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增減黃連瀉心湯」方中包含「黃連」,主要有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燥濕止瀉: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方中使用黃連,主要是針對患者心火亢盛、濕熱內蘊導致的瀉痢、腹痛、口渴等症狀,起到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作用。
- 制約其他藥物的燥性: 方中其他藥物,如黃芩、梔子等,也具有一定燥性,容易導致脾胃虛寒。黃連性寒,可以制約其他藥物的燥性,避免損傷脾胃,使藥效更加平和。
增減黃連瀉心湯中加入黃芩,是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膽、胃經,擅於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方中黃連苦寒泄熱,瀉心火為主,而黃芩則可清熱解毒,兼治濕熱。黃連苦寒易傷脾胃,黃芩性寒而偏燥,能燥濕而不傷脾胃,兩藥相合,可使清熱瀉火作用更強,且避免藥性過寒傷及脾胃。
此外,黃芩還能與黃連、梔子等藥物相配伍,共同達到清熱瀉火、解毒止痛的功效,使方劑療效更加顯著。
增減黃連瀉心湯中加入滑石,主要是因為滑石具有清熱利濕、止瀉止痛的作用。
首先,滑石能清熱利濕,有助於清除體內因濕熱積聚而引起的各種不適,如腹脹、腹痛、嘔吐、泄瀉等症狀。其次,滑石能止瀉止痛,對於因濕熱下注腸胃引起的腹瀉、腹痛,能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加入滑石可以增強增減黃連瀉心湯的清熱利濕、止瀉止痛之效,更有效地治療濕熱蘊結、脾胃不和所導致的各種病症。
增減黃連瀉心湯中加入竹瀝,主要考量其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
竹瀝為竹子經蒸餾所得的汁液,性寒涼,味甘淡,入心、胃經。其清熱解暑之效,可緩解暑熱所致的心煩口渴、嘔吐腹瀉等症狀,而生津止渴之效,則可滋潤咽喉,緩解口乾舌燥。
黃連瀉心湯本身具有清熱瀉火、瀉心止嘔的功效,加入竹瀝,可增強清熱解暑的作用,並緩解藥物對胃腸的刺激,使藥效更加平和,適合於暑熱所致的心煩、口渴、嘔吐、腹瀉等症狀。
增減黃連瀉心湯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食導滯,行氣止痛: 枳實味苦、性寒,具有消食導滯、行氣止痛的功效。黃連瀉心湯本身清熱瀉火、燥溼止痢,但對於食積停滯、胃腸氣滯導致的腹痛等症狀,則需要枳實的幫助,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加強瀉熱作用: 枳實入肝膽經,能夠疏泄肝氣,並能促進膽汁分泌,加強瀉熱作用。黃連瀉心湯以清熱瀉火爲主,加入枳實,可以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的熱邪,緩解熱證帶來的各種症狀。
「增減黃連瀉心湯」中包含「半夏」,主要是因為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
方劑中黃連、黃芩、梔子等苦寒之藥,可清熱瀉火,但同時也易損傷脾胃,造成濕濁內停。半夏可燥濕化痰,將濕濁之氣化解,避免藥性過寒傷脾胃。此外,半夏亦能降逆止嘔,緩解黃連瀉心湯可能引起的胃氣上逆、嘔吐等副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有效。
「增減黃連瀉心湯」中加入薏苡仁,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 清熱除濕:薏苡仁性涼味甘,具有清熱利濕、健脾止瀉的功效,可以輔助黃連瀉心湯清熱解毒、瀉火止痢。
- 健脾滲濕:濕熱下注腸胃,可導致脾胃失健,進而影響消化吸收。薏苡仁健脾滲濕,能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濕熱排出,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因此,在「增減黃連瀉心湯」中加入薏苡仁,可以加強藥效,更好地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瀉痢。
主治功效
《增減黃連瀉心湯》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病機:
根據《增訂通俗傷寒論》所述,本方主要針對「濕熱」為主的病證,尤其以「熱重於濕」的情況為主。其病機核心是濕熱蘊結,阻滯氣機,導致以下症狀:
- 陽明太陰同病,熱重於濕: 此方用於治療表邪入裡,傳入太陰,導致脾濕與胃熱並存,且以熱邪為主的情況。臨床表現為始惡寒後但熱不寒,目黃而赤,唇焦齒燥,耳聾脘悶,胸腹灼熱,午後尤重,心煩惡熱,大便熱瀉,溲短赤澀。舌苔黃膩帶灰,脈洪數。
- 濕熱蒙蔽中上二焦,積滯鬱結下焦: 此方亦適用於濕熱之邪阻滯中上焦,積滯下焦的情況。此時症狀為壯熱口渴,飲多則嘔,心煩脘悶,反覆顛倒,臥起不安,四肢倦怠,肌肉煩疼,大便溏熱,溺短赤澀,甚則兩目欲閉,神昏譫語,舌苔黃膩。
- 肺胃痰火濕熱,內壅心經包絡: 方中說明此方亦適用於肺胃痰火濕熱,內壅心經包絡導致的神昏譫語,心煩懊?。此時舌苔黃膩,與心血虛燥導致的神昏有所不同。
- 風溫病之濕熱證: 若風溫病邪伏於膜原,或內舍於營,辨證為濕熱,則可用此方清利之。
- 濕邪化熱: 瘧疾病程中,若濕邪化熱,則可用此方清泄。
- 伏暑挾濕: 肥人多濕,感冬溫伏暑,濕遏熱伏者,亦可用此方清解。
治療原理:
《增減黃連瀉心湯》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苦降辛通、清熱燥濕、利水滲濕、滌痰開竅。
- 清熱燥濕,苦降辛通:
- 黃連、黃芩: 作為君藥,苦寒清熱燥濕,清泄實火,且黃芩兼有解毒之效。
- 枳實: 行氣消食,疏通氣機,使濕熱之邪得以下行。
- 半夏: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協同枳實開泄中焦。
- 利水滲濕,清熱解毒:
- 滑石、薏苡仁: 利水滲濕,使濕邪從小便利出,同時滑石能收斂止汗,薏苡仁能健脾,加強運化。
- 辛潤滌痰,芳淡利竅:
- 竹瀝、生薑汁: 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有助於清除肺胃之痰,開宣氣機。
- 菖蒲、燈心: 芳香開竅,通神明,使清陽得以上升,濁陰得以下降,有助於改善神昏等症狀。
綜合分析:
此方以苦寒清熱藥為主,配以辛通、淡滲之品,使濕熱邪氣得以分消。其作用層次較廣,不僅能清解表裡之熱,還能疏通氣機,利水滲濕,兼顧化痰開竅。針對濕熱內蘊,導致的各種病證,具有較好的療效,尤其適用於熱重於濕,且有胸脘滿悶,大便熱瀉,小便短赤等症狀者。
總結:
增減黃連瀉心湯主要以清熱燥濕,苦降辛通,利水滲濕,滌痰開竅為治療原則,針對濕熱內蘊導致的各種病證,能有效清泄濕熱,疏通氣機,使邪氣從二便而出,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小川連8分,青子芩1錢半,飛滑石6錢,淡竹瀝兩瓢,小枳實1錢半,仙半夏1錢半,生苡仁5錢。
清泄包絡心徑實火。
先用冬瓜子1兩,絲通草2錢,燈心5分,煎湯代水,再煎上藥,去滓,加生薑汁2滴,鮮石菖蒲葉1錢半搓熟生衝。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增減黃連瀉心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小川連8分,青子芩1錢半,飛滑石6錢,淡竹瀝2瓢,小枳實1錢半,仙半夏1錢半,生苡仁5錢。 主治:清泄包絡心徑實火。主治:肺胃痰火濕熱,內蘊心經包絡,致神昏譫語,心煩懊憹,舌苔黃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