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對於[四物丸]中的荔枝核成分,荔枝核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治療脘腹冷痛等症狀。該方加入荔枝核旨在增強溫中散寒的作用。
對於[四物丸]中的茴香成分,茴香性味辛溫,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適用於治療脘腹脹痛、寒疝等症狀。該方加入茴香旨在增強行氣止痛的作用。
對於[四物丸]中的牽牛子成分,牽牛子性味苦寒,具有瀉下通便、利水消腫的功效,適用於治療便秘、水腫等症狀。該方加入牽牛子旨在增強瀉下通便的作用。
主治功效
四物丸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以上古籍文獻,關於四物丸的功效主治及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1. 調理氣血、疏肝理氣:
- 《本草經解》中提及,四物丸與白朮、陳皮、神?合用,可治療「胸中嘈雜作痛」。此處的「嘈雜」可能指胃腸不適,而肝氣鬱結常影響脾胃功能,故此搭配可能具有疏肝理氣、健脾和胃之效。
- 《女科切要》指出,婦女經期不調多因「氣不調」所致,認為「氣為血之母」,強調理氣的重要性。此處提及的「歸附丸、四物丸之類」可見四物丸在婦科調經中具有理氣的作用。婦女的經期與肝氣疏泄密切相關,四物丸的理氣作用或有助於經期規律。
2. 補血活血,治療婦科疾病:
- 《女科秘要》記載,一複方以四物為基礎(川芎、當歸、酒芍、熟地)加上人參、黃芩、陳皮、白朮、鹿角膠、砂仁等,可治「婦人月經不斷。崩漏帶下」。此處明確指出,四物具有補血止血的功效,能治療婦女月經異常和帶下病。四物具有補血活血之效,可調整婦女氣血,進而改善月經及帶下問題。
3. 消積聚,除邪氣:
- 《雜病廣要》和《外臺秘要》均指出,四物丸可治「心腹積聚,食苦不消,胸脅滿,除去五臟邪氣」。此處的「積聚」指體內氣血痰濕等積滯,四物丸可能具有行氣活血,消積導滯的作用。而「五臟邪氣」亦可理解為臟腑功能失調,四物丸具有調理臟腑功能,祛除邪氣的作用。
- 《雞峰普濟方》載四物丸可治「?」,該字可能指疾病或症狀,但不明確,四物丸可能有一定消積聚作用。
總結分析:
綜合來看,四物丸的治療原理可能基於其活血化瘀、補血理氣的功效。它能調節氣血運行,疏肝解鬱,健脾和胃,故可應用於婦科調經,治療經期不調、崩漏帶下等症狀。同?,四物丸也具有消積導滯,消除臟腑積滯的功能,可用於治療腹脹、消化不良等症。
傳統服藥法
荔枝核1兩,橘子核1兩,茴香1兩,牽牛子半兩(黑者)。
上為細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丸,空心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
- 有出血性疾病者不宜服用。
- 服藥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四物丸, 出處:《雞峰》卷二十四。 組成:荔枝核1兩,橘子核1兩,茴香1兩,牽牛子半兩(黑者)。 主治:(痜頁)。
四物丸, 出處:《外台》卷十二引《範汪方》。 組成:大戟5分((口父)咀,熬令色變),芫花4分(熬),杏仁1分,巴豆100枚(去皮心,熬)。 主治:除五臟邪氣。主治:心腹積聚,食苦不消,胸脅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