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祛寒去濕丹」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是利用其燥濕健脾的功效。
白朮性溫,味甘苦,歸脾、胃經。其味甘能補脾益氣,味苦能燥濕健脾,溫性則能溫脾散寒。因此,白朮能有效祛除體內寒濕,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水濕代謝,達到祛寒去濕的效果。
此外,白朮還能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寒溼再次入侵,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祛寒去濕丹中加入茯苓,是基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可排除體內寒濕之邪;同時,茯苓還能健脾益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水濕的代謝和排出。
此外,茯苓還具有一定的寧心安神作用,能緩解寒濕所致的頭昏腦脹、肢體沉重等症狀。因此,將茯苓加入祛寒去濕丹中,可起到祛寒除濕、健脾寧心的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祛寒去濕丹中加入金銀花,主要有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 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濕邪阻滯,易生熱毒,金銀花能清熱解毒,去除濕邪引發的熱症。
- 疏散風熱: 金銀花能疏散風熱,而濕邪常與風邪相伴而行,金銀花能疏風散熱,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更有效地祛除寒濕。
金銀花在祛寒去濕丹中發揮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祛寒去濕的效果。
蛇牀子入藥,性溫,味辛,具有燥濕殺蟲之效。在「祛寒去濕丹」方劑中,蛇牀子主要起到以下作用:
- 祛寒除濕: 蛇牀子辛溫性燥,可溫經散寒,並能利水滲濕,有助於驅除體內寒濕之氣,改善因寒濕引起的症狀。
- 殺蟲止癢: 蛇牀子具有殺蟲止癢功效,可治療因濕邪蘊結引起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祛寒去濕,止癢止痛的效果。
總而言之,蛇牀子作為「祛寒去濕丹」方劑中的一味藥材,其溫燥性及殺蟲止癢功效,能有效地達到祛寒去濕,改善皮膚瘙癢等症狀,是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祛寒去濕丹方劑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對於寒濕所致的體內寒氣、四肢冰冷、脾胃虛寒等症狀,附子能有效驅散寒邪,溫煦陽氣,達到祛寒的目的。
- 溫補脾腎:附子能溫補脾腎,增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改善因寒濕導致的脾腎虛弱、水濕停留等情況。附子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協同作用,促進體內水濕代謝,達到去濕的效果。
「祛寒去濕丹」中加入肉桂,乃因其性溫熱,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絡之功效。
肉桂味辛甘,性熱,入心、肝、腎經。其溫陽散寒之力,可驅散體內寒邪,溫暖脾胃,改善寒濕所致的四肢冰冷、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此外,肉桂亦可活血通絡,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祛除濕氣,緩解關節疼痛等症狀。故將肉桂納入方劑,可協同其他藥物,發揮溫陽散寒、祛濕止痛之效。
祛寒去濕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血活血,溫陽散寒: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溫陽散寒的功效。寒濕之邪易傷陽氣,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當歸能補血活血,溫陽散寒,有助於改善寒濕所致的疼痛、痺痛、腹痛等症狀。
二、促進藥物吸收,增強療效: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助於其他藥物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從而增強藥物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祛寒去濕丹」
**主要成分:**白朮、茯苓、金銀花、蛇牀子、附子、肉桂、當歸
**主治功效:**腹疽長在肚臍的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
組成介紹: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金銀花:**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解毒和透疹
**蛇牀子:**止癢、祛風除濕、驅蟲殺蟲、壯陽活絡止痛、燥濕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總結:
中藥方劑「祛寒去濕丹」的主要成分是白朮、茯苓、金銀花、蛇牀子、附子、肉桂、當歸。此方劑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解毒和透疹、止癢、祛風除濕、驅蟲殺蟲、壯陽活絡止痛、燥濕、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多種功效。主治腹疽長在肚臍的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
傳統服藥法
白朮4兩,茯苓3兩,金銀花3兩,蛇床子5錢,附子2錢,肉桂3錢,當歸1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
每服1兩,鹽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祛寒去濕丹, 出處:《醫林纂要》卷十。 組成:白朮4兩,茯苓3兩,金銀花3兩,蛇床子5錢,附子2錢,肉桂3錢,當歸1兩。 主治:腹疽生於臍之上下左右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