑相同,再次強調山豆根湯治療「熱喉痹」(即熱邪引起的咽喉腫痛)的功效。

總結:

綜合以上文獻記載,山豆根湯的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要用於治療因風熱、熱毒、上焦火燥引起的咽喉腫痛、喉閉、肉蛾、喉癬、喉瘡等疾病。其治療原理是以山豆根為君藥,清熱解毒;根據不同病情,配伍射干、升麻、麥冬、天花粉、玄參、甘草、靈霄根、梔子、淡竹葉、艾葉、燈草等藥物,以增強清熱解毒、滋陰潤燥、活血生肌、利咽消腫等功效。同時,通過呷服、灌漱、噙服、吹入等方式,使藥物直達病所,發揮最佳療效。

傳統服藥法


山豆根1錢,桔梗1錢,連翹1錢,甘草5分,元參1錢,薄荷5分,射乾1錢,陳皮1錢(去白),麥冬1錢。
燈心30寸為引。煎7分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2.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3. 對本方過敏者禁用。
  4. 本方不宜與其他中藥同時服用。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多痰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山豆根湯, 出處:《醫林纂要》卷十。 組成:山豆根2分,射乾2分,豬牙皂角2分,杏仁(去皮尖)10粒。 主治:喉痹。

山豆根湯, 出處:《仙傳外科集驗方》。 組成:山豆根、淩霄根、梔子、淡竹葉、艾葉、燈草。 主治:解毒生肌。主治:咽喉腫閉疼痛。

山豆根湯, 出處:《慈幼新書》卷二。 組成:射乾、麥冬、花粉、甘草、玄參、山豆根。 主治:肉蛾。太陽少陰之火,爲風寒壅遏,關隘不通,留連咽喉發腫,痰涎稠濁,疼痛難堪。

山豆根湯, 出處:《喉科紫珍集》卷下。 組成:山豆根1錢,桔梗1錢,連翹1錢,甘草5分,元參1錢,薄荷5分,射乾1錢,陳皮1錢(去白),麥冬1錢。 主治:飲酒太過,上焦火燥,致生喉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