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涼膏
QING LIA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42)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青涼膏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渴之功效。青涼膏多用於治療熱證,如夏季中暑、發熱、口渴等症狀,石膏可以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症狀。
- 收斂止癢: 石膏具有收斂止癢的作用,可以緩解皮膚炎症引發的瘙癢症狀。青涼膏常用於治療皮膚病,例如濕疹、皮炎等,加入石膏可以有效收斂皮膚,減輕炎症,緩解瘙癢。
青涼膏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
青黛,性寒,味苦,歸肺、肝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瘡瘍腫毒、燒傷燙傷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青涼膏通常用於治療外感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皮膚濕疹等症狀,而青黛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此外,青黛的涼血消腫功效也能幫助緩解局部紅腫、疼痛等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青涼膏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外傷、燙傷、蚊蟲叮咬等引起的紅腫疼痛。
二、涼爽止癢、促進癒合: 冰片揮發性強,塗抹於患處後能迅速揮發,產生清涼感,止癢效果明顯。同時,冰片還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抑制細菌生長,促進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青涼膏」主治功效分析
我們可以針對「青涼膏」的主治功效進行分析:
《幼幼新書》|劉昉: 記載「青涼膏」可用於治療嬰孩小兒因上焦壅熱,痰飲相搏,熏漬於肝導致的目赤、眼昏澀疼痛。文中提到與金連散、輕青丹、洗肝散、四順散等方劑相間使用,並將青涼膏貼於兩太陽穴。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嬰孩目赤多與肝經風熱或肝火上炎有關,太陽穴為經外奇穴,與肝經相通,外用青涼膏貼敷於此,有助於疏散局部風熱,清瀉肝火,從而改善目赤症狀。
《瘍科捷徑》|楊成博: 這兩段內容雖然沒有直接描述「青涼膏」的功效,但可推測其應用範疇。第一段提到「青涼膏」與玉紅膏、三仙丹並列,均見於潰瘍的治療;第二段則指出「青涼膏」見於腫瘍的治療。結合「青涼膏」的成分(石膏、青黛、冰片)來看,這些成分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治療潰瘍、腫瘍的思路相符。
綜合分析:
「青涼膏」的成分中:
- 石膏: 大寒之品,善清氣分實熱,尤其擅長清肺胃之火,並可收斂生肌。
- 青黛: 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瀉火定驚的功效,外用可消腫止痛。
- 冰片: 辛、苦,微寒,具有開竅醒神、清熱止痛的功效,外用可消腫、止痛、防腐。
結合以上成分的功效,可以推斷「青涼膏」的主要治療原理是通過 清熱瀉火、解毒消腫、涼血止痛 來達到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從古文記載及成分分析來看,「青涼膏」的主治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清解上焦熱毒: 如《幼幼新書》所載,可用於治療小兒因上焦壅熱、痰飲相搏引起的目赤、眼昏澀疼痛。
- 治療瘡瘍腫毒: 如《瘍科捷徑》所暗示,「青涼膏」可用於潰瘍、腫瘍的治療。
- 潛在的止血作用: 組方中的青黛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
總結:
「青涼膏」是一個以外用為主的清熱解毒劑,其功效與現代藥理研究中石膏、青黛、冰片的抗炎、抗菌、鎮痛等作用相吻合。古文雖未詳細描述其具體炮製方法及用量,但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是明確的,可應用於多種熱毒壅盛所致的外科疾病及眼科疾病,特別是以紅腫熱痛為主要表現的病症。
傳統服藥法
煅石膏250克,青黛9克,冰片3克。
上為細末。
油調外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使用,以免傷及脾胃。
相同名稱方劑
青涼膏,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煅石膏250g,青黛9g,冰片3g。 主治:燙火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