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神散中加入荊芥,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疏散風熱: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發汗之效。五神散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而荊芥可協助驅散外感風邪,緩解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2. 清利頭目: 荊芥入肺經,可清利頭目,改善頭昏腦脹、眼目不清等症狀。五神散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搭配使用,共同達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效果。
五神散中加入海螵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止血收斂: 海螵蛸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收斂止血之效。五神散常用於治療外傷出血,海螵蛸能促進血液凝固,減少出血量。
- 鎮驚安神: 海螵蛸還具有鎮驚安神之效,能平息肝風,緩解因肝風內動引起的驚癇、抽搐等症狀。五神散中其他藥材亦有安神定志功效,海螵蛸的加入有助於增強整體療效。
五神散中加入木賊,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 木賊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清肺熱、解毒消腫。五神散中常因其他藥物偏燥熱,加入木賊以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
- 止血生肌: 木賊具止血生肌功效,可治外傷出血、皮膚潰瘍等症。五神散若用於外傷或皮膚病,加入木賊可起到輔助止血、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五神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健脾益氣,固本培元: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溼利水之功。五神散中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多種疾病,白朮能補益脾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提高機體的抵抗力,達到固本培元的效果。
2. 協同其他藥材,增強療效:五神散中其他藥材如茯苓、白茯苓等,也具有健脾利溼之效,白朮與之搭配,能夠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五神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五神散中藥材性質各不相同,如黃芩苦寒、石膏寒涼,而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避免藥性過於偏寒,減緩藥物對胃腸的刺激,使藥效更溫和。
二、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解毒、緩解疼痛、抗炎、抗菌等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可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同時,甘草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幫助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神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上述古籍文獻記載,五神散的應用相當廣泛,並非單一主治眼疾,其主要功效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治療腸道寒濕、積冷相關疾病:
- 《聖濟總錄》、《奇效良方》均記載五神散可用於治療大腸積冷,導致的下痢不止、裡急後重、腹痛等症狀。
- 此類病症的病機主要為寒濕內停,導致腸道功能失調。
- 方中,荊芥可發散風寒,木賊可利水滲濕,白朮可健脾燥濕,共同作用下能驅散腸道寒濕,恢復腸道正常功能。
- 甘草則能調和藥性,並具補益脾胃之效。
- 海螵蛸在此方中,並非主要作用,可能僅為收澀止瀉,但亦能增強止瀉之效。
2. 治療風邪上擾所致的目疾:
- 《聖濟總錄》提到五神散可治目偏視風牽。
- 此類眼疾多因風邪上擾,導致經絡氣血運行不暢,眼部功能失調。
- 荊芥穗能祛風,配合木賊的清肝明目之效,可共同針對此類眼疾。
3. 治療嘔吐:
- 《幼幼新書》、《葉氏錄驗方》提到五神散可用於治療吐逆、小兒胃氣不和、嘔吐不止等症狀。
- 可能與方中藥材調和脾胃,理氣止嘔的功效有關。
4. 治療外傷、瘡瘍及毒邪相關疾病:
- 《雜病源流犀燭》、《証治準繩‧瘍醫》皆指出五神散可用於治療脫疽、瘡瘍初起、蛇蠍傷、瘴毒氣等。
- 此類病症多因外邪入侵,導致局部氣血壅滯、毒邪內蘊。
- 此處提及的五神散與前述組成有所不同,多加入了金線釣葫蘆、紫河車、雄黃、麝香等,具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 根據記載,此類五神散多為外用,其治療原理是透過藥物的局部作用,達到消炎止痛、拔毒散結的目的。
5. 治療腹痛:
- 《萬氏家抄濟世良方》提及五神散可用於治療腹痛,甚至心脾痛亦可治。
- 此處提及的五神散組成亦有所不同,採用草果、玄胡索、五靈脂、沒藥、乳香等理氣止痛的藥物。
6. 治療皮膚病:
- 《外科證治全書》提到五神散可用於治療因暑濕浸滯毛竅所致的皮膚病,如斑點遊走成片等。
- 此處的五神散又採用雄黃、硫黃、黃丹、密陀僧、南星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的藥物。
- 治療原理是通過藥物的局部作用,達到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目的。
綜合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見,五神散的組方及應用十分廣泛,並非僅限於單一病症。其名稱雖相同,但各版本所用藥材不盡相同,功效亦有所差異。 * 原方組成以荊芥、白朮、木賊、海螵蛸、甘草為主,偏於疏風燥濕、健脾止瀉; * 後世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病症,靈活加減藥物,如外用方多加入解毒、活血之品,針對痛症則加入理氣止痛之藥,故而衍生出多種功效不同的五神散。 * 整體而言,五神散的治療原理圍繞在「祛邪」與「扶正」兩大原則。 * 祛邪方面,可祛風散寒、燥濕解毒; * 扶正方面,可健脾益氣、調和陰陽。
因此,在使用五神散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選擇合適的組方,方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輕粉5錢,枯礬5錢,黃柏5錢,朱砂1錢,雄黃1錢。
上為末。先用川椒湯洗淨,然後敷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小毒,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神散,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輕粉5錢,枯礬5錢,黃柏5錢,朱砂1錢,雄黃1錢。 主治:坐闆瘡。
五神散,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三。 組成:草果、玄胡索、五靈脂、沒藥、乳香各等分。 主治:腹痛,心脾痛。
五神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 組成:荊芥穗4兩,白朮2兩,木賊2兩,青鹽1兩(研),甘草(炙)半兩。 主治:目偏視風牽。
五神散, 出處:《外科證治全書》卷四。 組成:雄黃、硫黃、黃丹、密陀僧、南星。 主治:紫白癜風,初起斑點遊走成片,久之可延蔓遍身,初無痛癢,久則微癢。
五神散,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八引《經效濟世方》。 組成:荊芥穗1兩,烏賊魚骨1兩,木賊1兩,白朮1兩,甘草半兩(炙)。 主治:退翳膜。主治:眼疾。
五神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五。 組成: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乾薑(炮)1兩,訶黎勒(炮,去核)1兩,延胡索1兩,烏梅(去核)半兩。 主治:大腸積冷,下痢不止,裏急後重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