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寒救腹丹

PI HAN JIU FU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2.8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心經 22%
腎經 15%
胃經 11%
肝經 9%
肺經 9%
大腸經 5%
脾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闢寒救腹丹」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燥濕: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方中加入白朮,旨在健脾益氣,使脾胃運化功能正常,有助於祛除寒濕,改善腹痛、腹瀉等症狀。

2. 補氣固表: 白朮亦具補氣固表之效。寒邪易傷陽氣,導致氣虛表虛,容易感受外邪。白朮補氣固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寒邪入侵,進一步緩解寒邪引起的腹痛等症狀。

「闢寒救腹丹」中使用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化解寒濕:茯苓性平和,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寒濕是導致腹痛的重要因素,茯苓能利水滲濕,化解體內寒濕,從而緩解腹痛。
  2. 和中健胃,增強脾胃功能:寒邪傷脾胃,導致脾胃虛弱,容易引起腹痛。茯苓能健脾和胃,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恢復消化功能,改善腹痛症狀。

闢寒救腹丹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經的功效,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對於寒邪客於脾胃,導致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2. 溫通血脈: 肉桂能溫通血脈,促進血液循環,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腹痛、腹脹、肢體麻木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闢寒救腹丹中加入肉桂,旨在發揮其溫中散寒、溫通血脈的功效,達到治療寒邪客於脾胃、寒凝血瘀所致疾病的目的。

「闢寒救腹丹」方劑中加入金銀花,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其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對於寒邪入侵、脾胃不和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抗菌消炎:金銀花中含有綠原酸、木犀草苷等抗菌成分,能抑制多種病原菌的生長,並具有抗炎作用。對於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金銀花能有效控制感染,加速康復。

「闢寒救腹丹」中加入附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附子性熱,味辛,歸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對於寒邪客於中焦,導致腹痛、腹瀉、手足冰冷、面色蒼白等症狀,附子能溫陽散寒,驅除寒邪,恢復陽氣,從而緩解腹痛和腹瀉等症狀。
  2. 補火助陽,溫補脾腎:附子能溫補脾腎,對於脾腎陽虛、脾胃虛寒、腹痛、腹瀉、腰膝酸軟等症狀,附子能溫補脾腎陽氣,改善消化功能,從而緩解腹痛和腹瀉等症狀。

總而言之,附子在「闢寒救腹丹」中,主要發揮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以及補火助陽、溫補脾腎的功效,對於寒邪客於中焦、脾腎陽虛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闢寒救腹丹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效。方劑中加入當歸,可溫補脾腎陽氣,改善因寒邪侵襲導致的脾胃虛寒,並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腹痛。

二、和脾養胃:當歸可健脾胃,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改善因寒邪入侵導致的胃寒、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闢寒救腹丹中包含蛇牀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腎壯陽,散寒止痛:蛇牀子性溫,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之效。對於寒邪客於腎陽不足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蛇牀子能溫腎散寒,恢復陽氣,從而緩解疼痛,止瀉止痢。
  2. 燥濕殺蟲:蛇牀子兼具燥濕殺蟲之效,可治療因濕邪、蟲積所致的腹痛、腹瀉,以及陰癢、白帶異常等症狀。

總體而言,蛇牀子在闢寒救腹丹中,起著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燥濕殺蟲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寒濕、脾腎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闢寒救腹丹》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組成

《闢寒救腹丹》由以下中藥組成:

  • 白朮 三兩
  • 茯苓 三錢
  • 肉桂 三錢
  • 金銀花 三兩
  • 附子 一至二錢 (不同典籍記載略有差異)
  • 當歸 二兩
  • 蛇牀子 五錢

主治功效

《闢寒救腹丹》主治肚癰,即生長於小腹部位的癰瘡。

治療原理

綜合分析《瘍醫大全》、《辨證奇聞》及《辨證錄》等古籍記載,本方劑之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1. 辨證為陰寒虛證: 肚癰生於小腹陰位,多屬陰寒虛證。古籍明確指出“小腹生癰,斷無陽症”、“陰生陰毒”,強調其病因為陰寒內盛,而非陽熱壅滯。

  2. 溫陽散寒,祛除陰毒: 方中以附子、肉桂為核心,溫陽散寒,祛除陰寒之邪。附子辛熱,能峻補元陽,溫經散寒止痛;肉桂辛甘大熱,溫經通脈,活血化瘀,兩者合用,可迅速驅散陰寒,溫煦小腹。

  3. 補氣養血,扶助正氣: 白朮、茯苓健脾益氣,滲濕利水;當歸補血活血,養血調經。氣血為人體之根本,氣足則能推動血行,血足則能濡養經絡,氣血充盈則正氣旺盛,有助於驅邪外出,加速癰瘡消散。

  4. 解毒療瘡,佐以清熱: 金銀花雖性寒,但在此方中用量較大,意在清熱解毒,消腫散結,輔助主藥祛除陰毒,並防止熱毒壅盛。蛇牀子燥濕止癢,兼具抗菌消炎之效,可促進瘡口癒合。

  5. 以陽治陰,反治之法: 古籍強調“純陰無陽,一用陽藥立效”,明確指出治療肚癰應以溫陽散寒之法為主,不可妄用寒涼之品。此即“以陽治陰”的反治之法,通過扶助陽氣,祛除陰寒,使陰陽平衡,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綜上所述,《闢寒救腹丹》以溫陽散寒為主要治法,佐以補氣養血、解毒療瘡之品,針對肚癰的病因病機,從根本上治療疾病。其治療原則為溫陽散寒,扶正祛邪,體現了中醫“以平為期”的治療思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溫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闢寒救腹丹, 出處:《辨證錄》卷十二。 組成:白朮3兩,茯苓3錢,肉桂3錢,金銀花3兩,附子1錢,當歸2兩,蛇床子5錢。 主治:肚癰,生於小腹間。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