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導氣丸

CHEN XIANG DAO Q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熱 (1.27)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7%
胃經 16%
脾經 16%
肺經 14%
肝經 11%
大腸經 10%
膀胱經 6%
膽經 3%
三焦經 2%
小腸經 2%
腎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對於[沉香導氣丸]中的黑牽牛成分,黑牽牛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水腫、腳氣等症狀。該方加入黑牽牛旨在增強清熱利水的作用。

沉香導氣丸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下通便,引導藥力下行: 牽牛子性寒,味苦,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可將沉香等藥材的藥力引導至下焦,以達通便導氣之效。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牽牛子能與沉香、其他藥材相配伍,協調藥性,增強藥效。例如,沉香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散寒之效,牽牛子則可輔助其通利腸胃,促進藥物吸收,以達到更佳的療效。

沉香導氣丸中加入青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青皮性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止痛散結之效。沉香導氣丸以沉香、檀香等溫性藥材為主,擅長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加入青皮可增強行氣止痛的效果,改善胸腹脹悶、疼痛等症狀。
  2. 理氣和胃:青皮能理氣和胃,消食導滯,對於食積不化、胃脘脹滿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沉香導氣丸主治氣滯血瘀、寒凝心脈等症,加入青皮有助於理氣和胃,改善消化功能,促進藥效的發揮。

沉香導氣丸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理氣健脾,助沉香行氣止痛: 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沉香則以行氣止痛、溫腎納氣見長。二者合用,可增強沉香行氣止痛的效果,同時避免沉香過於燥烈,更利於氣機運行,溫和止痛。
  2. 調和藥性,避免沉香過燥: 沉香偏於溫燥,若單獨使用,容易耗傷津液,甚至引起口乾舌燥等不適。陳皮性溫,能和緩沉香的燥性,避免其過於燥烈,使藥性更為平和,服用更安全有效。

沉香導氣丸中加入檳榔,主要原因有二:

  1. 行氣導滯:檳榔性溫,味辛、苦,入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消積、降逆止嘔的功效,能幫助沉香行氣導滯,疏通氣機,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的情況。
  2. 助沉香降逆:沉香性溫,味辛、苦,入脾、腎經。其具有行氣止痛、降逆止嘔的功效。檳榔與沉香相輔相成,能更好地降逆止嘔,緩解氣逆上衝引起的胸悶、氣短、嘔吐等症狀。

沉香導氣丸中包含巴豆,看似矛盾,實則有其巧妙之處。

沉香性溫,善於行氣止痛,但其行氣之力偏於溫和,對於寒凝氣滯之症,效果有限。而巴豆性峻,善於瀉下通便,並能破積散結,起到引導氣機流通的作用。

因此,加入巴豆,可以增強沉香行氣之力,以更有效地疏通經絡,解除寒凝氣滯之痛。此乃「以毒攻毒」之法,需由醫師根據患者病情嚴謹辨證,方可使用。

沉香導氣丸中包含沉香,主要原因有二:

  1. 行氣止痛: 沉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溫腎陽,助元氣,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腹痛、嘔吐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2. 化濕降逆: 沉香亦能化濕降逆,對於脾胃虛弱、濕濁停滯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亦有療效。

沉香在沉香導氣丸中與其他藥物配合,相輔相成,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沉香導氣丸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絡止痛: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絡止痛之效。沉香導氣丸主治胸悶氣喘,心絞痛,而全蠍可疏通心脈,緩解胸痛、心痛之症,輔助沉香等藥材達到舒緩氣滯血瘀的效果。
  2. 平肝息風:全蠍亦具平肝息風之功,可鎮定神經,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狀。在沉香導氣丸中,全蠍的加入可以提升藥效,更全面地緩解病症。

沉香導氣丸中加入蓽澄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止痛: 蓽澄茄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能疏通經絡、緩解氣滯引起的疼痛。沉香導氣丸主治氣滯血瘀、胸悶氣短、心絞痛等症狀,而蓽澄茄的行氣止痛作用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
  2. 溫脾暖腎: 蓽澄茄還具有溫脾暖腎、散寒止痛的作用,能溫補脾腎陽氣,改善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沉香導氣丸中加入蓽澄茄,可增強溫補作用,更有效地緩解疼痛,改善氣血循環。

沉香導氣丸中包含丁香,主要由於丁香具備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溫中降逆,行氣止痛: 丁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沉香導氣丸所治療的氣逆、胸悶、脘腹疼痛等症狀,丁香能起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輔助沉香導氣丸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芳香闢穢,殺菌止癢: 丁香亦具芳香闢穢、殺菌止癢之效,能有效去除病邪,改善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皮膚瘙癢等症狀。在沉香導氣丸中,丁香的加入可增強藥效,並起到一定的抑菌作用,提高藥丸的安全性。

沉香導氣丸中加入胡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 溫中散寒,助陽化氣: 胡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助陽化氣的功效。沉香導氣丸主治氣虛寒凝,胸悶氣短,故以胡椒溫中散寒,助沉香行氣止痛,使氣血運行通暢。

二、 引藥入肺,增強療效: 胡椒辛散,能引藥入肺,促進藥效發揮。沉香性溫,入脾、腎經,而胡椒入肺經,二者合用,能使藥力直達肺部,更有效地緩解胸悶氣短等症狀。

沉香導氣丸中包含續隨子葉,主要原因在於其 溫陽化氣 的功效,能與沉香等藥材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續隨子葉性溫,味辛,入肝、腎經,具有 溫腎助陽、散寒止痛 的作用。其藥性溫而不燥,能溫補腎陽而不傷陰,有助於提升沉香的溫陽化氣功效,改善氣虛、寒凝等症狀。

此外,續隨子葉亦能 活血化瘀,與沉香共同作用,改善氣血循環,減輕因寒凝氣滯引起的疼痛。

沉香導氣丸中加入胡蘿蔔子,主要是因為其行氣化滯之效。胡蘿蔔子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的功效。

沉香導氣丸以沉香為主藥,具有行氣止痛、溫腎納氣的作用,而胡蘿蔔子則能輔助沉香疏通氣滯、緩解疼痛,並有助於促進消化、消除積食,進一步提升藥丸的療效。

沉香導氣丸中包含甘遂,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甘遂性寒,味苦,入肺、膀胱經,具有瀉水逐飲、消腫散結之功效。但其毒性較大,不宜單用。沉香則性溫,味辛,入脾、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之效。

將甘遂與沉香配伍,利用沉香的溫暖之性,可緩解甘遂的寒性,減輕其毒性。同時,沉香的理氣作用,可幫助甘遂的藥性更好地發揮,達到瀉水逐飲、消腫散結的效果。

因此,沉香導氣丸中加入甘遂,是為了在確保藥效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其毒性,以達到安全有效的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沉香導氣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沉香導氣丸的主治功效可歸納為:順氣、消腫、消食、止逆、升降陰陽。其治療原理主要針對脾胃不調、冷氣侵襲所導致的脹滿等症狀。

1. 脾胃不調,冷氣暴折,客乘於中而脹滿:

《女科百問》中提到:「若猝然脹滿,余無所苦,此繇脾胃不調,冷氣暴折,客乘於中寒之。則氣收聚,壅遏不通,是以脹滿。」這段描述了沉香導氣丸的主要病機。脾胃為後天之本,負責運化水穀精微,若脾胃虛弱,運化失司,則易受外邪侵襲。當冷氣(寒邪)侵入體內,尤其是脾胃,會導致氣機收斂,壅滯不通,從而產生脹滿的症狀。

2. 順氣消腫:

《女科百問》指出沉香導氣丸具有「順氣消腫」的功效。方中沉香、青皮、陳皮、木香、丁香等藥材均具有行氣、理氣的作用,可以疏通壅滯的氣機,使之運行通暢。氣行則水行,氣機通暢則有助於消除因氣滯而引起的腫脹。

3. 消食、止逆、升降陰陽:

《御藥院方》記載沉香導氣丸具有「消食順氣,止逆,升降陰陽」的功效。方中檳榔、牽牛子等藥材具有消食導滯的作用,可以幫助消化積滯的食物。而白豆蔻仁、縮砂仁、藿香葉等則有溫中和胃、降逆止嘔的作用,可以緩解胃氣上逆的症狀。此外,多種香藥的配伍使用,也體現了升降陰陽,調和氣機的思路。

綜合分析:

沉香導氣丸以多種行氣、理氣、溫中、消食的藥材為主,其核心作用在於疏通壅滯的氣機,恢復脾胃的運化功能。通過行氣、降逆、消食,達到消除脹滿、調和陰陽的目的。此方主要針對脾胃虛寒,氣機不暢所導致的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各成分功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的關係:

方中各藥相互協調,共同發揮作用。黑牽牛、牽牛子、巴豆的瀉下作用可以與行氣藥物配合,增強通腑降濁的效果。全蠍、蓇澄茄、丁香的溫陽散寒作用,則有助於驅散侵入脾胃的寒邪。眾藥合用,標本兼顧,既能迅速緩解脹滿的症狀,又能從根本上改善脾胃功能,恢復氣機的正常升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不宜長期服用。
  2.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3.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沉香導氣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四。 組成: 沉香導氣丸(《禦藥院方》卷四。)出處:《禦藥院方》卷四。組成:沉香1兩,木香1兩,丁香1兩,白豆蔻仁1兩,白檀1兩,縮砂仁1兩,藿香葉(去土)1兩,香附子(去毛)1兩,麝香1錢(另研)。主治:消食,順氣止逆,升降陰陽。 。 主治:消食,順氣止逆,升降陰陽。

沉香導氣丸, 出處:《女科百問》卷上。 組成:黑牽牛1兩,白牽牛1兩(炒,共取末1兩),青皮(去白,同巴豆)、陳皮(去白,同巴豆)、檳榔半兩(銼碎,用巴豆50粒,去皮膜,將3味炒黃色,去巴豆不用),沉香半兩,全蠍(炒)半兩,蓽澄茄半兩,丁香半兩,胡椒半兩,續随子1錢(研),蘿蔔子3兩(炒),甘遂半兩(銼,炒黃色)。 主治:順氣消腫。主治:脾胃不調,冷氣暴折,客乘於中而脹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