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刀面
BO DAO M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八八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15)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撥刀面方劑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撥刀面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癰疽瘡瘍,而生地黃可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有助於控制感染,緩解病情。
二、滋陰生津:生地黃能滋陰養血,生津止渴。癰疽瘡瘍患者常伴有口渴、咽乾、津液不足等症狀,生地黃可補充陰液,緩解患者的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撥刀面方劑中添加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和胃止嘔: 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邪犯胃所致的嘔吐、腹痛等症狀,生薑可以溫中散寒,緩解不適。
- 調和藥性: 撥刀面方劑中可能含有寒涼藥材,生薑的溫性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寒涼藥性過於猛烈,對脾胃造成刺激。同時,生薑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撥刀面」方劑中加入雞蛋,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燥: 雞蛋性平味甘,富含蛋白質、卵磷脂等營養成分,具有滋陰潤燥、補益氣血的功效。對於因陰虛火旺而導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失眠多夢等症狀,雞蛋可以起到緩解作用。
- 調和藥性: 方劑中可能含有較為燥烈的藥材,雞蛋可以起到中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熱而傷陰。此外,雞蛋可以增加藥物的黏稠度,有助於藥物在體內更好地吸收和發揮作用。
總之,雞蛋在「撥刀面」方劑中起到滋陰潤燥、調和藥性的作用,有助於提高藥效,並減少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撥刀面」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撥刀面方」的主要組成部分為:生地黃、生薑、雞蛋,其主治功效為「治吐血」。
分析與推論
《聖濟總錄》中,針對吐血症狀,除了「撥刀面方」外,尚有「白蜜飲方」、「蠟酥煎方」及「大豆汁方」等。這些方劑的共同點在於其成分多為滋潤、補益之品。吐血多因血熱妄行,或因陰虛火旺所致,故治療上需考慮清熱涼血、滋陰止血。
生地黃: 在「撥刀面方」中,生地黃為核心藥物。其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養血的功效。吐血症狀往往伴隨陰血虧耗,生地黃能滋陰生津,補充陰液,以緩解陰虛火旺之象。同時,生地黃的涼血作用有助於止血。
生薑: 生薑雖性溫,但在本方中並非作為溫熱之用。考慮到吐血患者可能伴隨胃氣不和或胃寒,生薑的溫胃止嘔功效可以幫助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此外,生薑也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可能針對部分因外感寒邪而導致的吐血症狀。但其用量在此方中應不會過多,避免辛溫之性加重血熱。
雞蛋: 雞蛋富含營養,具有補氣、健脾、益腎的功效。吐血患者往往氣血虧虛,雞蛋可以補充體力,提供營養支持。此外,雞蛋味甘性平,能滋潤臟腑,對於虛弱體質的患者,有助於機體恢復。
綜合來看,「撥刀面方」並非單純的止血方,而是從滋陰涼血、補益氣血的角度來治療吐血。其配伍思路是以生地黃為滋陰清熱涼血的主藥,佐以生薑調和脾胃,搭配雞蛋補充營養,旨在整體上改善患者的陰虛血熱之證,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由於古代藥物劑型與現代不同,此方以「面」的形式給予,或許亦考慮到患者吐血後的腸胃虛弱,以易於消化吸收的形式來進行食療。
治療原理:
此方並非直接針對血症止血,而是從整體上調理患者的陰血虧虛、脾胃不和。通過滋陰養血、補益氣血的方式,以達到「治本」的目的。此方著重於緩解陰虛火旺、氣血不足之體質,從而達到止血效果。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汁5合,生薑汁1合,雞子5枚(取白)。
上3味,和白麵作撥刀,煮熟,入鹽、醋、椒、蔥等調和,如常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適用於吐血量少、色鮮紅、質稀、有血塊、伴有頭暈目眩、心煩氣躁、口乾舌燥等症狀的患者。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虛寒。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本方。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撥刀面,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八。 組成:生地黃汁5合,生薑汁1合,雞子5枚(取白)。 主治:吐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