滌邪湯

DI XI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0.3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肝經 20%
心經 13%
胃經 10%
腎經 8%
脾經 7%
膽經 4%
膀胱經 4%
三焦經 3%
大腸經 2%
小腸經 2%
肺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脾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滌邪湯中加入澤蘭,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澤蘭性涼,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其能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均有一定的療效。
  2. 疏散風邪,利濕退黃:澤蘭還具有疏散風邪,利濕退黃的功效。對於風熱犯肺,或濕熱蘊結,導致的咳嗽、氣喘、黃疸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澤蘭在滌邪湯中,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疏散風邪、利濕退黃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物。

滌邪湯中使用琥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化瘀止痛: 琥珀性味甘鹹平,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瘀止痛、安神定驚之功效。對於滌邪湯所治之熱毒壅盛、瘀血阻絡、疼痛難忍等症,琥珀能清熱解毒,化瘀止痛,有助於改善患者症狀。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琥珀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助於消散瘀血,緩解疼痛。對於滌邪湯所治之瘀血阻絡、疼痛難忍等症,琥珀能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促進傷口癒合,提高療效。

滌邪湯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涼血: 牡丹皮性寒,味苦酸,入心、肝、血分,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在滌邪湯中,牡丹皮可針對熱毒熾盛、血分瘀阻的病症,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作用。
  2. 解毒止痛: 牡丹皮亦有解毒止痛之效。對於熱毒所致的疼痛,如發熱、咽痛、口舌生瘡等,牡丹皮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滌邪湯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清熱解毒: 天門冬味甘、微苦,性寒,入肺、胃經。其具有滋陰潤肺、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緩解因熱邪傷肺所致的咳嗽、咯血、咽乾口燥等症。滌邪湯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咳嗽,而天門冬的滋陰潤肺之效,可配合其他藥物清熱解毒,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輔助藥效,協調藥性: 滌邪湯中常含有辛溫燥烈的藥物,如麻黃、石膏等,而天門冬的寒涼之性可以起到輔助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損傷津液。同時,天門冬還能緩解辛溫藥物可能引發的燥熱症狀,使藥性更加平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滌邪湯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的功效,對於風熱感冒、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兼清熱解毒:荊芥不僅能疏散風熱,更能清熱解毒,對於因風熱之邪侵襲而引起的瘡瘍腫毒、濕疹等皮膚病也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滌邪湯中加入荊芥,能有效地疏散風熱、清熱解毒,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滌邪湯中包含黃芩,主要由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大腸經,能清熱瀉火,尤其善於清解上焦熱邪,對於因熱邪壅盛導致的發熱、口渴、煩躁、咽痛、咳嗽、黃疸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黃芩還能燥濕止瀉,對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腹瀉、痢疾等症狀亦有功效。在滌邪湯中,黃芩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起到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作用,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滌邪湯中使用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熄風: 天麻具有平肝熄風、鎮痙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風邪入絡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滌邪湯用於治療風邪入絡所致的疾病,而天麻的平肝熄風作用恰好可以針對病因,緩解患者的病症。
  2. 輔助其他藥物: 天麻能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增強藥效。例如,與川芎、白芷等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疏風解表,並止痛止痙。

綜上所述,天麻的平肝熄風作用以及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的功效,使其成為滌邪湯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滌邪湯中加入白薇,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 白薇性寒,味苦,入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滌邪湯主治溫熱病邪熱壅盛、毒熱熾盛,白薇能清熱解毒,緩解熱毒對人體的傷害,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二、涼血止血: 白薇同時具有涼血止血功效,可有效控制因熱毒熾盛導致的出血症狀。滌邪湯中往往會加入其他涼血止血藥物,白薇的加入可以加強涼血止血的作用,幫助患者更快恢復。

滌邪湯中包含梔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梔子味苦寒,入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滌邪湯旨在清熱解毒,針對熱毒壅盛、煩躁不安、口渴便祕等症,梔子能有效清熱瀉火,降低體溫,緩解不適。
  2. 解毒消腫: 梔子亦具解毒消腫之效。對於熱毒引起的紅腫疼痛、瘡瘍潰爛等症,梔子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總之,滌邪湯中加入梔子,正是為了其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熱毒壅盛、煩躁不安等症的目的。

滌邪湯中包含桔梗,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功效:

一、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排膿的作用。能促進肺氣宣降,暢通氣道,利咽消腫,化解痰涎,對於外感風熱引起的咽喉腫痛、咳嗽痰多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二、和解表裏: 滌邪湯中其他藥物如麻黃、石膏等具有清熱解表的作用,而桔梗能和解表裏,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損傷脾胃陽氣。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滌邪湯」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及古籍記載

根據《醫方簡義》記載,「滌邪湯」(或稱「滄瀾湯」)主要用於治療經水先來,更受熱邪所致的各種症狀。其組成為:

  • 沼蘭(一錢五分):活血化瘀、調經止痛。
  • 琥珀(一錢):定驚安神、利尿通淋。
  • 牡丹皮(二錢):涼血解毒、消腫止癢。
  • 天門冬(三錢):滋陰降火、潤肺止咳。
  • 荊芥炭(一錢):發汗解表、散風寒濕。
  • 條黃芩(一錢五分):清熱燥濕、殺菌抗炎。
  • 煨天麻(八分):平肝息風、鎮靜安神。
  • 白薇(一錢):養陰生津、補虛益氣。
  • 焦山梔(三錢):即梓子,健脾和胃、行氣消食。
  • 桔梗(一錢):宣肺祛痰、開竅醒腦。

主治症狀

古籍記載此方主治:

經水先來,更受熱邪,寒熱往來,或晝輕夜劇,或但身熱,不論神昏、欲痙、欲厥等候。

這段話描述了以下幾種主要症狀:

  1. 經水先來:指月經提前到來。
  2. 更受熱邪:在月經提前的基礎上,又感受了熱邪。
  3. 寒熱往來:指發冷發熱交替出現的症狀。
  4. 或晝輕夜劇:症狀可能白天較輕,夜晚加重。
  5. 或但身熱:也可能僅表現為持續的發熱。
  6. 不論神昏、欲痙、欲厥等候:無論是否伴有神志不清、抽搐、四肢厥冷等嚴重症狀,均可應用。

治療原理分析

「滌邪湯」的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 針對病因:方中黃芩、山梔清熱燥濕,針對「熱邪」這一主要病因。荊芥炭發散表邪,有助於將邪氣驅逐出體外。
  2. **調和營衛:**月經提前可能與營衛不和有關。沼蘭、丹皮活血涼血,有助於調和營衛,使經期恢復正常。
  3. 扶正祛邪:方中天冬、白薇滋陰養血,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與祛邪藥物相輔相成。
  4. 緩急止痛: 琥珀安神定驚,天麻平肝息風,有助於緩解神昏、痙厥等急症。沼蘭活血化瘀,可減輕疼痛。
  5. 兼顧症狀: 桔梗宣肺祛痰,針對可能伴隨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古文案例佐證

《診餘舉隅錄》中記載了多個以外科症狀為主,但採用內治法(包括類似「滌邪湯」思路的方劑)取得療效的案例,這說明「外象悉本內因,內患既平,外虞自弭」的觀點。雖然這些案例並非直接應用「滌邪湯」,但其治療思路與「滌邪湯」清熱解毒、扶正祛邪的原則相符,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精髓。

總結

「滌邪湯」是一個針對經期感受熱邪所致多種症狀的方劑,其組方體現了清熱解毒、調和營衛、扶正祛邪的治療原則。通過辨證加減,此方可靈活應用於多種病症,展現了中醫藥的獨特優勢。

傳統服藥法


澤蘭1錢5分,琥珀1錢,丹皮2錢,天冬3錢,荊芥炭1錢,條黃芩1錢5分,煨天麻8分,白薇1錢,焦山梔3錢,桔梗1錢。
如嘔者,加川連(薑汁炒)8分;如不省人事者,先用蘇合丸1丸,開水化服,再服本方1-2劑;如熱甚而狂者,童便1盞衝入藥內;如神昏、欲痙、欲厥者,本方去桔梗、天冬、白薇3味,加大黃(
水煎服。
忌食生冷之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腦炎病毒性腦膜炎忽冷忽熱昏迷

相同名稱方劑


滌邪湯, 出處:《醫方簡義》卷五。 組成:澤蘭1錢5分,琥珀1錢,丹皮2錢,天冬3錢,荊芥炭1錢,條黃芩1錢5分,煨天麻8分,白薇1錢,焦山梔3錢,桔梗1錢。 主治:經水先來,更受熱邪,寒熱往來,或晝輕夜劇,或但身熱,不論神昏、欲痙、欲厥等候。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