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碧玉丹方劑中包含天花粉,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
天花粉味甘、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藥性偏寒,能有效降低體內熱度,並改善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
碧玉丹通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渴便祕等症狀。天花粉的加入,一方面可以清熱解毒,另一方面也能生津止渴,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碧玉丹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生津之效。碧玉丹主治熱毒熾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齒齦腫痛等症,石膏可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病症。
- 滋陰潤燥: 石膏入胃經,能滋陰潤燥,緩解因熱毒熾盛引起的津液虧損,口乾舌燥、咽喉乾燥等症狀。
因此,碧玉丹中加入石膏,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滋陰潤燥,達到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病症的目的。
碧玉丹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其辛溫之性,可散寒祛風,且能通經活絡,對於因寒邪入侵、氣血阻滯引起的痙攣抽搐有較好的療效。此外,天南星還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可幫助痰液排出,緩解呼吸道阻塞。
因此,在碧玉丹中加入天南星,旨在化解寒邪,舒筋活絡,並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
中藥方劑[碧玉丹]的組成中包含[白礬],因為白礬具有燥濕解毒、收斂止血的作用。白礬在中醫中常用於處理由濕熱引起的皮膚病及其他內部病症,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的毒素和濕氣。在[碧玉丹]中,白礬的加入能夠增強方劑的燥濕解毒效果,對於改善由濕熱引起的病症具有顯著作用。白礬的作用使得方劑對於相關病症有良好的療效。
碧玉丹方劑中包含青黛,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青黛為蓼藍葉經加工製成的藍色粉末,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其清熱解毒之功,可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等症;涼血止血之功,可治療吐血、衄血、便血等症。
碧玉丹方劑中可能因含有其他熱毒瘡瘍或出血症狀,而加入青黛以增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效果。
碧玉丹方劑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冰片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因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等病症,冰片能有效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
2. 開竅醒神: 冰片能通竅開竅,對於因熱邪內阻所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冰片能起到醒神開竅的作用。此外,冰片也能緩解鼻塞、頭痛等症狀。
因此,碧玉丹方劑中加入冰片,可以有效地發揮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等作用,對於治療相關疾病具有較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碧玉丹」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雞峰普濟方》、《瘍醫大全》、《理虛元鑒》、《重樓玉鑰》、《雜病廣要》、《楊氏家藏方》、《太平聖惠方》、《濟世全書》、《春腳集》等古籍中關於「碧玉丹」的記載,可以歸納出此方劑的主要治療功效與原理如下:
一、止痛消腫,清熱解毒:
- 《雞峰普濟方》、《太平聖惠方》皆記載「碧玉丹」有「止一切疼痛」之效,亦有「應病丹」之稱,顯示其應用廣泛,能緩解多種疼痛。
- 《瘍醫大全》指出,「碧玉丹」可治療「一切火眼並痘風,赤爛弦風,拳毛倒睫,淚澀難開」等眼部疾患,這些病症多與火熱或濕熱毒邪有關。「碧玉丹」在此扮演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角色。其組成中的青黛具有涼血解毒、抗炎之功,白礬有清熱利尿、殺菌消毒之效,天花粉亦能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可達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
- 《瘍醫大全》進一步說明,眼疾乃「脾胃壅熱,兼受風濕,更加勞役辛苦,犯色衝風,日積月累,外受風邪,內伏積熱」所致。可見,此方不僅能對治外邪,亦能處理內熱,起到內外兼顧的作用。
二、清熱止血,降火:
- 《理虛元鑒》將「碧玉丹」用於「吐紅薄厥」之症,並指出當「血勢過盛不止者」,可用「清金散、碧玉丹,一墜其火即降」。此處,「碧玉丹」具有清熱涼血、降火止血的作用。天花粉、石膏、青黛皆有清熱涼血之功,能有效降低血熱妄行的狀況。
三、化痰散結,開竅醒腦:
- 《重樓玉鑰》、《春腳集》記載「碧玉丹」可用於治療「喉風急閉等症」。此處的「碧玉丹」以膽礬、白殭蠶為主,兼以麝香。膽礬有祛痰作用,白殭蠶能化痰散結,麝香則可開竅醒腦,合用可緩解喉風急閉、痰涎壅盛等症狀。
- 《雜病廣要》記載「碧玉丹」能治「頓嗽無時,連聲不已,與食吐出而後止」,此種咳嗽多與痰阻氣道有關,天南星、白礬皆有化痰散結之功,配合天花粉潤肺止咳,共同發揮作用。
四、鎮驚安神:
- 《楊氏家藏方》提及「碧玉丹」可治療「暗風五癇,涎潮仆地,不省人事」。此處以白礬、粉霜、硃砂、天南星、蜈蚣、白殭蠶、麝香、鷂鴟頭等藥物組成。諸藥合用,可鎮驚安神、化痰開竅,對治療癲癇抽搐等症有一定效果。
總結:
綜上所述,「碧玉丹」的功效較為廣泛,其治療原理主要圍繞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清熱止血、化痰散結、開竅醒腦、鎮驚安神等方面。古代醫家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靈活運用此方劑,使其在多種疾病的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但需注意,不同版本的「碧玉丹」其組成藥物可能存在差異,因此在具體應用時,仍需辨證論治,切忌盲目使用。
傳統服藥法
白礬(生)1錢,粉霜1錢,朱砂(別研)1錢,天南星(火炮)1錢,蜈蚣2條(炙),白僵蠶7枚(炒去絲嘴),麝香1字(別研),鷂鴉頭1枚(燒灰)。
上為細末,同豬心血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5丸,加至7丸,麥門冬、遠志煎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碧玉丹, 出處:《重樓玉鑰》卷上。 組成:膽礬3錢,白僵蠶6錢(炒去絲嘴,揀直者佳)。 主治:喉風急閉。
碧玉丹, 出處:《聖惠》卷九十五。 組成:硫黃4兩,水銀1兩,雄黃1兩,消石4兩,古字錢150文(燒令通赤,于瓶中淬之,垢淨即止)。 主治:一切疼痛。
碧玉丹, 出處:《觀聚方要補》卷十引《醫意商》。 組成:天花粉6錢,石膏6錢,南星(薑、礬、牙皂湯煮熟)4錢,膽南星4錢,青黛2錢,冰片6厘。 主治:頓嗽無時,連聲不已,與食吐出而止。
碧玉丹, 出處:《瘍醫大全》卷十一。 組成:黃連1兩,杏仁霜1兩,秦皮1兩,蘇薄荷1兩,銅青3錢,明礬1錢5分,川椒5分,官粉1錢。 主治:一切火眼並痘風,赤爛弦風,拳毛倒睫,淚澀難開。
碧玉丹,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白礬(生)1錢,粉霜1錢,朱砂(别研)1錢,天南星(火炮)1錢,蜈蚣2條(炙),白僵蠶7枚(炒去絲嘴),麝香1字(别研),鹞鴟頭1枚(燒灰)。 主治:暗風五癇,涎潮僕地,不省人事。
碧玉丹,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陽起石(煅,酒煮亦得)1兩,太陰玄精石(煅)1兩,黑附子(炮,去皮臍)1兩,青黛半兩,寒水石(煅)半兩,天南星(薑制)半兩,白附子(生)半兩,半夏(湯泡7次)半兩。 主治:小兒虛冷痰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