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丸子

青丸子

QING WAN ZI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0.3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42%
胃經 42%
肝經 15%
肺經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青丸子方劑中包含石膏,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渴生津的功效。青丸子方劑主治熱病煩躁、口渴、便祕等症,石膏的清熱瀉火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涼血止血: 石膏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引起的出血症狀。青丸子方劑中加入石膏,可以輔助清熱解毒,並起到止血的作用。

石膏在青丸子方劑中的使用,可以有效地發揮其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青丸子方劑中包含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其能有效抑制細菌、病毒的生長繁殖,並能清除體內熱毒,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對於一些由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症狀,能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

2. 促進傷口癒合: 青黛還具有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對於一些外傷引起的皮損、潰瘍等,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青丸子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青丸子主治「小兒身熱不除」,即針對小兒持續發熱不退之證。此方以清熱為主,兼顧疏風、鎮驚、化痰,適用於外感風熱或內熱蘊積所致之發熱,可能伴隨煩躁、驚惕、痰熱等症狀。

二、組成邏輯及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

    • 青黛:性寒,清肝瀉火、涼血解毒,為方中主藥,用於衣袍增強清熱之效。
    • 乾葛(葛根):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針對外感發熱或邪熱傷津。
    • 薄荷:辛涼解表,疏風散熱,助葛根透邪外出。
  2. 疏解少陽

    • 柴胡:和解少陽,退熱疏肝,適用於半表半裡之熱或肝鬱化熱。
  3. 化痰鎮驚

    • 天竺黃:清熱化痰、涼心定驚,針對痰熱內擾之煩躁或驚風。
    • 全蠍:息風止痙,通絡解毒,用於熱極生風或驚搐。
    • 辰砂(硃砂):鎮心安神,清心降火,治熱擾心神之不安。
  4. 調和藥性

    • 甘草(推測用量約1-2分):甘緩和中,調和諸藥寒涼之性,兼顧護胃。

三、配伍特點與原理

  • 清透並用:葛根、薄荷透表解熱,青黛、柴胡清裡退熱,表裡雙解。
  • 痰熱兼治:天竺黃配青黛化痰熱,辰砂、全蠍鎮驚安神,適用於小兒「肝常有餘」之體質,防熱極動風。
  • 丸劑緩圖:麵糊丸緩釋藥力,薄荷湯送服加強解表,符合小兒服藥特性。

此方推測用於小兒外感化熱,或內熱夾痰之證,透過清熱、化痰、鎮驚三途徑,使熱退神安。

傳統服藥法


乾葛1兩,柴胡1兩,天竺黃半兩,辰砂2兩,甘草2分半,薄荷2分半,全蠍7個,青黛半兩。
上為末,面糊為丸,青黛為衣。
薄荷湯送下。
方中甘草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青丸子,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四。 組成:石膏1兩,青黛1錢。 主治:小兒身熱不除。

青丸子,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四引《鮑氏方》。 組成:乾葛1兩,柴胡1兩,天竺黃半兩,辰砂2兩,甘草、薄荷2分半,全蠍7個,青黛半兩。 主治:發熱風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