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煎

QING GAN JI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32

熱/寒比例

極寒 (0.0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心經 19%
肺經 17%
腎經 8%
膽經 8%
胃經 5%
膀胱經 4%
脾經 4%
三焦經 3%
小腸經 2%
大腸經 2%
肝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膽經
胃經
膀胱經
脾經
三焦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清肝煎方中加入牡蠣,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平肝潛陽: 牡蠣味鹹寒,入肝經,具有平肝潛陽、軟堅散結之功效。肝火上炎、肝陽亢盛者,常伴有頭暈目眩、耳鳴心悸等症狀,牡蠣可鎮肝熄風,緩解肝火上炎所致的症狀。
  2. 清熱解毒: 牡蠣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肝火旺盛所致的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皮膚濕疹等病症。

因此,清肝煎中加入牡蠣,旨在發揮其平肝潛陽、清熱解毒之功效,以達到治療肝火上炎的目的。

清肝煎中加入琥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平肝熄風,安神定志: 琥珀性甘平,入心、肝經,具有安神定志、平肝熄風之效。清肝煎常用於治療肝火上炎、肝風內動所致的頭痛眩暈、失眠多夢、心煩易怒等症,琥珀可起到鎮驚安神、平肝熄風之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

二、 清熱解毒,散瘀止痛: 琥珀亦具備清熱解毒、散瘀止痛之功效。清肝煎中加入琥珀,可增強方劑清熱解毒、散瘀止痛之效,對於一些伴有瘀血阻滯的肝病患者,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清肝煎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梔子味苦寒,入肝、胃經,能清泄肝膽實火,對於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脅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此外,梔子還能涼血解毒,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皮膚濕疹等也有作用。因此,在清肝煎中加入梔子,可以更好地達到清熱解毒、涼血瀉火的目的,提高方劑的療效。

清肝煎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是利用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其清熱涼血作用,能有效抑制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同時,牡丹皮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月經不調等問題。

因此,牡丹皮在清肝煎中起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肝火上炎、肝鬱氣滯等病症。

清肝煎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止血安胎的功效。肝經屬木,易受熱邪侵犯而導致肝火上升,出現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煩躁易怒等症狀。黃芩清熱瀉火,可降肝火,緩解上述症狀。
  2. 解毒消炎: 黃芩還具有一定的解毒消炎作用,能抗菌消炎,抑制細菌生長。肝臟是人體重要的排毒器官,若肝火旺盛,容易導致肝氣鬱結,影響肝臟的正常排毒功能,甚至引發炎症。黃芩解毒消炎,可以輔助肝臟排毒,減輕炎症反應。

因此,清肝煎中加入黃芩,可以起到清熱瀉火、解毒消炎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肝火旺盛所導致的各種症狀。

清肝煎方劑中包含桑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涼血:桑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其富含多種有效成分,如桑葉黃酮、綠原酸等,能有效降低肝臟的熱毒,緩解肝熱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口乾舌燥等症狀。
  2. 疏散風熱:桑葉亦具疏散風熱之效,可有效改善由風熱上攻引發的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在清肝煎中,桑葉可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

清肝煎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清肝煎多用於肝火旺盛、熱毒上攻所致的各種症狀,而生地黃能清熱解毒,降火涼血,有效緩解肝火亢盛引起的目赤、口苦、心煩等症狀。
  2. 滋陰養血: 生地黃除了清熱涼血,還有滋陰養血的功效。肝火旺盛往往伴隨陰虛內熱,生地黃能滋陰補血,起到平衡陰陽、滋養肝臟的作用,使肝臟功能恢復正常。

「清肝煎」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鎮靜安神之效。清肝煎常用於治療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所致的眩暈、頭痛、失眠等症狀,而天麻可有效抑制肝風,達到止眩安神之效。
  2. 疏通經絡: 天麻能通絡止痛,可改善肝經氣血運行不暢,進而緩解肝陽上亢引起的頭部脹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因此,在清肝煎中加入天麻,不僅能平肝熄風,還能疏通經絡,起到協同治療的作用。

清肝煎方劑中包含羚羊角,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平肝熄風: 羚羊角味鹹性寒,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之效。對於肝經熱盛、肝風內動所致的頭暈目眩、煩躁不安、驚厥抽搐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2. 透熱解毒,鎮驚安神: 羚羊角善於透熱解毒,並能鎮驚安神,對於熱毒熾盛、神志不清、驚厥抽搐等症狀有明顯療效。

清肝煎方劑中,羚羊角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能有效清熱解毒、平肝熄風,達到治療肝熱上炎、肝風內動等病症的目的。

主治功效


清肝煎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組成與藥效

清肝煎由以下藥材組成:

  • 生牡蠣 (五錢):滋陰潛陽,平肝熄風。
  • 琥珀 (八分):鎮驚安神,活血化瘀。
  • 焦梔子 (三錢):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 丹皮 (二錢):清熱涼血,活血散瘀。
  • 黃芩 (炒一錢):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桑葉 (一錢五分):疏散風熱,清肝明目。
  • 鮮生地 (八錢):滋陰養血,清熱涼血。
  • 煨天麻 (八分):息風止痙,平肝潛陽。
  • 羚羊角 (先煎一錢五分):清熱解毒,平肝熄風,鎮驚安神。
  • 竹葉 (二十片):清熱除煩,利尿通淋。
  • 燈心 (一丸):清心降火,利水通淋。

主治功效

清肝煎主治肝火內熾,暈眩欲厥。肝火內熾,則肝陽上亢,擾動清竅,故見暈眩;肝火上炎,循經上擾,則可致厥逆。

治療原理

本方劑以清肝瀉火,平肝熄風為主要治療原則。方中:

  • 牡蠣、羚羊角、天麻 合用,共奏平肝熄風之功,為方中君藥,以治暈眩欲厥之主症。
  • 梔子、黃芩、丹皮 均為清熱瀉火之品,以清瀉肝火,使火熱得清,則暈眩自止。
  • 生地 滋陰養血,以防熱盛傷陰,並可柔肝,緩解肝火上逆之勢。
  • 桑葉 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可輔助清肝瀉火。
  • 琥珀 鎮驚安神,可緩解因肝火上擾所致的心神不寧。
  • 竹葉、燈心 則清熱除煩,利尿通淋,可引邪外出。

綜上所述,清肝煎全方配伍,共奏清肝瀉火,平肝熄風,滋陰養血之功,使肝火得清,肝陽得潛,暈眩自止,厥逆可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肝火、平肝陽的作用,因此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慢性肝炎

相同名稱方劑


清肝煎, 出處:《醫方簡義》卷四。 組成:生牡蠣5錢,琥珀8分,焦梔子3錢,丹皮2錢,黃芩(炒)1錢,桑葉1錢5分,鮮生地8錢,煨天麻8分,羚羊角(先煎)1錢5分。 主治:肝火內熾,暈眩欲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