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養生丹」方劑中包含「豬大腸」,這看似奇怪的組合,其實有其藥理根據。
豬大腸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其富含膠原蛋白,具有滋陰潤燥、益氣補虛的功效。中醫認為,豬大腸能補脾益氣,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問題,並能滋潤腸道,緩解便祕。
此外,豬大腸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羣,有助於增強免疫力,預防疾病。因此,將豬大腸加入「養生丹」方劑,是為了補益脾胃,滋陰潤燥,提高人體免疫力,達到養生保健的效果。
對於[養生丹]中的象牙成分,象牙在古代中醫學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出血等症狀。然而,由於大象已被列為保護動物,現代已不再使用象牙作為藥材。
「養生丹」方劑中含有麝香,其主要原因在於麝香的藥性與功效。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通經止痛之效。
因其氣味芳香,能開竅醒神,對於神志不清、昏迷、中風等症狀具有較好療效。此外,麝香亦能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也有良好效果。因此,在「養生丹」中加入麝香,旨在增強其活血化瘀、開竅醒神的功效,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養生丹」方劑中包含「穿山甲」的主要原因是:
- 活血化瘀: 穿山甲性味辛、溫,具有活血化瘀、通經下乳之功效。在中醫理論中,瘀血阻滯會影響氣血運行,導致身體機能下降,而穿山甲可幫助化解瘀血,促進氣血流通,達到養生保健之效。
- 消腫止痛: 穿山甲亦具消腫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癰疽腫毒等症狀,對於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疼痛、腫脹等問題有輔助作用。
然而,現今穿山甲已被列為瀕危物種,應避免使用,可尋求替代藥材或方法達到相同功效。
「養生丹」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乳香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流通,有助於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二、行氣止痛:乳香能疏通經絡,行氣止痛,對於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疼痛,如跌打損傷、風濕疼痛等,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乳香在「養生丹」中,起到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有助於增強身體的修復能力,促進健康。
養生丹方劑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促進氣血運行: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有助於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延緩衰老。
- 補益氣血,增強體質:沒藥還具有一定的補益作用,能補益氣血,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對於氣血虛弱、體質較差的人羣,加入沒藥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養生丹方劑中加入沒藥,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補益氣血的雙重功效,有助於提升身體機能,延緩衰老,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中藥方劑[養生丹]的組成中包含雄黃。雄黃在傳統中醫中具有解毒消腫、殺菌的作用,但其主要成分砷具有毒性,對人體健康有潛在風險。由於雄黃的毒性,現代醫療中已不推薦使用,應選擇安全有效的藥物替代。使用雄黃可能引起中毒和其他健康問題,因此,在製作方劑時應謹慎選擇成分,避免使用含有雄黃的藥材。
養生丹方劑中加入地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止血: 地榆性寒,味苦澀,入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生肌之效。其可有效治療因熱毒所致的出血症狀,例如熱毒血瘀導致的鼻衄、咯血、尿血等,同時也可用於外傷出血的止血。
- 收斂止瀉: 地榆還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因脾胃虛弱、熱毒下痢等引起的腹瀉。
因此,地榆的加入,能有效改善因內熱外邪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並兼具止瀉作用,符合養生丹的整體功效,起到調節氣血、增強體質的效果。
養生丹中加入大黃,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大黃性寒,味苦,善於瀉火通便,為瀉下藥之要品。其加入養生丹,並非用其瀉下之功,而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
古人認為,養生之道,貴在清熱解毒,保持身體平衡。大黃能清熱解毒,排除體內積熱,同時也能涼血止血,預防因熱毒導致的出血等問題。因此,適量添加大黃,可提升養生丹的清熱解毒功效,達到更好的養生效果。
養生丹方中加入大青鹽,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大青鹽為大青葉的鹽鹵製品,性寒,味苦鹹,入肺、胃經。其清熱解毒之力較大青葉更強,且能入血分,故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分有熱所致的各種疾病,例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濕疹、丹毒等。
此外,大青鹽還具有清熱利濕、止咳化痰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痰咳嗽、肺熱喘咳等症。因此,養生丹方中加入大青鹽,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利濕止咳等作用,有助於促進人體健康。
養生丹方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提升免疫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解毒散寒、通鼻竅、止痛的功效。其含有的揮發油、多醣體等成分,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抵抗外邪侵襲,預防感冒等疾病。
2. 美白養顏: 白芷有良好的美白效果,能抑制黑色素生成,淡化色斑,改善膚色暗沉。此外,它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面部氣色,使人容光煥發。
因此,將白芷加入養生丹方,可以有效提升身體免疫力,同時兼具美容養顏之效,符合養生保健的理念。
養生丹方劑中使用白礬,其主要原因如下:
- 收斂止瀉: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脾胃虛弱、濕熱下注引起的腹瀉。
- 清熱解毒: 白礬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積聚的熱毒,改善因熱毒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
然而,白礬性寒,使用需謹慎,需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避免過量使用或長期服用,以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養生丹方劑中加入露蜂房,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 清熱解毒:露蜂房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 滋陰潤肺:露蜂房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氨基酸、維生素等,具有滋陰潤肺、益氣生津的功效。對於因陰虛火旺導致的咳嗽、乾咳、口渴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在養生丹方劑中加入露蜂房,可起到清熱解毒、滋陰潤肺的功效,有助於增強身體抵抗力,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養生丹方中添加芒硝,實為一特殊且需要謹慎考量之舉。芒硝性寒,味苦鹹,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之效。其於方劑中的作用,可能與以下兩點相關:
一、 瀉火解毒:若方劑旨在治療熱證,如熱毒蘊結,則芒硝可清熱瀉火,將體內毒素排出,達到解毒消炎之效。
二、 潤腸通便:芒硝具有強烈的瀉下作用,可促進腸道蠕動,排除宿便,有助於改善便祕,達到潤腸通便之目的。
然芒硝寒涼,使用需謹慎,且需配合其他藥材以減緩其寒性,避免造成腸胃不適或其他副作用。
「養生丹」方劑中加入槐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涼血: 槐花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對於因熱毒上攻所致的口舌生瘡、牙齦腫痛、鼻出血等症狀,槐花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血的作用。
- 降脂降壓: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槐花含有蘆丁等成分,具有降血壓、降血脂的作用。對於高血壓、高血脂患者,適量服用槐花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因此,「養生丹」方劑中加入槐花,可發揮其清熱涼血、降脂降壓的功效,有助於增強身體的健康狀態。
養生丹方劑中加入蜂蠟,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封閉藥力,防止藥效流失: 蜂蠟具有良好的封閉性,可將藥物成分包裹,防止藥效揮發、氧化或受潮,保持藥效穩定,延長保存時間。
- 潤滑腸胃,促進藥物吸收: 蜂蠟具有潤滑作用,可以幫助藥物更順利地通過腸胃,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同時,蜂蠟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滋養作用,可以緩解腸胃不適。
對於[養生丹]中的自然銅成分,自然銅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該方加入自然銅旨在增強活血化瘀的作用。
主治功效
養生丹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各古籍所述,養生丹的主要功效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治療痔漏:
- 《外科大成》明確指出養生丹「內消痔漏,百發百中」,並用於治療「鉤腸痔」,即肛門內外痔瘡,伴有裂口、便如羊糞、便後出血、穢臭疼痛等症狀。
- 此處著重強調養生丹針對痔漏的內治作用,同時配合熏洗和龍麝丸外用,以達到更佳療效。
治療原理分析:
養生丹中的豬大腸具有滋陰潤燥,補虛益氣之功,可以改善因氣血虛弱或陰液虧耗導致的痔瘡。象牙、大青鹽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緩解痔瘡的紅腫熱痛。麝香、乳香、沒藥則能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痔瘡消散。地榆具有涼血止血、收斂傷口的作用,可以止住痔瘡出血。
2. 治療腳氣(Beriberi)相關症狀:
- 多部醫書提及養生丹用於治療腳氣。特別是腳氣衝心,導致心悸、嘔吐等危急症狀時,養生丹被視為重要藥物。《腳氣鉤要》指出,腳氣入腹衝心,導致嘔吐,一般藥物難以奏效,而養生丹可通利大便,改善症狀。《腳氣概論》認為,腳氣無補法,養生丹具「利性」,能瀉熱,以通暢大便,達到治療目的。
- 《腳氣鉤要》中提到,腳氣嚴重時可出現胸脅逆滿、氣上急迫、動氣奔騰、毒氣迫心、氣喘不停等危急症狀,此時養生丹可作為急救藥物。
- 《證治摘要》中亦有「腳氣喘急者,此係入腹,仍佐以養生丹」的記載。
治療原理分析:
古籍認為腳氣的發生與體內濕熱下注有關,養生丹中的大黃具有瀉火降壓,利尿排毒之效,能夠排除體內濕熱之邪,並通利大便,使濕熱邪毒得以排出。雄黃具有殺菌消毒、驅蟲除濕的作用,能改善腳氣的感染。此外,養生丹的其他成分也能輔助改善腳氣相關症狀。
3. 治療中風脫證、痰厥:
- 《中風斠詮》提到,當出現「濁陰上泛、虛陽飛越」的中風脫證時,養生丹與三生飲等藥物並用,具有鎮遏陰霾、挽回陽氣的作用,屬於急救良藥。
- 《救急選方》亦有「痰涎壅盛者,每服加全蠍五枚,仍服養生丹鎮墜之」的記載,說明養生丹可以用於痰厥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養生丹具有活血化瘀、開竅醒腦的功效,故能用於治療中風脫證,以及痰氣上壅所致的痰厥。麝香在此處的功效尤為重要,可以開竅醒腦,改善意識障礙,其他藥物則能輔助改善相關症狀。
4. 其他應用:
- 《毓麟驗方》記載養生丹具有「添腎水、助元陽」的功效,並用於強身健體,補腎壯陽。此處養生丹的組方與《外科大成》中不同,主要以補益藥為主,此處不納入主要分析。
- 《證治摘要》提到,養生丹亦可用於膈噎反胃等症狀,以及癲癇發狂的急症。
- 《證治摘要》中又述養生丹可治中風昏迷,痰涎壅盛者。
總結:
綜上所述,養生丹主要被古代醫家運用於治療痔漏、腳氣(Beriberi)及其危急症狀、中風脫證及痰厥等疾病。其治療原理主要在於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通利大便、祛濕除邪、開竅醒腦。此方應用範圍較廣,但具體療效仍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辨證使用。
傳統服藥法
母豬大腸1尺(入樸消4兩,兩頭扎住入瓦罐,水3碗煮將乾,鹽泥塞口,勿泄氣,炭火煅存性),象牙末2兩,刺蝟皮2個(煅存性),麝香1錢,豬懸蹄24個(切片,土炒),川山甲24片(土炒),乳香3錢,沒藥3錢,雄黃3錢,地榆3錢,大黃5錢,青鹽7錢,白芷1兩,明礬5錢,小活龜3個(連肉入罐內,用泥封口,煅存性),蜂房1個(帶子者,焙乾為末),黃牛角(角思)1個(煅存性),樸消7錢,槐花5錢(炒),黃蠟1兩,自然銅(煅,醋淬7次)5錢。
內消痔漏。
上為末,煉蜜為丸。
每服3錢,空心老酒送下,1日2次,服至半月出管。1月全愈,不用生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養生丹具有收斂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痔漏。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養生丹, 出處:《外科大成》卷二。 組成:母豬大腸1尺(入朴消4兩,兩頭紮住入瓦罐,水3碗煮將乾,鹽泥塞口,勿泄氣,炭火煅存性),象牙末2兩,刺猬皮2個(煅存性),麝香1錢,豬懸蹄24個(切片,土炒),川山甲24片(土炒),乳香3錢,沒藥3錢,雄黃3錢,地榆3錢,大黃5錢,青鹽7錢,白芷1兩,明礬5錢,小活龜3個(連肉入罐內,用泥封口,煅存性),蜂房1個(帶子者,焙乾爲末),黃牛角(角思)1個(煅存性),朴消7錢,槐花5錢(炒),黃蠟1兩,自然銅(煅,醋淬7次)5錢。 主治:內消痔漏。主治:痔漏。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