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導痰湯

SHENG MA DAO T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8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肺經 21%
胃經 18%
大腸經 10%
心經 7%
膀胱經 7%
肝經 7%
小腸經 3%
脾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膀胱經
肝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升麻導痰湯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 天南星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之效。升麻導痰湯主治痰熱壅肺,症見咳嗽痰黃、胸悶喘促、口渴咽燥等,天南星能有效化解痰濕,改善呼吸道症狀。
  2. 開竅醒神: 天南星亦具開竅醒神之功,能治療痰迷心竅、神志不清等症。升麻導痰湯部分病症亦可出現神昏、嗜睡等,天南星的開竅作用可輔助改善病情。

升麻導痰湯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其宣肺化痰之效。橘紅味辛、苦,性溫,入肺經,能理氣寬胸,燥濕化痰,尤其對於風寒犯肺、痰多咳嗽之症有顯著療效。

升麻導痰湯以升麻、柴胡等疏散風寒,配伍橘紅則可助其化痰,使風寒之邪得以順利排出,進一步緩解咳嗽、胸悶等症狀。因此,橘紅的加入對於升麻導痰湯的整體療效至關重要。

升麻導痰湯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 利水滲濕,健脾化痰: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化痰之效,能將體內積聚的痰濕排出,有利於改善升麻導痰湯的化痰止咳作用,使痰液更容易排出。

二、 緩解燥熱: 升麻導痰湯以升散為主,藥性偏燥,赤茯苓能中和藥性,避免燥熱傷陰,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升麻導痰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宣肺降氣,化痰止咳: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肺、脾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之效。升麻導痰湯主治風寒束肺、痰濁壅肺之症,枳殼能宣散肺氣,降逆氣,使痰液易於排出,配合升麻、柴胡等藥物,達到宣肺解表、化痰止咳的效果。
  2. 理氣疏肝,調和脾胃:枳殼還有理氣疏肝、調和脾胃的作用。升麻導痰湯中往往伴隨肝氣鬱結、脾胃不和等症狀,枳殼能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並有助於脾胃運化,促進痰液的代謝。

升麻導痰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升麻性寒,導痰湯中其他藥物如石膏、知母等亦多屬寒涼,甘草性甘溫,能緩解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寒,對脾胃造成損傷。
  2. 增強藥效:甘草味甘,能緩解其他藥物的苦味,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同時甘草亦有調和氣血、解毒之效,有助於增強升麻導痰湯的清熱解毒、化痰止咳之效。

升麻導痰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升麻導痰湯主治痰熱壅肺,症見咳嗽氣喘、痰多黏稠、胸悶憋氣等,半夏可協助燥化痰熱,使痰液易於排出,緩解呼吸道阻塞。
  2. 降逆止嘔:半夏亦具降逆止嘔功效,可緩解因痰熱壅肺所致的噁心嘔吐,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升麻導痰湯中包含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宣肺透表: 升麻性味辛涼,具有清熱解毒、宣肺透表之效,可針對外感風熱所致的肺熱壅塞、痰多咳嗽等症狀,起到疏散風熱、宣肺利氣的作用,有助於驅除痰濁。

2. 升舉陽氣,散寒解表: 升麻入肺經,可升舉陽氣,散寒解表,對於風寒外邪入侵導致的咳嗽、痰多,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升麻作為升麻導痰湯中重要的藥材,在清熱解毒、宣肺透表、升舉陽氣、散寒解表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主治功效


升麻導痰湯 主治功效分析

**《濟陽綱目》**中記載:「升麻導痰湯,治痰涎阻滯氣道,小便不通。」此方劑明確指出其主治為痰涎阻滯氣道,以及小便不通之證。

病機分析:

此方所針對之病機核心在於「痰」與「氣」的壅滯。痰涎阻滯氣道,導致肺氣宣降失常,影響呼吸;同時,痰濕內阻,亦可影響膀胱氣化,進而導致小便不通。

組成功效分析:

  • 天南星、半夏: 兩者均為燥濕化痰之要藥,其中天南星更擅長化痰散結,而半夏則長於降逆止嘔,二者合用,既能化解有形之痰,又能調理氣機,使痰不易再聚。
  • 桔紅: 理氣健脾,能行氣化痰,並能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從根本上減少痰濕的產生。
  • 赤茯苓: 利水滲濕,可將體內停滯的水濕排出,有助於緩解小便不通之證。兼有安神定志之效,可輔助緩解因病導致的不安。
  • 枳殼: 行氣寬中,破滯除痞,可疏理氣機,使氣機通暢,有助於痰的排出和水液的運行。
  • 甘草: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可緩和藥性,並緩解因氣機不暢導致的疼痛不適。
  • 升麻: 此藥用量雖少,但有升舉清陽之效,在此方中,能協助諸藥,共同開展氣機,引藥上行。

治療原理:

升麻導痰湯的治療原理,在於「開」、「降」、「利」並用。透過天南星、半夏、桔紅、枳殼的協同作用,既能燥濕化痰,又能理氣行氣,開通氣道;透過赤茯苓的利水滲濕,則能促使小便通暢;再輔以升麻的升提,以及甘草的和中調藥,使得全方既能化痰開竅,又能理氣通腑,達到治療痰涎阻滯氣道、小便不通的目的。此方雖以化痰為主,但同時兼顧了氣機的調理和水液的疏導,故能有效地解決上述病證。

此方與《濟陽綱目》中記載的「二陳湯」的區別在於,二陳湯主要用於治療痰多之證,而升麻導痰湯則著重於解決痰涎阻滯氣道和小便不通的問題,且升麻導痰湯加入了升麻和枳殼,更加注重升降氣機的開合,以及行氣的作用,使其更具有針對性。

傳統服藥法


南星(泡)1錢,橘紅1錢,赤茯苓1錢,枳殼1錢,甘草1錢,半夏2錢,升麻5分。
上銼。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宣肺降氣、化痰導滯之功,用於痰涎阻滯氣道,小便不通。但本方有辛溫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升麻導痰湯, 出處:《濟陽綱目》卷九十二。 組成:南星(泡)1錢,橘紅1錢,赤茯苓1錢,枳殼1錢,甘草1錢,半夏2錢,升麻5分。 主治:痰涎阻滯氣道,小便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