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疝丸

虛疝丸

XU SH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內外驗方秘傳》卷下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肺經 13%
肝經 13%
胃經 10%
腎經 7%
大腸經 7%
心經 7%
三焦經 5%
膀胱經 5%
心包經 2%
小腸經 2%
膽經 2%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心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虛疝丸中加入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元,提升脾胃功能:虛疝多因脾腎氣虛,導致臟器下垂。黨參性甘平,入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之功效,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提升正氣,防止氣虛下陷,有助於收斂臟器,緩解疝氣。
  2. 固本培元,改善體質:虛疝患者常伴有體虛乏力、氣短食少等症狀,黨參能補益元氣,改善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從根本上改善虛弱狀態,為治療疝氣提供良好基礎。

虛疝丸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氣升陽: 虛疝多因脾腎陽虛,氣虛下陷所致。黃耆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升舉陽氣,有助於提升脾腎陽氣,固攝下陷之氣,防止疝氣復發。
  2. 固表止汗: 虛疝常伴隨氣虛外泄,表現為容易出汗、體虛乏力等。黃耆能固表止汗,收斂腠理,減少氣虛外泄,進一步鞏固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黃耆在虛疝丸中發揮補氣升陽、固表止汗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虛疝病症,促進患者恢復健康。

虛疝丸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補腎,固攝精氣: 補骨脂性溫,入腎經,能溫補腎陽,固攝精氣。虛疝多因腎氣虛弱,陽氣不足,導致精氣不固,而使腸胃下垂,形成疝氣。補骨脂能溫補腎陽,提升腎氣,固攝精氣,防止腸胃下垂,從而改善虛疝症狀。
  2. 溫脾燥濕,健脾益氣: 補骨脂亦能溫脾燥濕,健脾益氣。虛疝患者常伴有脾虛濕盛,脾氣不足,導致氣虛下陷,加重疝氣。補骨脂溫脾燥濕,能健脾益氣,改善脾胃功能,減少濕氣蘊積,從而有利於改善虛疝。

虛疝丸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其升提固陷的功效。

升麻性味辛溫,入肺、脾經,具有升陽舉陷、解毒消腫之效。對於虛疝患者,其脾胃虛弱,中氣不足,導致臟器下垂,升麻能提升中氣,固攝臟腑,防止疝氣復發。此外,升麻還有消腫散結的作用,可以輔助治療疝氣引起的腫脹疼痛。

總而言之,升麻在虛疝丸中發揮著升舉中氣、固攝臟腑、消腫止痛的作用,是治療虛疝的重要藥物之一。

虛疝丸中加入木香,是利用其 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的功效來治療虛疝。

虛疝多因脾虛氣陷,中氣不足,導致腸胃下垂所致。木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 行氣消積,健脾止痛。它能 疏通氣機,提升中氣,改善脾胃功能,進而 收斂下垂的腸胃,緩解疝氣症狀

此外,木香還能 溫暖脾胃,促進消化,有助於 改善虛弱體質,進一步加強治療效果。

虛疝丸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其疏肝理氣、降逆止痛的功效。

虛疝多因脾腎虛弱、氣血虧虛,導致臟器下垂,而川楝子苦寒入肝,能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並能降逆止痛,緩解疝氣疼痛。此外,川楝子還有殺蟲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因蟲積引起的疝氣。

因此,川楝子在虛疝丸中起到扶正祛邪、疏肝理氣、降逆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虛疝的症狀。

虛疝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固攝中氣: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能補益脾胃之氣,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使脾氣健運,中氣充足,有助於固攝因氣虛而下陷的疝氣。
  2. 燥濕健脾,防止水濕停滯:虛疝多因脾虛氣陷,水濕停滯而致,白朮能燥濕健脾,化解水濕,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防止水濕停滯加重疝氣。

綜上,白朮在虛疝丸中能健脾益氣,固攝中氣,並燥濕健脾,有效改善虛疝病症。

虛疝丸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血活血,固攝精氣:虛疝多因脾腎氣虛,精血虧損,導致臟器下垂。當歸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滋陰的功效,可以補益精血,提升脾腎功能,從根本上改善虛損狀態,固攝精氣,防止臟器下垂。

二、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當歸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增強組織的修復能力,進而促進疝氣的恢復。

虛疝丸中加入橘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理氣消積:橘核性味辛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散結止痛的功效。虛疝多因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臟器下垂,而橘核能理氣消積,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改善虛疝症狀。
  2. 固攝升提:橘核還具有固澀收斂、升提固澀之效。虛疝多因氣虛下陷,臟器脫垂,而橘核能收斂固澀,提升氣機,有助於收斂下陷的臟器,改善虛疝症狀。

虛疝丸方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收斂固攝: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收斂止汗、養血柔肝、止痛緩急之效。疝氣多因脾虛氣陷、肝氣不舒而致,白芍能收斂脾氣,固攝精氣,防止氣陷加重疝氣。
  2. 緩解疼痛: 虛疝多伴有腹痛,白芍能養血柔肝,緩解疼痛,改善患者因疼痛引起的痛苦,提高生活品質。

白芍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收斂固攝、緩解疼痛的功效,達到治療虛疝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虛疝丸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虛疝丸主要用於治療「虛人、老人及童子氣虛,日久成疝」之證。此方針對的是體質虛弱、氣血不足、中氣下陷導致疝氣長期不癒的患者群體,特別是老年人和小兒這類先天或後天氣虛較明顯者。中醫認為疝氣的形成與氣虛下陷、肝郁氣滯有關,本方通過補氣升陽、理氣止痛來治療因虛而致的疝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補氣升陷

  • 潞黨參(炒)3兩:大補元氣,健脾益肺,為方中主藥
  • 生耆(生黃耆)3兩:益氣升陽,與黨參共同提升中氣
  • 升麻(醋炒)1兩:升舉陽氣,輔助黃耆改善氣虛下陷

臣藥:溫腎健脾

  • 破故紙(補骨脂)2兩:溫補腎陽,固精納氣
  • 白朮2兩: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 當歸(醋炒)2兩5錢:補血活血,調理肝經
  • 白芍(醋炒)2兩: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佐使藥:理氣止痛

  • 青木香1兩:行氣止痛,善治疝氣疼痛
  • 川楝子2兩:疏肝行氣,治療疝痛要藥
  • 橘核3兩:專入肝經,散結止痛,為治疝良藥

製法特點

「曬脆為末,水泛為丸」的製法保留了藥材的生藥特性,便於長期服用。「每早開水送下3錢」的服用時間選擇早晨,順應人體陽氣升發之時,增強藥效。

治療原理推論

  1. 補氣固本:重用黨參、黃耆補益中氣,改善氣虛體質,從根本上解決中氣下陷問題。
  2. 升陽舉陷:升麻協同黃耆提升下陷之氣,改善疝氣下垂症狀。
  3. 溫腎助陽:補骨脂溫補腎陽,助氣化功能,增強下焦固攝能力。
  4. 疏肝理氣:川楝子、橘核、青木香疏解肝經氣滯,針對疝氣疼痛。
  5. 養血柔肝:當歸、白芍養血調肝,緩解肝脈拘急。

此方體現了「標本兼治」的思路:既補益氣血治其本,又理氣止痛治其標,特別適合氣虛日久形成的慢性虛性疝氣。

傳統服藥法


潞黨參3兩(炒),生耆3兩,破故紙2兩,升麻1兩(醋炒),青木香1兩,川楝子2兩,白朮2兩,當歸2兩5錢(醋炒),橘核3兩,白芍2兩(醋炒)。
曬脆為末,水泛為丸。
每早開水送下3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虛疝丸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嗜眠症(嗜睡症)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虛疝丸, 出處:《內外驗方秘傳》卷下。 組成:潞黨參3兩(炒),生耆3兩,破故紙2兩,升麻1兩(醋炒),青木香1兩,川楝子2兩,白朮2兩,當歸2兩5錢(醋炒),橘核3兩,白芍2兩(醋炒)。 主治:虛人、老臾及童子氣虛,日久成疝。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